【濤哥侃封神】第七十七回 老子一爇化三清

作者:石濤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濤哥侃封神》。我們今天講第七十七回〈老子一爇化三清〉。

一爇化三清,咱們說心裡話:這不太好講。因為它包括著老子的境界、元始天尊的造化——他們是神來的——人嘴不太好講,所以我剛才還刻意花了一點時間去看了看,稍微整理一下,然後,覺得哪些能講、哪些不能講。

有些東西只有《封神演義》裡有,別地方沒有,所以我也不一定完全能夠講得明白的。這個跟大家解釋清楚。因為確實有一個環境的局限性。因為在《封神演義》裡的某些用詞,有生命背後真正的因素,而這一份因素在書中是找不到的。會有這個問題,先跟大家講清楚。

肯定這一回得講兩集,我們儘量的快講……非常時期!

詩曰:
一氣三清勢更奇,壺中妙法貫須彌。
移來一木還生我,運去分身莫浪疑。
誅戮散仙根行淺,完全正果道無私。
須知順逆皆天定,截教門人枉自癡。

上清、玉清和太清,通常說,是老子的三個化身。有人說是三個法身,我覺得都可以。其實是講天、地、人——三個根本。

上清是「人」的根本;玉清是「地」的根本;太清是「天」的根本。人有三魂,這就是人「三魂」的根本,配讓人知道的——在老子的造化中展現出來。

從道家來講,人們知道的神就是老子,再往上,沒有人能知道。「鴻鈞道人」祂只是傳說。鴻鈞道人也是傳了三個弟子:老子、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

陸壓呢?各種說法不一,在我眼睛裡看起來,陸壓其實就是他們那個輩分中的遊神散仙(這話其實從人嘴講,就不太好講)。你只能說他有非常獨到的地方,有些門派的東西他連碰都不碰,連摸都不摸,他來無蹤、去無影……他實際也就是跟廣成子他們是一樣的,但他是遊神散仙。

所以同一個門下、同一個師父,修出了不同的人——其實,在展現世界生命的繁榮、繁華。也就是說:元始天尊在教他們弟子的時候,只是順應著他們各自生命的特點,他們都有他們各自生命的歸處。而不是像人教武術:練八技就是八技;彈腿都是彈腿,師兄弟練的都是一門的東西。在這一門裡頭都是這麼練:分門別類。

修行不是,修行是尊重各自的(生命特點)。武術是把人給統一到他哪兒去。但當武術裡面有內家功、心法等內在東西的時候,就開始出現差距。有「心法」,是因為人的境界不同。但練外形的東西:八極拳「金剛八式」(大八技、小八技),他都是一路的——外在(形)都是一樣……

「三清」可能是演化出來的一種「法身」的樣子,但他這裡是講「分身」。「一氣三清勢更奇」,勢氣表現是不同的。

「壺中妙法貫須彌」,這個壺,是酒壺還是茶壺呢?壺中妙法,在道家裡,是有一個什麼說法,但道家裡是有喝酒之說。我們也看到,在姜子牙拜完帥,元始天尊給了他三杯酒(餞行)。

但我沒看見人家喝茶,所以應該還是酒壺,酒中的概念。壺中如果是酒的話,(層次)就降到了人。「壺中妙法貫須彌」——到了須彌山,又到了一種至高。所以,用了「貫」字,就是上、下皆通。老子的境界上、下皆通。

所以我以為:真正修行的人是「上下皆通」。他不在其中,他(天)上、(地)下都通。用了最普通的語言、最普通的例子,人人都能理解的例子,去講述了一個至深的道理。一個真正生命內在的道理。

所以我們才說「用形容詞」那東西沒用。引經據典,那都是人中的文化,而不是生命中的這種貫穿。

「移來一木還生我」,這句話一開始挺難懂!後來才明白,一木,是指一草一木。就是說,用最細小、最微不足道的東西都可以使得他生命完美地展現。我以為是有這樣的意思。是講他的道法之大、玄妙之深。

「運去分身莫浪疑」,這裡講的「分身」就是三清。「莫浪疑」:你不用瞎猜、瞎想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就是他真正的造化。完全是形容老子。

「誅戮散仙根行淺」。這是講通天教主。其實截教本身也是正果的。通天教主也是正果的。是他的門下有問題,不是他。

「完全正果道無私」,就是說,有私心就完了,沒私心才是對的。一切都是天意的。

「須知順逆皆天定」,其實這裡面我以為有了更深的一個概念,包括通天教主的命運都是天定。更高的天定。

「截教門人枉自癡」,這個自癡就是自誇,我以為就是貪、嗔、癡的那個癡:自誇、自傲、自以為是。他無論自以為如何,一切都是枉然。

通天教主設惡陣 誅戮陷絕非道德

話說眾門人來看誅仙陣,只見正東上掛一口誅仙劍,正南上掛一口戮仙劍,正西上掛一口陷仙劍,正北上掛一口絕仙劍,前後有門有戶,殺氣森森,陰風颯颯。眾人貪看,只聽得裡面作歌。

歌曰:
兵戈劍戈,怎脫誅仙禍。
情魔意魔,反起無名火。
今日難過,死生在我。
玉虛宮招災惹禍。
穿心寶鎖,回頭纔知往事訛。
咫尺起風波,這番怎逃躲。
自倚才能,早晚遭折挫!

如果是一個修行的人,就不能有這種兇惡之說(誅仙)。仙、神他再有毛病,是他的事,你怎麼能夠出手去傷仙呢?

