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農:通過全球股市比較看中國經濟衰微

2021年是中國經濟由盛向衰的轉折點,現在官方的年度數據尚未公布,但股市的一年表現已經顯現。把中國和香港股市2021年的狀態與美、歐、日等國的股市表現稍加對比,就能看出中國經濟目前的窘境。

一、2021年經濟增長率「最高」的中國:股市告訴你實情

歐美股市去年上漲明顯,年漲幅超過2成,世界上民主國家的兩大經濟體美國和歐盟股市都表現亮麗。

美國股市去年連續第三年大漲,道·瓊斯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去年分別上漲19%和22%,實現了自1999年以來的最佳3年表現。去年年初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經濟學家曾預計,美國經濟2021年將增長3.7%;而實際上去年美國經濟可能增長5%以上,失業率則遠遠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期。關於美國股市如何受拜登當局經濟政策的影響,我會在下一次新唐人電視台的節目裡具體介紹。

歐盟去年的經濟增長可達到4.2%,而歐洲的泛歐股市指數去年上漲22.5%,是2009年以來第二大年度漲幅,其中的銀行和科技板塊表現尤其出色,上漲34%;法國股市的CAC指數全年漲29%,德國股市的DAX指數全年漲15.8%。相比之下,日本股市的日經指數顯得遜色,雖然連續3年上漲,但去年只上漲4.9%。

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據說可以「領先全球」,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估去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為8%;然而,中國的股市卻完全不配合那「亮麗」的增長率,去年上證指數漲幅4.8%,深證指數漲幅2.7%,不但不能跑贏美歐日,反而成了這些主要大經濟體當中墊底的。

上市公司一般都是一個國家最好最強的那些公司,或者是行業壟斷型巨頭,或者是潛力大的新興公司。這樣的公司往往代表著這個國家裡企業中的佼佼者。在經濟繁榮的時候,這些企業的業績可能領先;經濟低落時,它們也比其他企業更能扛過艱難,保持一定程度的成長。如果說,一個國家的上市公司都集體滑坡,那不能上市的其他公司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所以,上市公司的股市表現,在相當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底蘊。

二、如果中國人可以像日本人那樣買國外股票……

日本股市現在出現了一種情況,導致本國股市成長緩慢。這種現象就是,日本股民紛紛網上出國買外國股票,這樣的股市操作拉高了美國股市,卻壓低了日本股市。不過,日本從來沒出現過指責股市「賣國賊」那樣的中國式民間呼聲,日本政府也從不號召買「愛國股票」。

雖然日本越來越多的人都傾向於把「儲蓄轉向投資」,但他們對日本股票漲得太慢不滿,於是很多人把自己的資金轉投以美國為中心的海外股票。日本金融業是完全自由化的,日本投資者可以自行選擇投資日本的股票或海外股票。在日本股市緩慢爬升的年代裡,尤其最近幾年美國股市飆漲的情形下,很多日本投資者不願意買日本股票了。這當然對日本股市是個打擊,股市資金都外流了;日本人越多買美國股票,本國股市就越難快速復甦,而這又進一步導致美國投資者越少買日本股票。日本的野村證券公司商品企劃部長中村希表示,「投資者正在把資金轉投至讓人感覺全球增長最強勁的美國」;現在日本人「可以通過美股專用APP下單,像玩遊戲一樣簡單,回家後隨便躺著,就能實時買賣」。

如果中國人能有日本人那種金融投資上的自由,恐怕大部分人都會效仿日本人現在的做法。其結果自然可想而知,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就沉底了。然而,中國的專制制度決定了中國人註定沒有這樣的經濟自由,無法到國外投資。因為中共當局要靠股民來支撐經濟,絕不允許他們的對外投資消耗寶貴的外匯。

事實上,脆弱的中國外匯儲備也無法支撐中國股民到國外投資,關於這一點,我去年12月17日在自由亞洲電台的文章《中國外匯的「一女二嫁」》介紹過。中國的外匯儲備雖然數量大,達到3萬多億美元,但政府和企業的對外借債餘額已經達到外匯儲備的九成,還債的需要將耗盡外匯儲備的絕大部分;而中國還引進了3萬4千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這些外商若撤資也需要外匯。這表明,中共的外匯儲備已經處於「一女二嫁」的狀態;如果這種情況下,再允許股民到國外投資,就變成「一女三嫁」了。

三、中國股市如何從香港股市「抽血」?

