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3)思想激盪的時代 擇中道而行

文/李翼雲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1月23日訊】值得深思的是,顏之推對子孫的叮嚀中,還包涵了心靈的信仰與生命的最終歸向。

儒家五常對應佛家五戒

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頻仍、殺戮業重,但卻是民族融合,以及儒、釋、道思想匯集的燦爛時代。顏氏家訓雖然是一本教導子女的書,但是從中可以窺見顏之推對於三教都有通透的領會,是個學思深入的明白人。

顏之推家族雖然代代承傳儒學傳統,但卻是篤信佛法,他還著述《冤魂志》、《集靈記》等闡釋因果輪迴的書籍。他指出清談玄學的謬誤,並深入駁斥人們對佛教的質疑與污衊。在實務上,他則是教導子孫如何在思想劇烈撞擊融會的時代,中道而行。

顏之推認為,修煉成仙的事,並不完全是虛假。但從當時佛學的層次來看,縱使能修成神仙,還是會有死亡的時候,因為畢竟無法修出世間法之外。所以他不願讓子孫沉迷此道。

他認為養氣調息,吃些枸杞、黃精,早晚扣齒三百下,學學這些養生的方法也不錯,但不可太入迷。

在他的認知中,佛家與儒家在淺層次上是相通的。他認為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對應佛家的五戒:仁就是不殺;義就是不盜;禮就是不邪;智就是不酒;信就是不妄。最終的理念都是使人有所節制,但是佛理還是高於儒家學說的。

世亂在刧 挺身為佛法辯論

南北朝時代,佛法已然盛行。很多君王都是篤信佛教,積極弘法。然而,當時佛法流派不一,個人認識深淺不同,因此產生了一些極端的現象,例如梁武帝親自登壇講經說法,率領萬人皈依,設齋供僧,推動各種法會、佛事,甚至四次捨身同泰寺,出家為僧,每次都是朝廷花了大量的金錢把他贖出來還俗。

從顏之推為佛法辯護的內容來看,他對佛法的理解是很深入的。

有人質疑,佛教中所說的現實世界之外的世界,那些神奇詭異的事情是荒唐不經的。

對此,顏之推也力陳:那些極遠極大的東西,是無法測量出來的。人類所知的世界實在太有限了。潮汐的漲落,是靠誰來節制調度?銀河懸掛在天空,為什麼不會散落下來?很多事情看似尋常,其實都有高層次的力量在安排。

其次,有人認為佛教因果報應之說只是一種欺詐矇騙的伎倆。

對此,顏之推反駁說,佛教因果報應之說的證據,如影隨形,耳聞目睹非常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時報應之所以沒有發生,是因為時間還沒到。

窮苦不改其樂的顏回為何短命而死?伯夷、原憲有至德卻挨餓受凍;精於偷竊的盜跖為什麼長壽?無德的齊景公為何富足強大?如果我們從前世福報、業報來看,一切就都清楚明瞭了。

其三,有人認為和尚、尼姑中多數不清白,佛院寺廟乃藏奸納垢之所。

顏之推駁斥:自從開天闢地以來,總也是不善良的人多過善良的人,怎能要求每個人都清白高尚呢?有些人明明看見名僧們的高尚德行,卻不予稱揚;一看到那些平庸僧人的粗俗行為,就竭力指責詆毀。

況且,修習佛法不精進,難道是佛法的錯嗎?世人學習《詩》《禮》不用功,難道是《詩》《禮》之書有誤嗎?

第四,認為佛教耗費金銀財寶,和尚、尼姑們不納稅,不服役,這是對國家利益的一種嚴重損害。

對此,顏之推說明:佛教修持的方法有許多種,出家為僧只是其中的一種。如果一個人真心修行,就不必非得剃頭為僧。當今的亂象,是因為執政者不能夠節制佛事,才使得那些非法起造的寺廟越來越多,使得那些不事生產的僧人耗空國家稅收,這不是佛教大覺的本旨。

第五,認為即使有因果之事,怎能讓這世的某甲吃盡苦頭,而讓下一世的某乙得到好處呢?這是不同的兩個人啊!

