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9月14日訊】朋友們好,今天是9月13日(星期一),歡迎來到《遠見快評》,我是唐靖遠。
在過去的這個週末,除了舉世關注的「9·11事件」20周年紀念,在拜登和習近平剛剛同意劃定「不直接衝突」的紅線後,在印太地區就出現了一系列的熱點事件,而這一系列多達五六個熱點事件都緊緊圍繞一個核心國家而來,這個國家就是日本,而日本無論在台海的角色,還是在中日雙邊關係中的角色,其與中共的矛盾都明顯升級了。
中共海警船釣魚島故意追撞日船 日中低調
我們先來說一下最新的被視為中日矛盾升級的熱門消息,就是中日海警船釣魚島撞船事件。
根據日本《八重山日報》的報導,八重山水產合作社的「第一櫻丸」、「惠美丸」等5艘漁船,搭載了數名日本議員及相關人士,準備前往釣魚島登島。
這個消息很快被中共知道了,當然中共就視為挑釁,一口氣派出了4艘海警船進行跟蹤、攔截,使得日方人員無法登島。隨後日本海上保安廳聞訊也立即派出海警船艦趕到現場,數量多達12艘,並與中共海警船發生對峙。
根據中共軍方《國防時報》的說法,中日雙方是在周旋的過程中,一艘中共海警船直接撞上了日本巡邏的候補艦,文章同時措辭強硬地表示,這次是撞上日本的艦艇,下次說不定就沒有這麼簡單了。並聲稱通過這次事件,相信日本也清楚了中方的實力,最後還來了一句口號式的結尾,說中國海警威武。
日本方面則相對低調,媒體對此報導為「追尾事故」。
我們單單從《國防時報》自己的報導就可以看出,中共海警船追撞日方船隻是故意的,因為在寬闊的海洋上直接追尾對方船隻,只能說明中方根本就沒有採取任何規避動作。
但比較奇怪的是,《國防時報》這麼一條「我軍威武,小日本望風遁逃」的新聞,居然很快在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被刪除了,只有部分比較邊緣的媒體轉載還可以搜到。而《人民日報》、新華社甚至一向最為跳腳好戰的《環球時報》等黨媒都沒有予以轉載。
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中共並不想此事發酵,所以刻意低調處理了。
中共對台灣動手的風險 關乎下一任日本首相
為什麼中共要對一次自稱成功捍衛了主權的行動如此低調?自知理虧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不想現在過度刺激日本,因為當前的中日關係正在進入一個空前的敏感期,而最敏感的重點,就是日本下一任首相會是誰?
我們看到輿論普遍關注日本下一位首相人選的重點,都放在其對中共立場是鷹派還是鴿派,對美國是繼續選邊站還是回到美中之間搖擺等等。但其實下一任日本首相人選還有一個更加敏感的因素,就是《日本安保法》修訂法案,也被稱為《日本新安保法案》。
這個新安保法案在2015年獲得通過,根據新修訂的法案,日本新設了「存立危機事態」與「重要影響事態」兩個可能性來達成美日聯合軍事行動。「重要影響事態」發生時,日本自衛隊可以向美軍進行燃料補給、飛機起降所需資源等後方支持,也就是說主要進行後勤補給等配合,但不直接參戰。
「存立危機事態」要嚴重很多,其表示與日本有密切關係的他國一旦遭到武力攻擊,日本可以出動自衛隊與美軍一同反擊,而這裡的「他國」包括了台灣。那麼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隨之而來:誰有權限來下這個「存立危機事態」的結論?答案是這個權限歸屬於日本政府。
大家看到了吧,我們可以這麼說,未來5年習近平對台灣動手的風險有多高,下一屆日本首相的敏感性就有多高。
美國改名台北經文處 胡編大呼小叫
那麼當前台海的風險有多高呢?至少就上週末爆出「台北經文處」可能改名的消息後,黨媒就再次拉高了威脅的調門。
上週五我們的節目中曾經和大家提到了《金融時報》的獨家爆料,說美方正在認真考慮,接受台灣提出的將駐華盛頓「台北經文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而且美台高級別官員在馬里蘭州的首府安納波利斯(Annapolis)舉行了敏感的「特殊渠道」(Special Channel)會談,參加者包括了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
如果消息確定的話,這是拜登上任以來美台最高級別的面對面會談。
中共黨媒《環球時報》再次跳腳,立即發出高調威脅,說如果台北經文處改名,就意味著華盛頓基本放棄了一中政策,中共將祭出3大報復措施:1. 撤回駐美大使;2. 對台經濟制裁甚至經濟封鎖;3. 大陸軍機飛越台灣領空並常態巡航,如果台灣空軍敢於開火,就立即全面開戰武力攻占台灣。
胡錫進大呼小叫讓中共軍機飛越台灣上空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這次中共的反應會比之前升級是肯定的,因為已經有了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導致雙方撤回大使的先例,考慮到美國巨大的示範效應,中共的反應理應只會更加強烈而不是減弱。
在這樣風險升級的背景下,日本參與台海事務的立場,明顯開始從被動捲入轉為主動應對。
日防衛副大臣:日本把台海和平當作自己的事
幾天前,日本數名自民黨成員在9月8日聯機參加了台灣智庫國策研究院的一個座談會,會議的共識是認為中共將於2022-2027年內加重對台施壓,日美台應儘快成立防衛合作機制,分析中共攻擊台灣的路線、日本保護台灣的立場與實際可行性等等。