中共建政以後,香港長期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中轉站;90年代末期香港的外貿中轉站作用開始下降,但香港金融中心的作用卻隨著外資頻繁進出中國,變得越來越重要。但隨著中國資金在香港的金融活動中日益活躍,香港的金融業開始從大陸有求於香港,變成了香港有求於大陸。

香港回歸前,中資股約佔港股市值的一成,十幾年前這個比例已經躍升到六成,香港股市已經大陸化。幾年前滬港通、深港通開啟,又進一步形成了內地資金對香港股市的「輸血」效應。但去年以來中共收緊了國內銀根,同時限制房地產業等多個行業的盲目發展,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的房地產業資金嚴重緊張,南下香港股市的資金也會減少。去年經過滬港通、深港通,自香港北上、淨流入內地的資金達8千多億人民幣,這些投資主要進入了A股的製造業板塊。

這樣的資金流向表明,目前香港的金融中心之主要功能是從海外吸引資金,同時對內地大量「輸血」,如此就造成了對香港股市資金的「抽血」效應。這種局面下,香港股市便越來越差,去年恒生指數大跌14%,其中國企指數跌23%,科技指數跌32.7%。因此,去年是香港股市恒生指數2011年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

香港股市形成對內地的依賴後,中國經濟下行,香港股市就發抖。去年香港股市領頭大跌的股票多半是內地公司的股票,象科技巨頭阿里在香港股市去年跌幅近50%,騰訊跌18%;而地產股則成為港股重災區,恆大跌近90%,祥生跌84%,中國奧園跌近80%,世茂集團、佳兆業集團等跌超77%,花樣年、禹洲集團、建業地產、富力地產、時代中國等紛紛跌超60%,融創中國、雅居樂集團等跌超50%;香港股市的內地教育股更是跌幅多半達70%以上。更糟糕的是,內地股市對香港股市的「抽血」效應會造成內地股市微升,香港股市大跌。

四、中國股市主要行業跌跌不休

從去年中國股市的行情來看,完全看不出中國經濟實現8%增長的兆頭,因為許多行業都經營惡化,或者乾脆就一垮到底。下面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年終股市分析,對中國股市主要行業的行情稍作介紹。

首先看消費、醫藥、科技製造等行業的龍頭公司,他們本來應該是比較穩健的,但去年股價持續走低,風光不再,中國的證券公司紛紛下調這些公司的全年盈利預期,其中與養豬有關的企業因為肉價下跌而盈利腰斬。

其次,金融行業裡保險公司股成為行情下跌的重災區,各大保險公司的行情幾乎全面下跌;券商中上市公司的股市行情也在下滑,48家上市券商裡39家股價下跌。

第三,科技股方面,號稱「蘋果產業鏈」的為蘋果手機製造零部件的主要企業業績下滑,股價紛紛下跌,多的下跌三成、四成,少的下跌15%。防疫概念股也繁華落盡而歸於平淡,雖然疫情在中國此起彼伏,但與防疫相關的醫療用品公司欲振乏力,跌幅很大。

第四,房地產相關企業集體殺跌,地產股成「地慘」。隨著房地產泡沫破滅,房地產公司的股票成為「最慘板塊」。其中,恆大快要破產了;華夏幸福股價下跌近七成;泰禾集團的股價從2018年的高位21.63元跌到2.35元。與房地產密切關聯的裝修、家電企業也遭到房地產業垮塌的打擊,多家家用電器公司的股價跌幅都超過30%。

