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1月15日訊】20世紀被稱為石油世紀,哪個國家在石油化工行業,以及應用石油產品的行業中領先,哪個國家就控制了世界。
21世紀被稱為信息科技世紀,哪個國家在信息科技和相關行業取得領先,誰或許將控制未來的世界。由美國人發動的人類信息科技革命目前已經波及全世界,而人工智能(AI),被看作是下一波革命的基礎。
「人工智能關係到國家未來。」俄羅斯總統普京2019年11月9日在莫斯科國際人工智能會議(AI Journey)上說,誰掌握了人工智能,誰就會脫穎而出,獲得巨大競爭優勢。
普京對俄羅斯人工智能的發展表達了擔憂,因為在世界上,兩個競爭對手——美國和可能後來居上的中(共)國,遠遠跑在其它國家的前面。
今年10月16日,前美國空軍首席軟件官夏蘭(Nicolas Chaillan)在談到人工智能的美中之爭時對大紀元表示,「我們正在輸掉這場戰爭」,面對中共以國家力量的推動,如果美國不採取積極行動,10年內美國將喪失優勢。
夏蘭所說的優勢,主要談及軍事領域。事實上,中共在非軍事領域,以全景數字監控、大數據、雲計算為基礎的人工智能應用,早已經服務於強化共產黨的極權專制。
中共專制制度的「新出路」
中共把人工智能發展定位為「國家重點發展戰略」,出台多部法規和支持政策。
中共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十三五規劃」中,人工智能都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中共國務院發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強調人工智能對政府了解和控制社會有巨大幫助。規劃稱,「人工智能技術可準確感知、預測、預警基礎設施和社會安全運行的重大態勢,及時把握群體認知及心理變化,主動決策反應,將顯著提高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對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將對政府管理、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乃至全球治理產生深遠影響。」
香港財經專欄作家廖仕明表示,中共認為新興的科技革命,尤其是人工智能,可以讓幾乎已經被判死刑的專制集權制度起死回生。
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年之後的2019年,中共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直接把「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主題。黨媒新華社稱,所謂「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就是通過系列的制度安排和宏觀頂層設計,使國家的治理體系日趨系統完備、不斷科學規範、越加運行有效的過程。」
2014年中共推出「社會信用制度」,將所有普通公民的社會行為與中國大陸社會的大規模監控系統緊密相連,並採用了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以人工智能進行大規模社會控制。到2020年,該制度聯入了幾乎所有的公共服務領域,包括(本人及家屬)就業、升學機會,貸款、購買飛機票和高鐵票等,都可以通過聯網進行控制。而這一控制手段,在中共病毒(武漢病毒、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期間,以「健康碼」的形式獲得全面普及。
「所有這些措施,都是中共『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措施,也是強化中共專制極權的基礎,而所有一切都根植於人工智能。」廖仕明說。
可怕的AI監控
根據行業研究機構IHS Markit在2019年底的一份報告,全球已經安裝了7.7億個監控攝像頭,這個數字預計到2021年底將超過10億個,而中國將持續占到攝像頭總數的一半以上。
前美國太空署曲錚博士對大紀元說,在2018年時中共的人臉識別技術就已經成熟了。「它把整個AI系統都做到監視器裡面,不需要人一直盯著監控屏幕看。」
根據Comparitech在今年5月發布的分析報告,以每千人面對的攝像頭數量來衡量,全球受監控最嚴重的20個城市中,有16個在中國。
中共在2017年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視頻監控網絡「天網」。BBC的記者約翰‧蘇德沃斯(John Sudworth)親自體驗,7分鐘後就在車站被中共的公安「抓捕」。
美國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U.S. 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中,將中共列為戰略競爭對手,並將中共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視為一種威脅。該報告說,中共利用AI技術對中國內部的監控和鎮壓,對任何一個珍視自由的人來說,都是令人不寒而慄的例子。
對於社會如何最好地利用AI技術,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艾倫(John Allen)與副主席達雷爾‧韋斯特(Darrell M. West)在聯合撰寫的書中提出了一些建議,其中提到應儘快制定道德原則、加強政府監督、界定企業責任以及懲罰對新技術的惡意使用等。