「情魔意魔,反起無名火」,這裡面我就沒理解好,是在講述他(多寶道人)自己的情、意都是魔?實際,我以為就是他根本達到不了「空」的境界——人中的一切(紅塵),都被稱為魔。「反起無名火」,其實就是被情、意所惑。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這樣地「起無名火」。愛國主義、憤青,他所表達出來的,很多都是無名之火:你跟他說兩句,他立刻就罵娘了。對不對!聊天嘛,你急什麼?他就急了。那都是「情意之魔」,不是正常的。

這是多寶道人,他直接點名「玉虛宮」。他不該這麼說的,玉虛宮是(意指)他的師伯。所以,通天教主的門下都是「以下犯上」,基本的禮俗全都沒有。這就是通天教主犯的最大忌諱:教人家東西,(卻)不修心。

但是,比較有趣的:廣成子去碧遊宮的時候,我們看到通天教主在給他弟子講述「道德玉文」。其實最沒道德的反而是他們:口善心魔,他們不修心!我覺得這是對修行人的一種認識。

話說多寶道人在陣內作歌,燃燈曰:「眾道友,你們聽聽作的歌聲,豈是善良之輩!我等且各自回蘆蓬,等掌教師尊來,自有處治。」

話猶未了,方欲回身,只見陣內多寶道人仗劍一躍而出,大呼曰:「廣成子!不要走,吾來也!」

因為他們都衝著廣成子來。其實惹起這個禍端的就是多寶道人。是他的心胸狹隘、妒嫉。他隨口去挑撥自己的師尊陷入其中。反過來,也就變成了多寶道人促成了自己的師尊通天教主遭此禍難。

廣成子大怒曰:「多寶道人,如今又是在你碧遊宮,倚你人多,再三欺我,況你掌教師尊吩咐過,你等全不遵依,又擺此誅仙陣。我等犯了殺戒,畢竟你等俱在劫數之內,故造擺此業障耳!正所謂:閻羅註你三更死,怎肯留人到五更!」

廣成子在「誅仙陣」外頭。他也不服氣了。

廣成子講得對,你多寶道人根本就不聽你師尊的話(這一點責難,也都是對的)。而多寶道人本身其實是出於羨慕、妒嫉、恨,從而咽不下這口氣。

這裡提醒大家,他們各自的藉口都是為了維護自己教派。可是,在維護自己教派所講出來的東西,卻帶著他們個人修行的弊端。這是多寶道人犯錯的地方。也是命裡注定的。

那裡面一再談到他們當初三教教主在一塊去設定封神榜的時候立下來的是規矩,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就連通天教主都犯了規矩,所以,可以想像在封神榜裡列的是的「二十八星宿各神、各仙位置、名稱」。但誰是那個(位置、名稱),當時並沒有定下來。如果完全定下來,這戲就沒得演了。

有這些仙位,會促成通天教主他們在過程中有所改變。他們也知道自己如果露面的話會有麻煩。通天教主自己也知道,但嚥不下這口氣,從而帶動了他的人,出現了這過程。

意思是什麼?

各自都迷在自己的境界中。即使像通天教主這麼大的神仙,他早已五氣朝元、三花聚頂,他同樣「在過程中」。如果他不迷在自己的境界裡的話,他就不會有這麻煩。

所以說了左、說了右,都是一個命。在這種命運中,如何能夠把握自己呢?就是守住自己的心性。不能由著性子來。自己一個人可能問題不大,但是在一個環境中,「針對別人」就是有問題。這裡我理解的是這樣。

廣成子仗劍來取多寶道人。道人手中劍赴面交還。

怎見得:
仙風陣陣滾塵沙,四劍忙迎影亂斜。
一個是玉虛宮內真人輩,
一個是截教門中根行差。
一個是廣成不老神仙體,
一個是多寶西方拜釋迦。
二教只因逢殺運,誅仙陣上亂如麻。

這裡講的「根行差」,我以為就是指「修行的問題」,不一定是指多寶道人他的來處。

多寶道人後來去了佛家,但說法不一,有人說,後來的釋迦牟尼佛就是他——應該不是。這裡講的是「多寶西方拜釋迦」嘛!所以是釋迦牟尼門下的——但查不著。說法不一,有人說他叫「多寶如來」,有這個說法。

多寶道人他應該是通天教主的首位大徒弟,所以他跟廣成子交手——廣成子是玉虛宮開門的大弟子,多寶道人是通天教主的大弟子。

有一個說法,說多寶道人跟通天教主、元始天尊、老子都在鴻鈞道人之處。他為什麼輩分差了呢?沒有太多的解釋。我也沒有查太多。我覺得這都是神仙的故事。那為什麼叫「多寶」?是因為後來鴻鈞道人把很多寶貝都給了他。

你這裡看到的,造「誅仙陣」時,通天教主也是讓金靈聖母把四寶劍拿來,轉給多寶道人,讓他設陣。所以多寶道人相對來講,他的根源滿深的。但又說他「根行差」,我以為是因為他修行差,所以這裡就道出了他後來的去處——進了佛家,在釋迦門下,拜了釋迦門下的誰。我們只知道他是這麼個去處。

因為他們都是神仙,人嘴不太好說。我堅持是這樣。

話說廣成子祭起番天印,多寶道人躲不及,一印正中後心,撲的打了一跌,多寶道人逃回陣中去了。

這就厲害——多寶道人能夠承受住廣成子的番天印——番天印打不死他。有人是這麼介紹過:當初殷郊拿著番天印的時候,廣成子的師兄弟誰也不敢靠前,一看番天印起來劃著紅光,藉著縱地金光法跑了——只能跑,禁不住這一印。但多寶道人能禁得住!

