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製造落後台積電逾7年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0月31日訊】台灣陸委會日前舉行「中國大陸政經社會變遷動向」國際研討會。專家指出,半導體產業在科技、軍事的戰略意義深遠,各國皆挹注資金打造能自給自足的供應鏈,但中國目前先進製程與台積電、三星仍有很大落差,恐有7年以上差距;此外,中共時常強調經濟成果看佳,以強化政權的合法性與正當性,但目前嚴厲的監管措施,也抑制經濟發展的空間,這是極大的矛盾之處。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指出,半導體是目前各國著重的關鍵產業,在未來新興科技方面也扮演要角,除了關係到經濟未來前景外,在科技、軍事上的戰略價值很高。

李淳表示,中國自去年疫情開始,逐漸發現沒有自身半導體產業鏈,加上供應的集中化趨勢,導致科技都掌握在競爭對手上,對於國家經濟發展而言「會很危險」,尤其中國近期表現,十分積極投入半導體產業,可看出一二。

李淳進一步分析,中國半導體目前自製產品僅達24.1%,其餘皆來源於進口,但進口來源有50%來自台灣、50%為南韓,都是中國在政治經濟上不太友好的國家,中共才想要突破這個瓶頸。

另一項觀察發現,中國半導體規模市占最大的是中芯,主要專攻於14奈米的晶片,但台積電早已對5奈米進行商業化,尤其越小的晶圓製程所需的先進技術,可以對電腦處理速度、電力消耗減少、溫度控制有很大的升級。

李淳指出,舉例來說,蘋果iPhone 13就需要用到5奈米晶片,可是中國現階段卻做不出來,中國半導體製造能力,與台積電、三星相比,恐有7年以上的差距。

至於CPTPP方面,李淳表示,歐美國家對於IC製造設備、原物料出口至中國,都有嚴格的限制,中國為發展半導體產業,以整體國家力量扶植,希望能突破封鎖,故此次加入CPTPP相當積極。

此外,針對近期美中科技戰,日本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認為,美方只要繼續封鎖對中國的晶片、晶片製造設備出口,中國將持續尋找發展自身產業供應鏈各項環節的進口替代;他表示,未來中國晶片國有化計畫,也是值得台日韓關心的議題。

中共監管存在矛盾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仝月婷則指出,中共發展經濟政策背後,有所謂的二元架構,其一,中共宣稱黨的領導不容質疑,且強調執政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在整個中共體制下嚴格執行,甚至可以看到各地方政府的高階領導人,對於經濟都有不同程度的干預及影響。

其二,可以觀察到中共對部分項目的市場活動是默許的,但對不同的項目卻又相對嚴格,例如今年中國對經濟監管力道的加強有目共睹,希望能加深金融、數位、科技產業的控管,例如阿里巴巴即是一例。

不過,仝月婷說,中共即便對國家控管程度相當高,但不可能做到100%,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成果與監管本身存在矛盾。她說,中共宣稱執政的合法性、正當性,通常都與經濟表現掛鉤,原先中共都以間接手法帶動中國經濟表現,可是現在直接管控的結果,反而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有反效果、面臨兩難的局面。

仝月婷指出,中國經濟規模非常大且複雜,中共管控不能趨於單一化。目前中國經濟成長疲弱的態勢,以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角度來說,是希望透過國族主義來強化統治力道。然而,中國持續進行經濟改革的步調,目前已逐漸趨緩。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