在這個會議上,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做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表態,他說:「日本和台灣不是朋友,是兄弟,是家人,日本把台海和平當作自己的事。」
自民黨外交部會會長佐藤正久說得更直接,他說礙於政治敏感性,日本政府表面上無法正式對外宣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日、美、台都知道台灣若沒有美日的協防絕對是無法抵抗中國的侵略。只要日本國內有共識,當台灣有事時日本就會和美國共同協防台灣,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雖然日本政府無法正式進行這樣的表態,但像中山泰秀這樣公開表態的日本現任高層官員並非孤例,防衛大臣岸信夫9月7日接受日媒《每日新聞》專訪時也曾經表態說,台灣有事日本無法置身事外,這與中山泰秀的說法可以說如出一轍。
事實上,僅僅從台海戰爭爆發後的客觀技術角度,日本想要置身事外也是不可能的。比如當年英阿馬島戰爭爆發,英國為了方便部署奪島,不得不將馬島周圍200海里範圍劃為戰區。且不說台灣面積是馬島3倍,就算中共大致比照英國劃出200海里的戰區,也已經把日本最南端的領土囊括進去了,像那國島距離台灣僅有58海里。
中共潛艇靠近日本島海域 菅義偉再訪美
就在昨天,日本防衛省發表一份聲明,說海上自衛隊在週五發現一艘中共潛艇在鹿兒島縣奄美大島附近的領海外向西北方向航行。同時,一艘中共驅逐艦也出現在附近。聲明說海上自衛隊在領海之外的毗連區發現了這些船隻,而船隻在這種海域航行是需要表明自己身分的。
大家看看地圖就會明白,這片海域是進出第一島鏈各個航道中,距離日本島本土最近的地方。所以,這明顯是中共軍方刻意在刷存在感,目的就是傳達一種威脅信息,意思是我有能力隨時切斷日本與台灣之間「唇齒相依」的這種聯繫,讓台灣變成真正意義上的的孤島。
這種針鋒相對的威脅正在引發日本國內整體民意對中共越來越濃厚的排斥和戒備,而這種民意一定會影響到未來首相人選的選舉以及對中共政策的制定。
話題聊到這裡,我們就要補充一條被大眾低估了的新聞。嚴格說,這條新聞已經有點「舊」了,不算很新鮮,而且幾乎沒有引起大眾輿論的重視,但實際上其分量是不輕的。這就是日本首相菅義偉即將再次訪美的消息。
這個消息是日本媒體9月9日報導出來的,說日本首相菅義偉決定就本月下旬訪問美國事項進行調整。他將赴華盛頓出席美日印澳四國安全機制的首次首腦面對面會談,而且還將與拜登舉行雙邊單獨會談,會談的主題也被公開點明說將圍繞「中國議題」展開,而應對中共在台海的威脅是最核心的內容。
這是非常罕見的舉動,在日本歷史上似乎還從未有過。因為菅義偉的任期在9月30日就到期了,一個即將離任的首相有什麼必要一定趕在離任前最後這幾天再次與美國總統討論日本當前視為第一軍國大政的台海危機?
應對中共威脅的「安倍—菅義偉」路線 美日認可
就我個人的看法,這一幕與去年川普(特朗普)和蓬佩奧在離任前出台了一系列針對中共和台海的政策非常相似。也就是說,菅義偉臨走前與拜登再次就中共議題舉行雙邊會談,無論是否發表聯合聲明,都表明了這是一次加高堤壩的行為,目的就是防止即將接手的新首相在台海問題上,偏離美日已經確定的合作方向。
換句話說,拜登堅持要在這種時候繼續與菅義偉會談,也是想釋放一個明確的信號,就是當前美日在應對中共威脅的「安倍—菅義偉」路線是得到雙方認可的,未來不管誰接任首相,這條路線基礎不能輕易更動。
這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日本正在從被動捲入向主動應對轉變的原因,就是因為日本的外交越來越體現出一種緊迫感,而這種緊迫感很快地被付諸行動。
日本這個民族有一種特質,就是一旦決定了要做一件事情,有一種不做成不罷休的勁兒。現在日本在印太地區體現出來的狀態,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已經走在了美國的前面。
王毅訪問越南 日本防長與越南簽軍事協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9月11日,也就是前天,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幾乎與中共外長王毅同時在越南河內訪問,上演了國際政治引人注目的一幕。
根據媒體的報導,岸信夫與越南國防部長潘文江在前天舉行了會談,並就日本向越南出口防衛裝備和技術的協定達成協議,目標是針對日越在東海及南海共同防衛中共軍事壓力。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岸信夫在越南國防部發表的演講中強調:台灣位居要衝,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對區域和國際社會而言很重要。然後表示說,日越兩國的國防合作不僅是對日越兩國,也會對地區、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做出積極貢獻。對日本而言,越南可說是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國家之一。
日本防衛大臣訪問越南,卻把台海作為雙邊軍事合作的核心議題之一,而且還得到了越南的支持與認可,這當然是不尋常的。
越南不太可能直接介入台海事務中,但台灣淪陷與否不能說與越南國家安全利益沒有關係。
日越軍事合作除了武器裝備的出口,更為關鍵的還有一句話:雙方商定開展包括日本自衛隊艦艇在越南靠港在內的防衛合作。
《遠見快評》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