在這樣的故事中能夠知道:多寶道人他其實道行是很深的。根行淺,道行深是因為他的來處深,但不修——緣分大、修行差。他跟錯了師父!這師父:通天教主,自己都不修心性。

按道理是不能這麼說的。大家就理解這個意思囉……

燃燈曰:「且各自回去,再作商議。」

眾仙俱上蘆蓬坐下。只聽得半空中仙樂齊鳴,異香縹緲,從空而降。眾仙下蓬來,迎掌教師尊。只見元始天尊坐九龍沉香輦,馥馥香煙,氤氳偏地。

書中老用「氤氳」這個詞兒,我以為是指仙界,可能是道家裡常用的一個詞,是講那種霧氣,但這種霧氣裡面含有「陰陽相配」,可能是「運生萬物」的意涵在裡頭,跟別的詞不太一樣。(編注:古代稱「氤氳」為陰、陽二氣交會、和合之狀)

正是:提爐對對煙生霧,羽扇分開白鶴朝。

話說燃燈眾人明香引道,接上蘆蓬。元始坐下,諸弟子拜畢,元始曰:「今日誅仙陣上,纔分別得彼此。」

也就是說:元始天尊知道要過招。

「分別得彼此」等於是涇渭分明了。

元始上坐,弟子侍立兩邊。至子時正,元始頂上現出慶雲,垂珠瓔珞,金花萬朵,絡繹不斷,遠近照耀。多寶道人正在陣中打點,看見慶雲昇起,知是元始降臨,自思:「此陣必須我師尊來至,方可有為,不然,如何抵得過他?」

多寶道人他自己完全知道「此陣必須我師尊來至,方可有為,不然,如何抵得過他?」

次日,果見碧遊宮通天教主來了。半空中仙音響亮,異香襲襲,隨侍有大小眾仙。

來的是截教門中師尊。怎見他的好處?有詩為證。

我們可以看到:當元始天尊、老子他們降臨、出現在凡間的時候,都談到了「仙樂」響亮。我以為,這些仙樂在另外環境中。祂們存在的環境自然有這樣的東西,不是我們人中說的「擂鼓奏樂」。是指祂們的境界。只要祂們出現,祂們的世界、環境、氛圍就是這樣。就是生命境界、層面所出現的。

詩曰:
鴻鈞生化見天開,地丑人寅上法臺。
煉就金身無量劫,碧遊宮內育多才。

這裡講了通天教主的來處。

「鴻鈞生化」:鴻鈞道人(通天教主的師父)生於開天之前。而通天教主是在其後。

一劫,二十億年。劫,又含有「結束」的概念。無量劫,是指:通天教主不生不死。就是永生了。

話說多寶道人見半空中仙樂響亮,知是他師尊來至,忙出陣拜迎,進了陣,上了八卦臺坐下,眾門人侍立臺下。有上四代弟子,乃多寶道人、金靈聖母、武當聖母、龜靈聖母。

通天教主當時是在碧遊宮講法,他貼身的眾弟子都在聽他講法,所以當他來的時候,這些人就跟著一起來。

又有金光仙、烏雲仙、毘盧仙、靈牙仙、虯首仙、金箍仙、長耳定光仙相從在此。通天教主乃是掌截教之鼻祖,修成五氣朝元、三花聚頂,也是萬劫不壞之身。

萬劫不壞之身,是指長生不老。如果從另外角度來講,通天教主任何劫難都可以過去。他不會死掉。一劫二十億年,很長。從另外一個結束的定數角度來講,他沒有性命之憂。

至子時,五氣沖空。燃燈已知截教師尊來至。

元始天尊,他已經修成「五氣朝元」的境界了。我就不好評價了。我只能說「不好評價」。

次日天明,燃燈來啟,曰:「老師,今日可會誅仙陣麼?」

元始曰:「此地豈吾久居之所?」吩咐弟子排班。

「此地豈吾久居之所?」暗含的意思:這是紅塵。仙、神不該在這地方待著。那在這個地方待,本身就是一種劫數(我以為就是一種難),所以反過來說:「越快越好,把這事了了。」

赤精子對廣成子;太乙真人對靈寶大法師;清虛道德真君對懼留孫;文殊廣法天尊對普賢真人;雲中子對慈航道人;玉鼎真人對道行天尊;黃龍真人對陸壓;燃燈同子牙在後;金、木二吒執提爐;韋護與雷震子並列;李靖在後,哪吒先行。

「黃龍真人對陸壓」,所以陸壓應該是廣成子這一輩的。但他就是遊神散仙,所以他拿出來的葫蘆也好……跟別人不一樣,有他非常靈驗的地方,就像「一招仙」那樣。

在元始天尊眾門人當中,燃燈高過其他人。燃燈配子牙,子牙低過他們半截兒(修不成的),但是他們是師兄弟。「燃燈同子牙在後」,在他們同一輩當中,一排陣,就排成這樣。意思是:燃燈「承前、啟後」,首、尾相扣。

只見誅仙陣內金鐘響處,一對旗開,只見奎牛上坐的是通天教主,左右立諸代門人。

你看這裡:在破誅仙陣的時候,楊戩沒在。楊戩是督糧官。

通天教主見元始天尊,打稽首,曰:「道兄請了!」

元始曰:「賢弟為何設此惡陣?這是何說?