顏之推為其說明生死輪迴的道理:人的形體雖然死去,但精神仍舊存在。人生活在世上時,覺得自己與來世的自己似乎沒有什麼關係,等到他死了以後,才發現自己與前世的自己密不可分。

現時處在貧賤疾苦境地的人,沒有不怨恨前世不修功德的。就從這一點來說,怎能不早修功德,為來世留餘地?

如果能夠有一雙可以透視未來的天眼,讓這些人照見自己的生命的生死輪迴,他難道不感到害怕嗎?一個人修身求道,可以救濟多少蒼生?免掉多少人的罪業啊!

了悟生死 死後要求子孫薄葬

在佛法的修行中,顏之推已了悟生死,一番遺言,無所罣礙。(王嘉益/大紀元)

一般老人諱言死亡,顏之推在家訓中的最後一篇,卻把這事說白了:

「在這樣的世道中,多少人死於戰亂,我能活到六十歲,真的很幸運了,面對死亡,心中感到很坦然。當大去之日來臨,只要幫我清洗一番,穿件家常的衣服,一口薄棺,也不用任何陪葬物品,找塊地就埋了。靈堂上供個開水、白粥、乾果就好,也不用通知親友來祭拜。」

「儒家講究孝道,還要四時祭祀,佛家是沒有這些說法的。如果真的想報答父母的恩情,就在七月半時盂蘭盆會(中元節)上拜一拜就可以了,也不用在墳前守喪了,大家還是要以傳承家業,光大門戶為要務,不用守著枯朽的墳土,浪費生命了。」

在佛法的修行中,顏之推已了悟生死,一番遺言,無所罣礙。

家庭教育成功 子孫成為人中龍鳳

自顏之推之後,顏氏家族持續興盛,子孫皆是人中龍鳳,對於中華文化的奠立貢獻良多。顏氏家族家庭教育的力量,昭然體現,不言而喻。

顏之推有三個兒子,長子顏思魯博學善屬文,次子顏愍楚精於曆法,北周亡後,都入隋為官。小兒子顏游秦先後仕於隋、唐,性情恬淡,愛民如子,還撰寫《漢書決疑》一書,為當時學者所敬重。而其孫子顏師古(顏思魯之子)也是訓詁學的著名學者,顏游秦和顏師古當時有大顏、小顏的美稱。

三個孫子,除顏師古之外,顏相時、顏勤禮分別是諫議大夫、弘文崇賢學士;三世孫顏昭甫聰穎絕倫,工於篆籀草書,舉朝聞名。四世孫顏惟貞是太子的老師,顏元孫官至刺史,撰寫的「干祿字書」奠定後世字書的基礎,聞名當世。

五世孫更是人才輩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常山公顏杲卿和大書法家顏真卿。

顏杲卿在力抗安祿山的戰役中,痛失愛子,即使被拔舌,還是詈罵賊人不止,氣絕而亡。

顏真卿的書法氣勢宏偉,遒勁有力,人稱「顏體」,是中華文化的珍寶。他一生忠心護國,曾親率三十萬大軍與安祿山對抗。唐憲宗時,擔任特使前往勸誡作亂的李希烈,受到許多羞辱與脅迫,被拘禁多年,不屈而死。兄弟兩人氣節磅礡,義薄雲天,因此留名青史,百世流芳。

巨變的時代 從傳統文化中找珍寶

自民國以來,西方教育理念,如潮水般湧入,該怎麼教育孩子,孩子該學什麼,各式學理日新月異,眾說紛紜。

現今,疫情的蔓延,揭示了巨變時代的來臨。百歲的耆老忍不住感嘆:「我活到這把年紀,從沒看過這種局勢啊!」的確,未來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誰也不敢預測。

那麼,在當前不確定的年代中,在此莫衷一是的各式思潮中,什麼才是我們應該留給子孫的珍寶呢?《顏氏家訓》的流傳,穿越了時代的更迭、歷史的興衰。顏氏家族的歷史演繹,或許能幫助現今的人們,從傳統的文化角度中找到方向。(全文完)

——轉自《明慧之窗

點閱《顏氏家訓》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李曉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