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觀畫入玉 玉石裡的山水意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1月06日訊】歡迎回到馨香雅句,我是雅蘭,中國文化裡人們總喜歡親近自然,所以古代房子通常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或是在後花園裡營造一方山水,最起碼也會在庭院裡種一些植物,讓自我感受到和自然相處的氣氛,不僅如此,古人還會把玉雕刻成山水的模樣,擺在案頭或房間,其間既有玉石晶瑩剔透的質地,又有文人的意境,有很好的觀賞性,讓人看到心就覺得清透清涼,今天我們來欣賞幾件這樣的玉石山水擺件。

清.蘭亭修禊圖玉山子.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首先我們看蘭亭修禊圖玉雕,玉山上一條溪水蜿蜒而下,溪水兩邊圍坐著很多的文人雅士,他們三三兩兩對坐,有的像在沉思,有的像在交談,每個人神態各不相同,周圍山石掩映,亭子裡一人正伏案沉思,玉山源自名畫《蘭亭修禊圖》,東晉暮春時節,王羲之、謝安等人在蘭亭邊聚會,讓酒杯順溪流而下,停在誰面前,誰就賦詩一首,這種活動叫曲水流觴,當天一共四十多人參加聚會,他們寫了二十多首詩,這些詩放在一個詩集裡,叫《蘭亭集》,因王羲之尤擅書法,被推薦給詩集作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

清.玉洗硯山子.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再看玉洗硯玉雕,這是一個清朝的擺件,這塊玉看起來非常瑩潤,玉山中山巒之下,一條清澈溪流從亭子下的石橋中流出,一童子於溪水邊,手拿一硯台(磨墨用的硯台),他準備用溪流的水清洗硯台,他左邊一石板架在溪流上為橋,童子身後一長者衣袖飄逸,溪流對面兩棵高大的松樹掩映著亭子,在這個玉山上山林、 清泉、亭子、松樹、長者、童子,看到它就仿佛感受到:古人隱居山林之中,那種清淨安靜悠閒的山林之氣。

清.玉洗象山子.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個清朝的玉洗象擺件,非常巧妙地用一塊玉石,雕刻出不同的層次,玉山中山洞外面,山巒起伏,很多參天古樹掩映洞口,山洞裡三個童子正清洗一頭大象,一童子站於象背,正用掃帚清洗象背,一童子清洗象身,一童子左手提水桶,右手認真地給大象清洗,這個玉洗象擺件含有吉祥的寓意,因為大象性格很溫順,相傳它是普賢菩薩的坐騎,所以中國文化裡,大象常被作為一種祥瑞的象徵,如在很多畫或擺件裡,大象背上馱著寶瓶,寓意「太平有象」,因為瓶子的「瓶」和太平的「平」諧音,所以「太平有象」常常用來比喻天下太平、吉祥平安、現世安穩。

清乾隆.達摩面壁玉山子.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乾隆年間的達摩面壁玉山,山崖上一洞窟裡,禪宗始祖達摩盤腿打坐,他雙目低垂 安然入定,玉山上還有乾隆皇帝題的詩,詩中寫道:「渡江一葦 面壁九年」,這兩句詩都是和達摩相關的典故,「渡江一葦」是達摩曾和梁武帝交談,之後達摩離去了,梁武帝知道後想派人追趕,追到一條大江邊,達摩折一枝蘆葦放入江中,飄然過江,說明那時的達摩已具足神通,非一般凡人,然而達摩為修成正果,卻在洞中打坐九年,為什麼有些事如此之快,像渡江一根蘆葦就快速地渡江了,而為修正果卻要面壁九年呢,這或許就是佛法本身的要求使然吧。

清乾隆.高士臨泉玉山子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乾隆年間的高士臨泉玉山,玉山上兩個高士站在山泉邊,看著山泉從山頂奔流而下,他倆仿佛沉浸在山泉沁人心脾的清涼之中,他們周圍松石掩映,岩石上題著乾隆皇帝的詩:「雲外飛來百道泉,豁然千丈落前川」。

清乾隆.仙山樓閣玉山子.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朝乾隆年間的仙山樓閣玉雕,很巧妙地用了玉石本身的黃褐色,仿佛是秋意漸濃、層林盡染,山澗溪水潺潺,另一側山石掩映,拾階而上,兩座亭子矗立在山石古木中,仙山樓閣玉山完全像一個立體的山水畫。