所以修行的人非常忌諱擺出惡的東西來。惡的東西就代表了生命的「取向」。

當時在你碧遊宮共議『封神榜』,當面彌封,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淺薄,成其人道,仍隨輪迴之劫。此乃天地之生化也。

其實這個《封神演義》「封神榜」它包涵高、包涵滿多的。

封神榜,立了三百六十五個神(裡面立的只是「神道」中的神),那些修成的,不在那三百六十五個神中。所以,(當初共議封神榜時)是立了規矩(立有三等)。

廣成子、赤精子他們都「下凡」來了;哪吒、楊戩他們是從「肉身」開始修的——他們都屬於「根行深者,成其仙道」。他們修成了——出三界。

「根行稍次,成其神道」就是那些修不成的……(編注:七十二回「廣成子三謁碧遊宮」中,通天教主曰:「吾三教共議封神,其中有忠臣義士上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

「根行淺薄,成其人道,仍隨輪迴之劫。」——姜子牙。

姜子牙他師父就說:「你根行淺薄,你修不成。你下去享受人生榮華富貴。」對吧!其實當初就這麼安排的——就得有這麼個「人」,要「隨輪迴之劫」。

所以「封神榜」實際講的是天、地、人——天:修成的(仙道);地:立三百六十五個神(神道);人:在人中輪迴。其實真讀明白了,我覺得就什麼都明白了。

「天地之生化」就是「以人為中心」,涵蓋上、下一切。

為什麼以人為中心?

人是最低的(站在最低位置),有機會上去最高(肉身修成),有一種「首尾相扣」——在這種劫數、劫難中,他能夠修成。

成湯無道,氣數當終,周室仁明,應運當興,難道你不得知,如何反來阻逆姜尚,有背上天垂象。

「有背上天垂象」意思就是說:你阻止了姜尚,那姜尚要東進的,那他怎麼辦?是你的出手,擋住了東進。

所以現在弄明白了:封神榜不僅僅是姜子牙手上拿著的(榜上名單)——兩邊(天、人)都不在榜上——上、下都涵蓋。裡面(名單)有遮隱、有掩蓋的。

且當日『封神榜』內應三百六十五度,分有八部列宿群星,當有這三山五嶽之人在數,賢弟為何出乎反乎,自取失信之愆。況此惡陣,立名便自可惡。

三百六十五度,其實就是一個「周天」。他這裡說的就是對應姜子牙的拜將臺。

只『誅仙』二字,可是你我道家所為的事!且此劍立有『誅』、『戳』、『陷』、『絕』之名,亦非是你我道家所用之物。這是何說?你作此禍端!」

這裡說「作此禍端」,就是挑出了事。他不該是這樣。

通天教主曰:「道兄不必問我,你只問廣成子,便知我的本心。」

通天教主怪罪廣成子!

你作為師叔的覺著丟面子了,你去找你的師兄——他有家教,訓他、整他,讓他知罪——就完了嘛!而你反過來以長輩欺小,擺此絕殺之陣!你要殺他、毀了他,怎麼都不在道理上。

你就知道通天教主為什麼會出事!他門中的人為什麼會出事!皆出於羨慕、妒嫉、恨。

元始問廣成子,曰:「此事如何說?」

廣成子把三謁碧遊宮的事說了一遍。

元始天尊又何嘗不知(廣成子三謁碧遊宮之事)?我以為元始天尊應該知道。但是反過來,既然元始天尊自己出手,也就……有劫難——自在其中,所以同樣有他不知之處。

反過來,因為通天教主去挑戰了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從公平的角度來講,直接當面質問廣成子,來給自己的師弟作為一個答覆。那通天教主從輩分上說高估了廣成子,元始天尊當然就反過來給通天教主面子。

通天教主曰:「廣成子,你曾罵我的教下不論是非、不分好歹,縱羽毛禽獸亦不擇而教,一體同觀。想吾師一教傳三友,吾與羽毛禽獸相並,道兄難道與我不是一本相傳?」

鴻鈞道人教了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就把這些話轉到元始天尊那兒。這個話不應該當著門下去講。你是師尊,你要找廣成子麻煩,你就跟元始天尊打招呼。

從通天教主的境界角度來講,總會有辦法跟元始天尊相互通融。你為小輩設此惡陣,來討教整個這一門派,純粹就是無理,就是胡鬧。

元始曰:「賢弟,你也莫怪廣成子。其實,你門下胡為亂做,不知順逆,一味恃強,人言獸行。

為什麼元始天尊敢這麼講?原因就是當初他們的師父就給他們定規矩:不能傳動物。那動物多有靈氣也不能教,只能教人的。通天教主沒聽話。

有一個說法:鴻鈞道人對這個最小的弟子比較偏心眼。所以通天教主在內心中養成了一種自認為自己比兩師兄強。那元始天尊是師兄嘛!當然就有條件責怪他「你不能胡亂教」。是他自己胡亂教。

況賢弟也不擇是何根行,一意收留,致有彼此搬鬥是非,令生靈塗炭。你心忍乎!」

我自己的師尊教誨過,說「道家是找徒弟的」(不是原話)。通天教主他們是道家,你應該是選徒弟,要選有道行的、有德性的,你不能隨便來。對吧!這就是元始天尊怪他的地方。

通天教主曰:「據道兄所說,只是你的門人有理,連罵我也是該的?不念一門手足!