曲錚博士也認為,西方國家應當儘快制定出AI領域的公約,一旦中共違反約定,就可以據此進行制裁。
美國推動的中共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中(共)國的大躍進,背後是大規模資本的推動。
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和新科技中心(CSET)估算的數字,2018年中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在20億美元到84億美元之間。
中共新華社的報導稱,2019年全球AI企業首輪融資總共266億美元,美國占39%,中國占13%,其次是英國7%、日本5.3%和印度4.9%。
大量投入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最多的幾家風險投資,都來自美國華爾街。
人工智能不是單獨出現的技術,而是整個高科技產業的一環,包括5G、雲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混合現實(MR)、量子計算以及區塊鏈、邊緣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互為支撐,構成了整個社會經濟新產業的未來多爆發點。
中國大陸所有的大型高科技公司,幾乎無一例外都由美國大資本支撐,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和最新的字節跳動(抖音的母公司)構成的所謂中國「BBAT」,都在華爾街上市,也都是華爾街多年來大力投資的企業。這些公司的投資部門,也對中國高科技企業,包括人工智能初創企業進行大量投資。可以說,華爾街的直接投資,以及華爾街帶給中國大陸的風險投資與高科技企業孵化機制,創造了整個和美國競爭的中共高科技產業。而這些產業背後的真正老闆是中國共產黨。
中共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基地主要在北京。清華大學的「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由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院士於2005年創辦。北京大學起步稍晚,2017年開始的「圖靈人才培養計劃」,由約翰‧霍普克洛夫特(John E. Hopcroft)親自設計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並親自講授、培養從本科到博士的人工智能人才。
姚期智和約翰‧霍普克洛夫特,都是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圖靈獎的獲得者。姚期智是中國大陸出生的台灣人,哈佛大學物理學和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擔任助理教授和教授。2004年前,是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William and Edna Macaleer工程與應用科學教授,直到2004年赴清華大學任教。
約翰‧霍普克洛夫特更是美國信息產業教父級人物,是美國的理論計算機科學家,在形式語言、計算理論及數據結構領域中,由他寫作的教科書被認為是經典著作,現在仍是美國大學教科書。
目前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大約2,600家,北京數量最多,雲集在中關村和附近地區,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密切相關。
關係到誰掌握未來
源於模仿人類智能的構想,如今的AI技術發展已經深入到互聯網、金融、製造、通信、軍事等各個領域,形成了巨大的產業利益。根據德勤在2019年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白皮書》,英國軟件公司Sage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GDP帶來14%的增長,相當於15.7萬億美元的規模。
於此同時,AI的發展也日益牽動地緣政治的較量。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7年向100萬俄羅斯學生發表了關於「誰掌握AI誰就主宰世界」的演講,並稱「AI的主導者將成為未來世界規則的制定者」。同一年,中共將AI的發展寫入了國家戰略,並制定了發展目標:2030年要成為全球領導者。
而一直在AI領域領跑的美國,在2016年時白宮就發布了AI發展戰略相關的報告。
隨著中共在AI領域的快速擴張,中美兩國日益成為該領域主要的競爭對手。德勤的報告顯示,從2015年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6.2%,而同期中國市場的增長率高達44.5%。德勤在另一份報告《邁向顛峰之路——中國成長型AI企業研究報告》中指出,到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人民幣。
斯坦福大學《2021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2021 AI Index Report)顯示,中國的AI論文發表數量從2017年起就超過了美國,2020年的發表文章數量占到全球總量的18%,排全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國占12.3%。不過,在學術會議論文引用率指標上,美國則以40.1%的占比大幅領先於中國的11.8%。
