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中俄「新時代戰略協作」只是演戲

2021年,中俄「新時代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軍事色彩愈加突出。例如,中俄防長一年三次對話,11月23日雙方簽署「2021—2025軍事合作計劃」;11月,中俄轟炸機在日本週邊空域第三次聯合戰略巡航(前兩次分別在2019年7月和2020年12月),首次相互穿越對方領空;10月,中俄兩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相關海域首次海上聯合巡航;7月,俄軍首次在中國境內參加「西部聯合-2021」聯合戰略戰術演習。對此,中共大肆宣揚中俄「不是聯盟,勝似聯盟」。其實,大謬不然。本文談兩點理由。

首先,中俄海、空聯合巡航所取得的「進展」,實在有限。

陸媒所謂的「進展」,主要有二。其一,10月17日至23日,中俄海軍在「海上聯合-2021」軍演之後(這是2012年以來的第10次聯合演習),首次聯合編隊,從彼得大帝灣出發,橫渡日本海,穿越津輕海峽,經西太平洋南下,穿越大隅海峽進入東海,令日本感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特異狀況」。

其二,11月19日,中俄兩軍戰略轟炸機進行了聯合戰略巡航,飛行時間超過10小時,尤其雙方首次相互穿越領土領空。以往,中共轟炸機如果想在日本海方向有所作為,需要先從東南沿海起飛,嚴格尊重中立的國際航道,從日韓交界的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這條航線即耗費了大量燃油航程,在戰時也沒什麼實際作戰意義(因為沿途都是日本的島鏈,而且經過美日的幾個重兵軍事基地,極易被攔截)。這次中共轟炸機從東北起飛,直接穿越俄羅斯領空,「亮劍」日本海,具有實戰意義。

相對於中俄軍事關係現狀而言,這算是兩個進展;但與美日軍事同盟比較,就相差甚遠了。

第一,固然,中共和俄羅斯並沒有軍事同盟關係,因此轟炸機在聯合演習中相互穿越領空,可視為一種軍事互信和軍事協同,不過,這還談不上多麼「高度」和「密切」,是一種姿態而已。因為,戰時和平時有本質區別,平時可以不等於戰時也可以,雙方畢竟不是軍事聯盟(不想相互捆綁、承擔義務),這裡面的風險太大。

第二,俄中組成聯合攻擊部隊的作戰效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能否在實際戰鬥行動中建立網絡,以確定有效的打擊範圍、感知範圍以及點對點和全部隊範圍的情報共享。而這,需要共同的標準、協議、頻率、某些聯合計算機處理技術,以及交互操作、協調作戰策略等等。這些方面,中俄才剛剛起步;而日美軍事一體化早已開展多年。

此外,空中聯合巡航凸顯中共短板,某種程度上中共是「狐假虎威」,目前尚難以單獨對抗日美;俄方心知肚明,頗有鄙夷之心。以中共的戰略型轟炸機轟-6K為例:航程為6,000公里,每平方米機翼負載為160公斤;在所有轟-6轟炸機改進機型中,只有轟-6N機型能夠在空中加油;且無隱身功能。而俄羅斯圖-95轟炸機是一種戰略轟炸機和飛彈平台,航程15,000公里,每平方米機翼負載606公斤。兩者差距是不是太大?中共內部都認為「轟-6轟炸機不能被視為真正的遠端戰略轟炸機」。如果中共挑起戰端,俄羅斯會願意與中共聯手打一場沒多少勝算的戰爭?

其次,中俄相互算計,註定「戰略協作」是「同床異夢」,最終會迎來「夢醒時分」。

這次中俄海空聯合巡航,直接目標是敲打日本、考驗美日同盟。北方四島問題是日俄繞不過去的坎。日本雖然是二戰戰敗國,但在領土問題上寸步不讓,迄今仍不與俄簽和約。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對俄態度較強,表示「北方領土問題不能留給下一代解決」。俄羅斯就想給日本一些顏色看看。

對中共來說呢,今年大幅升高對台軍事威脅,日本反應強烈。日本明言「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針對性地加強西南方向的防禦,增加軍費(2021年度補充預算案中所列防衛費將達7,000億日元,相較三年前增加了50%,創下歷史新高),舉行28年來最大規模軍演,強化日美軍事合作,與多國多次聯合軍演,等等。這些都顯示中日關係正在深刻變化中。中共就搞軍事威懾,想讓日本嘗點點味道。

正因為中俄動了這些心思,才有了前述的「進展」。而且,隨著當前中美、俄美對抗的持續甚至加劇,可以預計,中俄將繼續敲打日本、牽制美國,在海空巡航方面繼續取得一些「進展」。

但是,中俄所有這些已有和可能的「進展」,都有濃厚的表演色彩,掩蓋不了雙方實質性的戰略猜疑和算計。

對中共而言,其全球野心越來越膨脹,視俄羅斯為小兄弟(中國GDP已是俄的十幾倍),能源、原材料和國防科技的一個主要供應者,挑戰美國的一個支持者。如果將來美國都被挑下馬來,俄羅斯還會是中共的大問題嗎?

俄羅斯作為曾經的共產國家,與中共打交道上百年,非常了解中共的野心,再加上中俄實力失衡、歷史上割占中國150萬平方公里領土等等因素,因此對中共深懷戒心,並相應地做了布局(可參見筆者「中俄關係兩張臉」一文)。簡單地講,俄羅斯的戰略用心,是支持、慫恿中共挑戰美國,這一方面減輕美國對俄壓力,另一方面消耗中共實力,達到中美兩敗俱傷的最佳效果。如果中美真的開戰,俄羅斯是不會與中共並肩作戰的,再演一回朝鮮戰爭中的把戲(推中共入朝作戰,實際卻不履行派出空軍參戰的承諾)。

當然,中共也了解俄羅斯。所以,鄧小平時代,中蘇關係正常化和中俄建交,中共策略是「只握手不擁抱」。中俄的相互了解和相互猜忌,造成了今天中俄只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哪怕2019年加上了個「新時代」的定語),而非「聯盟」。

不過,今日中共末路狂奔,已經喪失了鄧小平時代國際戰略的靈活性,腦筋和身板都僵硬了,也有可能一廂情願地把中俄「戰略協作」的假戲真做,臨死也要再禍害中華民族一把。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