這就「小心眼」了。人家講的是一個道理,說「你有些事兒不能這麼做」,那你不幹,你就說:「你讓我丟了面子。」

罷了!我已是擺了此陣,道兄就破吾此陣,便見高下。」

那兩個師尊輩的在小輩面前動手的話,確實是不好看。

元始曰:「你要我破此陣,這也不難,待吾自來見你此陣。」

通天教主兜回奎牛,進了戮仙門,眾門人隨著進去,且看元始進來破此陣。

正是:截、闡道德皆正果,方知兩教不虛傳。

截教其實也是正的,是指通天教主那兒是正的,只不過傳到下面那兒,當中有問題。

好笑通天有厚顏 空將四劍掛中間

話說元始在九龍沉香輦上,扶住飛來椅,徐徐行至東震地,乃「誅仙門」。門上掛一口寶劍,名曰「誅仙劍」。元始把輦一拍,命四揭諦神撮起輦來。

你如果查,你會看到「四揭諦神」這些神仙是佛家裡說的,都是梵語說的,所以元始天尊有著佛家成分在裡頭,這個跟大家介紹過,所以他門中的弟子,後來有很多歸為佛家。

其實我們人知道的佛家、道家,中間的分隔可能是跟我們後來人的文化有關。

四腳生有四枝金蓮花,花瓣上生光,光上又生花,一時有萬朵金蓮照在空中。元始坐在當中,逕進誅仙陣門來。通天教主發一聲掌心雷,震動那一口寶劍一晃,好生利害!雖是元始,頂上還飄飄落下一朵蓮花來。

金蓮,一層套一層,一層套一層。

那個寶劍掛著,只要一晃,那個劍鋒、劍氣本身就可以把人腦子給削下來,那元始天尊進來(誅仙陣)給斬了祂一朵蓮花。表現出通天教主的功力、他的厲害程度。

元始進了誅仙門,裡邊又是一層,名為「誅仙闕」。

闕:如果你去一些古蹟,會看到那個東西,就像個樓子似的,四方的,上頭也有頂,就像樓。有點像樓牌,就在路兩邊,是一對的。你看到原來皇帝住的、王爺住的那些宮殿也好,為什麼講究這些呢?連神仙擺陣都是這麼擺的。

當有這些東西的時候,跟上、下是對應的。這些建築物相應地、照顧得越細膩、越全,上面對應得越高。

現在蓋房都是玻璃、鋼的、鐵的。說句難聽話,它對應的是外星人,搞不好!

…………

元始從正南上往裡走,至正西,又在正北坎地上看了一遍。元始作一歌以笑之,歌曰:
「好笑通天有厚顏,空將四劍掛中間。枉勞用盡心機術,獨我縱橫任往還。」

元始天尊出來了,沒事兒。

話說元始依舊還出東門而去。眾門人迎接,上了蘆蓬。燃燈請問曰:「老師!此陣中有何光景?」

元始曰:「看不得。」

「看不得」,什麼意思呢?我的理解就是太凶險了,太過分了。

廣成子得罪了你,你通天教主作為師長,你也不至於下這麼大的狠手去整他。那我作為師兄,如果我不來,那他廣成子進去了,結果,他什麼都沒了!他說的不好聽,你也不應該這麼做,有失師長之身分。

南極仙翁曰:「老師既入陣中,今日如何不破了他的,讓姜師弟好東行?」

元始曰:「古云:先師次長。雖然吾掌此教,況有師長在前,豈可獨自專擅?候大師兄來,自有道理。」話說未了,只聽得半空中一派仙樂之聲,異香縹緲,板角青牛上坐一聖人,有玄都大法師牽住此牛,飄飄落下來。元始天尊率領眾門人前來迎接。

上面有師長,必須尊重師長。通天教主是師弟,面對自己的師長沒有這一份東西,對吧!通天教主的徒弟也就不會拿師尊的話當回事。

通天教主教誨他的弟子,也罵他的弟子:「你們這群畜生,我跟你們說的,你們為什麼不聽。」他自己就是這樣,他目中沒有師長、沒有兄長。

這就是一個修行的問題。沒什麼辦法!大家能夠品出其中的味道。

怎見得?有詩為證。
詩曰:
不二門中法更玄,汞鉛相見結胎仙。
未離母腹頭先白,纔到神霄氣已全。
室內煉丹攙戊己,爐中有藥奪先天。
生成八景宮中客,不記人間幾萬年。

「不二門中法更玄」,這是講老子。

道家修行中,汞和鉛占有相當的地位。

詩中講述了老子生命之久遠……

話說元始見太上老君駕臨,同眾門人下蓬迎接,二人攜手上蓬坐下,眾門人下拜,侍立兩旁。老子曰:「通天賢弟擺此誅仙陣,反阻周兵,使姜尚不得東行,此是何意?吾因此來問他,看他有甚麼言語對我?」

他們同門中對壘,彼此是因果,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語言。如果不是同一個層面,老子肯定不這麼說,他說:「你不要說了,我早知道了。」

同樣也反映出:通天教主他的位置不輸給老子。跟元始天尊等同。

元始曰:「今日貧道自專,先進他陣中走了一遭,未曾與他較量。」

老子曰:「你就破了他的罷了,他肯相從就罷,他若不肯相從,便將他拿上紫霄宮去見老師,看他如何講?」

紫霄宮,鴻鈞道人的地方。所以作為大哥,老子他就可以做主這麼說。作為元始天尊,就不能這麼說。大家從中能夠學到這些禮數。

二位教主坐在蓬上,俱有慶雲、彩氣上通於天,把界牌關照耀通紅。至次日天明,通天教主傳下法旨,令眾門人排班出去。

「大師兄也來了,看他今日如何講?」

通天教主立刻就知道(老子來了)。

多寶道人同眾門人擊動了金鐘、玉磬,逕出誅仙陣來,請老子答話。

哪吒報上蓬來,少時,蘆蓬裡香煙靄靄,瑞彩翩翩。你看老子騎著青牛而來。怎見得?有詩為證。

詩曰: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仙音隔隴聞。
闢地開天為教主,爐中煉出錦乾坤。

話說老子至陣前,通天教主打稽首,曰:「道兄請了。」

老子曰:「賢弟!我與你三人共立『封神榜』,乃是體上天應運劫數。你如何反阻周兵?使姜尚有違天命!」

所以通天教主他的罪過就是:當通天教主一設陣,就阻止了姜尚東進,他犯了天條,因為姜尚東進的本身,都不是老子他們定的,是應天運而生。所以老子質問通天教主:「你有你自己的原因,但你不能拿姜子牙這個順天意之事來說事。」