美國控制算力 中共掌握數據
人工智能技術是使用軟件來模仿和實現部分人類智能的技術,比如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具有特定技能的機器人等。模仿人類智能的過程包括解讀外部數據、從中學習,以及實現特定的任務等。
在AI的發展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元素促進了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一個就是圖形處理器(GPU),它決定了運算能力;另一個就是優質的數據,AI模型都需要天量的數據來訓練它。
在AI領域,圖形處理器相比通常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運算速度要快很多,特別適合執行分析預測、訓練機器學習等運算。在GPU技術方面,兩家美國公司英偉達(NVIDIA)和AMD公司占據了絕對的優勢。根據Tom’s Hardware今年6月的報導,今年第一季度的獨立GPU出貨量方面,英偉達獨占了81%,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2%,而AMD占了19%。
數據創新中心(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在201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從6個方面衡量比較了美國、中共、歐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地位,結果顯示,美國在AI領域的人才、研究、開發和硬件四個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而中國則在AI的數據和應用兩個方面保持領先。
在美國專利局從事專利審查工作的唐伯華10月21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對於隱私、人權啊根本就沒什麼顧忌,它可以強迫中國的公司通過各種軟件幫它來收集數據,所以它就可以拿到非常多的數據來訓練它的AI模型;它也可以很快將AI技術投入應用,因此在短期內就可以發展得很快。
唐伯華說:「西方社會認為AI技術有危險,所以有很多道德和法律的限制。還有隱私保護,不能隨便收集數據,因此拿到的數據質量可能沒有那麼好,不太能形成好的應用,這個產業就不容易做起來。但中共就完全沒有這些顧慮。」
中國BAT依託大數據發展AI
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被簡稱為BAT,三家公司在AI應用領域都早有布局。不過,據高盛2017年8月發布的報告《中(共)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崛起》說,芯片是制約三家企業發展AI的共同短板。
該報告說,在人才、數據、基礎設施和計算能力四大驅動力方面,中共在前三個方面已經具備全力發展AI的實力。
在基礎設施方面,BAT三大巨頭也都有自己完善的平台,為其吸引人才和進行數據收集提供了基礎。而中國網民人數領先全球,所以BAT都擁有海量的數據優勢。
根據賽迪智庫在今年2月發布的一篇報告,隨著中共在算力方面聯網設備大幅增加,接入數據的增長速度將越來越快,人工智能訓練所需的計算量將進一步呈現指數增長,相關行業對算力的需求將更為龐大,領先的互聯網公司大數據量將達到上千PB,傳統行業龍頭型企業數據量將達到PB級,個人產生數據達到TB級(1PB=1024TB)。
這種海量大數據的背後,是中共政府和大型高科技公司的合作。
由於機器學習是人工智能的重要部分,而大數據基礎又是機器學習的基礎,所以擁有大數據,才可能發展機器學習,進而快速推動人工智能。
中共推動芯片研發
高盛的報告說,BAT唯一的短板就是芯片。實際上,芯片不僅是人工智能也是中國大陸高科技的共同短板,中共發展高科技的芯片主要靠從海外購買。
根據德勤的報告,從2015年開始,芯片成為中國進口最大項目。2015年之前,中國的芯片進口額接近石油進口額,但在2015年突然暴增到近2,200億美元,超過了石油進口額的近一倍。到2018年,這個數字超過3,000億美元,2020年超過3,500億美元,2021年1月到5月進口增長超過30%。
不過,目前三大巨頭都已經走上了自主開發芯片之路。
阿里巴巴今年10月19日發布了一款自用的倚天710芯片,以幫助其雲計算業務的發展。多家中國媒體報導說,該芯片的製造採用了5納米的先進製程。
今年8月份,百度宣布其自主研發的第二代崑崙AI芯片實現了量產,採用的是7納米的製程,適用於雲服務、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等多個方面。
今年7月份,騰訊在網上發布芯片研發等相關的崗位招聘。騰訊表示正在一些特定領域進行芯片的研發嘗試,比如AI加速和視頻編解碼芯片,主要配合騰訊的遊戲場景業務以及其它視頻業務。此外,騰訊還投資了芯片公司,比如主攻通用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產品的上海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等。
今年1月到5月間,中國生產芯片總共1,399.2億個,同比增長了48.5%;同期進口芯片總數2,600億個,同比增加30%。
AI軍事應用美國落後?