為什麼古人這麼喜歡用玉石雕刻山水的場面呢,其實這種山水的玉石雕刻擺件也被稱為「玉山子」,它出現於兩宋時期,《宋史》裡記載:當時宋真宗和大臣們在宮廷裡,一起觀賞一些假山,事後君臣都寫詩作為留念,而玉石的工匠從中受到啟發,就用整塊的玉雕成山一樣,裡邊有山巒、樹木、人物等,這種玉雕被稱作「玉山子」,明清時,玉山的雕刻達到鼎峰,往往在一件作品上就有多種雕刻技巧,如浮雕、多層透雕等,能非常立體而生動地雕刻出山水人物場景,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清朝兩個地方的玉雕非常出名,一個是蘇州,一個是揚州,揚州因為做了非常多的大件的玉雕,所以很出名。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目前最大的玉雕,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大禹治水圖玉山」,該玉山重五噸,高二米二,耗時十年完成,當時就是在揚州做的,這個玉山是怎麼做成的呢,當時在新疆和田,發現一塊非常大的完整青玉,於是人們報告朝廷,當時的皇帝乾隆想,這麼大一塊玉雕刻成什麼好呢,左思右想後決定按《大禹治水圖》為藍本雕刻。

為何會選《大禹治水圖》呢,其中寓意深刻,因為中國上古時期發生過一次大洪水,很多古書都有記載像《山海經》《淮南子》等,那時洪水滔天,民眾生活艱難,堯帝時有很多氏族部落,有一個「夏」的氏族部落首領「鯀」被任命治水,當時鯀採取圍追堵截洪水的方法,九年都沒成功,之後鯀的兒子「禹」也被任命治水,大禹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他採取疏導的方法,開山鑿石,把洪水都引入到大海,最終治水成功,大禹治水成功後,在民眾中威望很高,他被推選為帝王接替舜,後來禹的兒子「啟」開始了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朝。

《大禹治水圖》描繪了大禹帶領民眾開山鑿石、疏通河道、引導洪水的場面,我們看這幅畫中間穿紅色衣服的人,就是大禹,他和民眾一樣親手鑿石頭,他左手拿著鑿子,右手拿著錘子,叮叮噹噹幹得非常認真,周圍其他三個人也是一樣,手裡拿著鑿子錘子鑿石頭。

高大的山巒,錘子鑿子一點點開鑿,這效率是不是有點慢呢,但是再看大禹前面半空中,雲彩裡,一個山神帶著隨從幫大禹開山,上古時是人神同在的,很多神話故事來自那時,像女媧補天等,那時的人都是有點神力的,畫中的山神幫助大禹開山,是不是也隱含著:不僅僅是人在勞作,神也在幫人一起開創著,奠定人類生存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呢?

畫中大禹帶領民眾非常繁忙地勞作,大禹下面一組人正合力用車輪做成槓桿,往石頭縫里釘大鐵釘,另兩組人正用鐵鏈拴著大鐵球,撞擊石頭,把山體砸成大石塊後運走,最下面一組人用繩子套在石頭上,旁邊兩三個人坐在木頭做成的槓桿上,希望利用自身的重量把大石頭撬起來,而另一邊六個人正在用力地用肩膀和手拉繩子,希望把石頭放倒後運走,旁邊還有一組人用鐵鎬敲擊石頭,大禹帶領民眾辛辛苦苦經過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疏理了洪水,民眾得到了安定的生活。

該玉山正是以《大禹治水圖》為藍本雕刻的,這幅畫卷中的場景被立體地雕刻在玉山上,玉山上共有十幾處的場景,展示著大禹帶領民眾開山鑿石的情景,在兩米多高的玉山上,崇山峻嶺之間,大禹帶著民眾緊張地勞作,有的拿著鑿子錘子奮力敲打山石,有的合力拿鐵球撞擊山體,有的坐在槓桿上撬石頭,有的用繩子綁住石頭,希望把石頭放倒後運走,還有人用力揮舞手中的鐵鎬,向山體砸去,山石之上:成群結隊的民眾在山崖間勞作。

這個目前中國最大的玉山,描繪著大禹順應自然規律,引導河流回歸到大海的歷史場景,大禹治水成功後,有了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所以「大禹治水」的成功對中國文化歷史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大禹治水圖玉山」文化價值所在。

嚮往自然之趣,得山林之樂,與自然和諧相處,這種中國文化意蘊體現在傳統山水畫中,這些山水畫也被立體雕刻在玉山中,觀畫入玉,在一件件流傳至今的玉山中,讓我們看到古人的山水心境,以及自我和自然的相融,中國的文化還有哪些,我們下次接著分享。

(責任編輯:文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