可是反過來又是命裡注定,因為當初姜子牙拜帥完了之後,元始天尊就告訴姜子牙,到界牌關遇誅仙陣!是你的麻煩。

老子、元始二聖 誅仙陣內戰通天

我們常常說老子「一氣化三清」,應該準確詞叫「一爇化三清」,這個「爇」就是燃騰、火燒、熱的概念……一種能量轉變的概念;生命境界、物質昇華演化的成分在其中。那個字很少用……

「一爇化三清」其實是講述三魂七魄中三魂的根脈(朋友有不同的認識,我覺得這都不是太大的問題)。這三魂七魄在道家跟《封神演義》裡就這麼講的。或者說「三清」就是「三花聚頂」更往上去的一種根脈。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道家裡說的,可能跟人的三魂七魄和天、地、人的概念相關聯。再往下說,就牽扯到修行跟生命境界真正的本來——沒必要(多解釋),給說錯了——大家理解這涵義在裡頭。

那時候傳下來的東西,走到今天這種「改天換日」(完全大改變的概念),沒必要太多的再去追古時候是什麼意思,因為已經從那個時間蛻變到今天了(或者說人已經墮落到今天了),有些東西可能需要改變了。而且我們又在經歷著這種大瘟疫磨難的過程,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反而明白這些是怎麼回事了!(我自己理解啦)

通天教主曰:「道兄!你休要執一偏向。廣成子三進碧遊宮,面辱吾教,惡語詈罵,犯上,不守規矩。昨日二兄堅意只向自己門徒,反滅我等手足,是何道理?

廣成子三進碧遊宮見的都是通天教主你,如果廣成子真的是這樣的話,那作為師叔的當然就可以教訓他,還用等這時候?大家都是神仙,同一個層面既有相互約束的部分,同時又有相互共通的部分,所以通天教主這話一出口就有問題了。

說「我們哥仨是手足,二哥又說我,這是何道理!」你看,他講述的都是替自己袒護,覺得自己吃虧、受委屈了。

今兄長不責自己弟子,反來怪我,此是何意?如若要我釋怨,可將廣成子送至碧遊宮,等我發落,我便甘休。若是半字不肯,任憑長兄施為,各存二教本領,以決雌雄!」

廣成子是在你那兒「三進碧遊宮」,作為師叔,你已經給他放出來了,扭過來你又說讓兄長把廣成子送到你那兒去?這就是胡攪蠻纏。

老子曰:「似你這等說話,反是不偏向的?你偏聽門人背後之言,徹動無明之火,擺此惡陣,殘害生靈。莫說廣成子未必有此言語,便有,也罪不致此,你就動此念頭,悔卻初心,有逆天道,不守清規,有犯嗔痴之戒。

「徹動無明之火」,多寶道人已經講出來了,那是情魔、意魔。

他是晚輩,你是長輩,你可以教訓他,但是你不能擺出誅仙陣,你不可以讓所有的仙都在你那兒給毀掉。

貪、嗔、癡是佛家講的,嗔是指怒火、無名之火;癡,就是笨蛋——動了無名之火就是笨蛋;而「貪」在另外一個角度直接講就是淫蕩。貪有五貪。

你可以看到在《封神演義》裡,道跟佛是可以跨越的。在人這一層面不行,要在一定境界的生命才行。

你趁早聽我之言,速速將此陣解釋,回守碧遊宮,改過前愆,尚可容你還掌截教,若不聽我言,拿你去紫霄宮,見了師尊,將你貶入輪迴,永不能再至碧遊宮,那時悔之晚矣!」

老子這番話講得相當厲害!因為如果將他通天教主貶入輪迴,就是打入三界了,就再也沒有生還之路了,意思是廢掉他所有的功夫。老子這麼說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你設這個陣,阻擋了姜子牙東進,犯了天條。」

因為姜子牙東進,不是姜子牙個人的事,姜子牙只是履行天意而已,這個天意本身的確定又高過了老子;高過了通天教主,所以老子才這麼講。他們三個人當初商量封神榜的時候,也是受旨於更高的神(法旨)。

通天教主聽罷,須彌山紅了半邊,修行眼雙睛煙起,大怒,叫曰:「李聃!我和你一體同人,總掌二教,你如何這等欺滅我,偏心護短,一意遮飾,將吾搶白,難道我不如你!吾已擺下此陣,斷不與你甘休!你敢來破吾此陣?」

因為老子這話說得相當強橫,再有就是通天教主的弟子都在,當著他弟子的面,大兄長把他給罵了,他就沒面子了。而他確實是聽了下面這些弟子的說法,他才替弟子們出頭——表面上是替弟子出頭,實際上是自己動了無名之火。

老子跟元始天尊一直講的是天意的道理,而通天教主一直強調的是自己受委屈。我們看到的故事基本都是這樣,上自通天教主也是如此,都是在一個大的背景之下去強調自我的感受,這就是大逆不道,這就是錯的。

我們是講《封神演義》、講故事,有些朋友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特別是應對現在一些場面,有一些這樣、那樣的想法……我們只講《封神演義》,至於各家有宗教的、有修煉的,有這個、有那個的,我覺得你就按照你自己的師尊怎麼教誨你的去做。