前美國空軍首席軟件官夏蘭在今年10月份從美國國防部離職。他表示,他的離開是為了抗議美軍在科技轉型上進程緩慢,而他不願看著中共超越美國。
他說,北京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網絡技術上拔得頭籌,正在走向全球主導地位。夏蘭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美國人工智能總體上仍然領先共產中國,但美國軍方得不到私人企業的協助,而中國的法律規定企業必須服從政府,必須無條件配合當局,因此中共軍方AI應用很可能將超越美國。
另外,夏蘭對五角大樓的「官僚主義」也持強烈批評態度。「當我們把時間浪費在官僚主義上時,我們的對手(中共)已走得更遠。」夏蘭計劃未來就中共對美國優勢地位所造成的威脅向國會作證。
美國之音日前轉引CSET的報告顯示,中共軍方已經運用AI科技進行入侵台灣的兵棋推演,還用於情報分析、信息戰、自主車輛導航和目標識別等。研究表明,中共軍方希望利用人工智能來對付美國製造「不對稱的優勢」。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決策推演研究所研究員謝沛學表示,該報告談及的「運用AI推演攻台作戰」,引用的資料來自中國民間一些軍事玩家,他們採用英國Matrix Games公司的「指揮:現代作戰」(Command: Modern Operations)電腦兵棋軟件所做的一些攻台想定。
謝沛學指出,這個軟件分為商業版與軍用專業版,不僅在民間有許多玩家,美國軍方與國防軍事大廠也嘗試將軍用專業版,運用在兵棋推演與軍事模擬分析上。「人工智能用在兵棋推演上,絕對是未來的趨勢。」謝沛學分析,美、中軍方都在做此嘗試,但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工智能的研發與相關的大數據有關,有足夠的相關數據才能訓練出好的AI系統。「美軍最大的優勢是,他們每天從戰場和實戰訓練上大量收集各種資料,用來進行AI訓練,這樣訓練出來的AI,更符合戰場上的需要。」
反觀中共,缺乏實戰經驗,收集不到足夠的戰場數據,這也是它開放電腦兵推軟件給民間參與的主要原因,但依此蒐集來的資料,中共所訓練出的AI系統效用如何?恐怕要打上問號。
除了戰略應用之外,在戰術應用方面中共軍方也在全力追趕。比如無人射擊系統、現代機器人戰士,以及模擬空域狀況等等。雖然美軍在二十年前就已經展開研究,但中共正在依靠近年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系統全速追趕。
中共環球網軍事頻道引述中國中央軍委科技委主任劉國治中將的話說,人工智慧未來將加速軍事變革進程,對部隊編程、作戰樣式、裝備體系和戰鬥力生成模式等都會帶來根本性變化,甚至會引發一場深刻的軍事革命。他表示,對中共軍隊來說,未來的「信息化革命」將分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三個階段推進。目前,中共軍隊已經成功將信息技術引入平台和系統,同時正在逐步推進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與偵察能力的融合,尋求深入推進各軍種、各戰區以及戰爭全域系統和傳感器的深度融合。
正因為倍感壓力,五角大樓前軟件官夏蘭認為,如果美國不儘快採取行動,5至10年後,美國就沒有成功的機會了。因為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遊戲,舊的遊戲規則可能將出現徹底改變。
未來戰爭模式 比核武器更具威脅
旅美中國時事評論員惠虎宇(Richard Hui)說:「共產主義從誕生起就宣布要消滅民族、國家以及人類的既有社會制度和傳統文化,它的目標就是尋求世界霸權以及全球控制力,最終將人類的信仰、道德和文化全部摧毀,以達成其毀滅人性和人類的終極目標。而人工智慧科技的發展,使共產黨看到了利用新型科技力量實現其邪惡目標的可能性。」
他認為:「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衡量,近代人類社會可以分為三個明顯的階段,分別是以蒸汽機和內燃機為核心技術的工業文明時代(從18世紀80年代開始)、以自動化和資訊科技為核心技術的資訊文明時代(從二戰開始)和以大資料、雲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為核心技術的人工智慧時代(從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始)。
共產主義起源於工業文明時代,在二戰時期資訊文明肇始的那個時代,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開始變得強盛,在二戰後形成全球霸權,對代表民主和自由等普世價值觀的西方社會構成巨大威脅。在工業文明和資訊文明時代,石油資源和核武器是全球控制力的核心物資和技術,而蘇聯在這兩項物質和技術資源的控制方面最多只是達到和美國分庭抗禮的地步,所以只能與西方社會構成戰略平衡的態勢,二戰後的世界因此維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態勢。
在蘇聯解體後,西方社會一度以為共產主義已經敗落,自由世界在對抗共產主義的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是在蘇聯解體三十年後的今天,人們突然發現中共已經替代蘇聯成為西方社會新的威脅,並且在很多領域,中共比當年的蘇聯更具全球控制力。
在這三十年期間,中共利用自由世界的麻痹和疏忽,通過不公平的貿易和智慧財產權盜竊,逐漸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製造業大國,並且正在利用極權國家壟斷社會資源的優勢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意圖在新的科技時代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有史以來的真正主宰者。」
他分析:「如果中共掌握了人工智慧的領先地位,人類命運將面臨巨大轉折,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催生出新一代的智慧型武器和網絡攻擊技術,這可能比核武器更具威脅,這些技術幾乎可以在一瞬間完成對一個國家基礎設施以及武器系統的全面掌控和摧毀,這將是未來戰爭的模式,通過在電腦前觸碰幾個按鍵就可以完成,這不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人類面臨的現實威脅。而人類需要面對的一個最切實的問題是,誰將掌控這樣的技術。」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