第五,服務行業方面,教育培訓行業因為中共對校外輔導行業的嚴厲管控而進入股市「寒冬」,它們的股票再也沒有翻身的希望了。航空和旅遊行業也不妙,4大航空上市公司中,東航和海南航空下半年到年底跌幅分別是7%和15%。很多旅遊概念股也因為疫情而狀態艱難,紛紛下跌。

這些行業曾經是中國經濟繁榮的受益者,現在則是經濟下滑的犧牲品。它們的經營狀態真實地反映出中國經濟的現狀。

五、中概股全盤皆墨

中國最活躍的大公司通過在美國上市,從美國圈走了一大筆錢,但現在這批企業的股票也處境非常悲慘。這些公司被稱為中國概念股,因為中共一直藉口國家安全,不允許美國購買中國股票的投資者看到中國在美國上市的那些公司的財務資料;美國投資者只能靠相信中國經濟前景燦爛這個華爾街營造的概念,以為自己買的中國公司股票前景不錯。

但去年12月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頒布新規則,要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披露其所有權結構和審計細節。這個新規定出來後,中共從政治需要出發仍不讓步,堅持不允許這些公司披露財務資訊,很可能其中不少公司的財務資訊會暴露出欺詐問題。因此,2年之後這200多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可能被美國證券交易所停止交易,美國投資者已經開始拋售這些中國概念股,以免到時候砸在手裡。

中國公司到美國上市就此夢斷途中。去年上半年中國公司到美國上市曾創歷史新高,但7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踩下剎車,當時約50家中國公司正推進上市籌備工作,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不批准。結果中國企業赴美IPO的件數,7月僅1件成功,從8月開始就再無成功記錄。中概股還受到中共經濟政策的打擊,跌勢慘重。中概股公司集中於互聯網、教育、科技、娛樂、新能源等新經濟領域,一度被投資者看好。但去年中概股累計跌去7,600億美元,差不多蒸發了1/3的市值。2百多家中概股公司當中,約80%的公司股價下跌,其中大跌80%以上的有40家,跌幅40%以上的超過150家;經歷幾次大跌以後,許多公司市值嚴重縮水,新東方累計下跌89%,阿里巴巴累計下跌51%。

美國資產管理公司TCW集團的新興市場董事總經理洛文杰(David Loevinger)去年12月15日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說,目前在華爾街上市的中國公司未來3年將全部從美國資本市場退出,「我認為,對許多在美國市場上市的中國公司而言,基本上已經是遊戲結束」。

目前中概股當中,只有那些股權相對集中、擁有外資股東支持的中小市值公司能選擇私有化退市。中概股公司也不能都回歸香港股市,因為香港證交所准許香港二次上市的標準是,公司市值大於30億港幣且上市5年,或市值大於100億且上市2年,小市值的中概股無法登錄港股。它們回歸中國股市也很難,A股的上海證交所和深圳證交所的主板市場門檻較高,許多中概股公司無法滿足條件。在華爾街紅火了數年的中國概念股現在成了末日黃花,這也折射出中共通過國外融資來挽救經濟的套路碰壁。

華爾街投行雖然在中概股上栽了大跟頭,但一向對客戶吹捧中國經濟的基金經理們不甘心,還想在A股和港股上挽回損失,以保住自己的地位和飯碗。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們到中國國內股市去趁低買進,想博一把。這些基金經理自然會強調,中國經濟還有潛力,值得投資。問題是,華爾街投行們對中國經濟的分析,過去錯誤太多;而現在投行基金經理們被自己的既得利益捆綁,不願意承認自己過去的錯誤,現在進步也有限。

中國股市行情去年略微上漲,是拜華爾街之賜;如果沒有華爾街出手相助,去年中國股市可能和香港股市相似,年終比年初會呈現下跌局面。今年華爾街能繼續拉抬中國股市嗎?華爾街能投入的資金畢竟不會太多,更大的問題是,今年多數中國公司的業績可能比去年更難看,所以華爾街投行可能還會吃虧。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