我不討論《封神演義》之外的,因為《封神演義》就是《封神演義》,你宗教門派是你宗教門派,我們只是在這個環境中去講這個故事,你覺得像什麼、不像什麼,我個人不去參與其它的討論。是、非、對、錯,我也沒資格參與……

真正修行的,都是找自己的,不去討論別人。

其實我們講這些故事不是同樣嗎?去找別人的麻煩就是截教,上自通天教主,下至他的其他門人,但元始天尊的門人誰都不出聲,不會去討論的。所以這就是一個相互的比較。

老子笑曰:「有何難哉!你不可後悔!」

正是:元始大道今舒展,方顯玄都不二門。

這裡講「玄都不二門」是指老子獨占鰲頭,他的境界跟另外兩個(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不一樣。

老子復又曰:「既然要吾破陣,我先讓你進此陣,運用停當,我再進來,毋令得你手慌腳亂。」

老子為什麼敢這麼說?老子是大師兄,大師兄就像半喇父親,他當然可以教訓他小弟。通天教主心裡過不去,他大怒是因為當著他的弟子面被兄長搶白。但,那是他自己找的,誰讓你擺這陣?

出了這事,你可以跟你師兄商量啊!廣成子上你碧遊宮了,你又為什麼不教訓他呢?你擺個陣去對付所有的人,這是啥意思?道理就在這兒了,通天教主洩私忿——羨慕、妒嫉、恨——這裡講的是生命個體的不純淨。

通天道人大怒曰:「任你進吾陣來,吾自有擒你之處!」

道罷,通天道人隨兜奎牛進陷仙門去,在陷仙闕下,等候老子。老子將青牛一拍,往西方兌地來,至陷仙門下,將青牛催動,只見四足祥光白霧,紫氣紅雲,騰騰而起。老子又將太極圖抖開,化一座金橋,昂然入陷仙門來。

老子作歌,歌曰:
玄黃外兮拜明師,混沌時兮任我為。
五行兮在我掌握,大道兮度進群迷。
清靜兮修成金塔,閒遊兮曾出關西。
兩手包羅天地外,腹安五嶽共須彌。

沒有天地,什麼都沒有的時候,老子他已經開始修煉,拜師父了。

在混沌時期,老子早已修成了,所以他根本在三界之外。

五行就在他手裡。老子來拯救生靈,來度人的。

這裡一直在講述著老子後來「出關」去的那段故事。老子出關是在這之後,這是人的表象,但在另一層面、另一境界中,他已經是那樣了。也可以說,定數中早已經定好了。

凡塵、凡事對他來講根本不在其中。大地的一切就是他自己。天地所有都在他之中。(這是我能理解的。應該有更深的、背後的……)

話說老子歌罷,逕入陣來。且說通天教主見老子昂然直入,卻把手中雷放出。一聲響亮,震動了陷仙門上的寶劍。這寶劍一動,任你人、仙首落。

老子大笑曰:「通天賢弟!少得無禮,看吾扁拐!」劈面打來。

通天教主見老子進陣,如入無人之境,不覺滿面通紅,遍身火發,將手中劍火速忙迎。

沒管用!如果差著輩的廣成子進這個門,那劍在上面一抖,他腦袋就下來了(不是劍放在腦袋上)——對老子根本就沒管用。

正邯戰間,老子笑曰:「你不明至道,何以管立教宗?」又一扁拐照臉打來。

通天教主大怒,曰:「你有何道術,敢逆誅我的門徒?此恨怎消!」

修道你都不知道何為道,你還獨立一門!?

老子始終講的是在他境界的「生命道理」,通天教主始終講的就是「我吃虧了」。是有相當的借鑑之處。今天很多宗教裡頭,你聽的故事都是這個:我吃虧了——在利益中,在占有跟失去的討論中。

將劍攩拐,二聖人戰在誅仙陣內,不分上下,敵鬥數番。

正是:邪正逞胸中妙訣,水清處方顯魚龍。

這裡講通天教主是魚,水清了才知道——事情在真正的「一對一」的過程中。

話說二位聖人戰在陷仙門裡,人人各自施威。方至半個時辰,只見陷仙門裡八卦臺下,有許多截教門人,一個個睜睛豎目,那陣內四面八方雷鳴風吼,電光閃灼,霧氣昏迷。怎見得?有讚為證。

讚曰:
風氣呼嚎,乾坤蕩漾。
雷聲激烈,震動山川。
電掣紅綃,鑽雲飛火。
霧迷日月,大地遮漫。
風刮得沙塵撲面,雷驚得虎豹藏形。
電閃得飛禽亂舞,霧迷得樹木無蹤。
那風只攪得通天河波翻浪滾。
那雷只震得界牌關地裂山崩。
那電只閃得誅仙陣眾仙迷眼。
那霧只迷得蘆蓬下失了門人。
這風真是推山轉石松篁倒。
這雷真是威風凜冽震人驚。
這電真是流天照野金蛇走。
這霧真是彌彌漫漫蔽九重。

人那邊的界牌關一點感覺都沒有,只是「變天了」。

風、雷、電、霧四樣。

老子元氣化三清 共伏通天道人

話說老子在陷仙門大戰,自己頂上現出玲瓏寶塔在空中,那怕他雷鳴風吼。老子自思:「他只知仗他道術,不知守己修身,我也顯一顯玄都紫府手段與他的門人看看!」

「頂上現出玲瓏寶塔」,這是老子境界真正的造化。

這裡,老子提到關鍵的問題:「他只知仗他道術,卻不知守己修身。」這是今天很多宗教(甭管是各門各派),可能都有這個問題,所以我剛才說的意思也是——我個人不太討論。如果從某種角度來講,「不討論」在我理解的就是「守己修身」。……

把青牛一拎,跳出圈子來。把魚尾冠一推,只見頂上三道氣出,化為三清。老子復與通天教主來戰。

「只見頂上三道氣出」:氣是從頭頂來的,所以可理解成由「三花聚頂」顯現出來的。

在介紹通天教主的時候,說他已經達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所以三花聚頂對人而言就是「天、地、人」,往上走,走到那兒,就是三花聚頂。一個修行的人,在你的修煉過程中,是秉承著這樣的路,走到一定程度。你的身體組成就是「天、地、人」了。

就像我們身體有骨頭、有肉,這是「人」;有血液,那是「地」;有脈絡,那是「天」,一個道理。都是按照三樣。如果按照形態,就是固態、液態、氣態。

出了三朵花,自己師尊教悔過,當中有一朵花就像民間的荷花、蓮花似的(不是原話),我以為那可能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人」,另外兩朵花得你修到那裡才知道。

所以我以為他說「頂上三道氣出,化為三清」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三花聚頂。但是到老子那個境界,對人而言,那完全是至高的境界,所以不太好討論。

反過來,有朋友說:你這麼去討論,什麼意思?

(希望)每個朋友知道自己的珍貴,真正的珍貴。

所以當你貪、嗔、癡的時候,一點意義都沒有。別人罵你的時候,你受不了,然後使點計謀,跟人家幹點什麼的時候,一點意義都沒有。你誰都毀不了,只毀自己。

只聽得正東上一聲鐘響,來了一位道人,戴九雲冠,穿大紅白鶴絳綃衣,騎白犼而來,手仗一口寶劍,大呼曰:「李道兄!吾來助你一臂之力!」

犼,像獅子。文殊菩薩騎的就是犼。

通天教主認不得,隨聲問曰:「那道者是何人?」

道者答曰:「吾有詩為證,詩曰:
混元初判道為先,常有常無得自然。
紫氣東來三萬里,函關初度五千年。」

道人作罷詩,曰:「吾乃上清道人是也!」仗手中劍來取。

我為什麼說「三清」是對應天、地、人的概念呢?當他(上清道人)說出「函關初度五千年」,就道出了他是「人」。老子出關記(函谷關,這是老子出關的地方,留下《道德經》五千言),是人中的事情(我們知道的故事)。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初度五千年」。初度,就這兩個字,把他放到最低,就是天、地、人的「人」。

你可以解釋(上清道人)是老子的法身,但是更傾向於他對應著「人」——我們這一茬人一切生命的上、下對應。

那都是神啦!用人嘴,不太好講。

通天教主不知上清道人出於何處,慌忙招架。

這裡並沒說上清道人跟老子長得一模一樣。他們長相是有差距的。如果有些朋友講那是他的法身,應該長得是一樣的!這裡沒說長得一樣,而是說通天教主不認識。

所以我才提到:三花聚頂那三朵花,是不同的花。天、地、人(不同境界的展現)對人來講、對生命而言,同樣是不同的。這是老子的境界、他的造化,他的玄妙之處。所以通天教主當然不認識。

只聽得正南上又有鐘響,來了一位道者,戴如意冠,穿淡黃八卦衣,騎天馬而來,一手執靈芝如意,大呼曰:「李道兄!吾來佐你共伏通天道人!」把天馬一兜,仗如意打來。

通天教主曰:「來者何人?」

道人曰:「你連我也認不得!還稱你做截教之主?聽吾道來。詩曰:
函關初出至崑崙,一統華夷屬道門。
我體本同天地老,須彌山倒性還存。
吾乃玉清道人是也!」

所以第一個(上清道人)是代表「人」,第二個(玉清道人)是「地」。

整個道家的概念,根本是在他(玉清道人)那兒。「我體本同天地老」:所以我認為第二個(玉清道人)是代表「地」。

須彌山都倒了,他生命的根脈依然在。

通天教主不知其故。

「自古至今,鴻鈞一道傳三友。上清、玉清不知從何教而來?」

「鴻鈞一道傳三友」是指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個徒弟。上清、玉清是誰?通天教主不認識!也就是說:通天教主也可以達到三花聚頂,但是他僅僅達到那兒,沒有往上走。

換句話說:他不是(道家)真正的根脈。

手中雖是招架,心中甚是疑惑。正尋思未已,正北上又是一聲玉磬響,來了一位道人,戴九霄冠,穿八寶萬壽紫霞衣,一手執龍鬚扇,一手執三寶玉如意,騎地犼而來,大呼:「李道兄!貧道來輔你共破陷仙陣也!」

通天教主又見來了這一位蒼顏鶴髮道人,心上愈覺不安,忙問曰:「來者何人?」

道人曰:「你聽我道來。詩曰:
混沌從來不計年,鴻蒙剖處我居先。
參同天地玄黃理,任你旁門望眼穿。
吾乃太清道人是也。」

他(太清道人)在混沌之外。「鴻蒙剖處」他在前的,其實是指他的位置。

你根本不知道我,你根本看不見我,因為我在你之前,我在你之上。

所以我以為「老子一爇化三清」應該是講「天、地、人」,由「三花聚頂」演化出來的。

四位天尊圍住了通天教主,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通天教主止有招架之功。

且說截教門人見三位來的道人身上霞光萬道,瑞彩千條,光嬋燦爛,映目射眼。內有長耳定光仙暗思:「好一個闡教,來得畢竟正氣!」深自羨慕。

後來,長耳定光仙背叛了他的師父。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待續)

(點閱【濤哥侃封神】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紅)

【濤哥侃封神】 第七十七回(上集)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