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藝師陳三火 傳習傳統剪黏工藝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8月29日訊】獲得「人間國寶」殊榮、人稱「火獅」的傳統剪黏工藝大師陳三火,50多年來修建過上百間廟宇。在文化部文資局邀請下,陳老師開班授課,傳承剪黏技藝,希望能把古老手藝代代相傳。

氣勢軒昂的龍鳳祥獸、栩栩如生的人物坐騎、祥獅獻瑞的弄獅,一尊尊姿態各異其趣的剪黏作品,活靈活現,令人目不暇給!

社大生 尤建程:「敲的剪黏它是一個活的藝術,你可以看見它的衣服有風在吹,你可以發覺到它的動作,是人在跑的動作。」

剪黏工藝師 陳三火:「敲的東西跟我們切的不一樣,切的(步驟)是1234,他們在切的這是按步就班1234,照順序來做,敲的就是較自然的形體,不像切的一板一眼的形體。」

隨著時代變遷與新技術興起,傳統的剪黏技法被快速且便宜的淋溏工藝所取代。在面臨人生低潮,也讓陳三火開始思考,如何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同時,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剪黏工藝師 陳三火:「1980年代進口淋溏的,燒好了的,整個偶都是燒好了,來裝上去的。致使這個東西(剪黏)就沒有人要學了;加上我哥哥往生,我想說唉喲我覺得人生無常,你人不在了,三天人家就忘了,要留下作品。」

陳三火邊說邊拿起一隻白色小酒甕,手持老虎鉗對準敲打,哐啷一聲裂出不同碎塊,17歲時就跟著哥哥學剪粘,後來獨創「以摃代剪」技法,將剪黏轉向更具動態神韻的立體創作,並多次獲得國家工藝獎,也開啟他傳統工藝的傳習之路。

剪黏工藝師 陳三火:「傳承要照步驟來,這一期四年,要先學泥塑,泥塑學會了、有了解,再學剪黏。泥塑就是算說可以做到骨骼裡面去,剪黏等於在穿衣服。」

藝生 林秉賢:「剪黏這項手工的工藝,慢慢地真的就會不見;希望能夠把這項技藝再回復到寺廟裡面,因為畢竟剪黏這項工藝就是為了寺廟而產生的。」

藝生 林韋廷:「自己覺得說我的功夫還不是很紮實,所以我只是希望透過這個計劃,就很有系統的把自己的一些剪黏的功夫累積起來;投入到這麼寺廟建築或者是古蹟修復的這個工程裡面去做。」

從剪粘「匠師」蛻變為「藝師」,陳三火說,創作是他的興趣,傳承是他的使命,尤其獲得「人間國寶」的殊榮,讓陳三火更覺得使命任重而道遠,他希望藉由自己努力,將剪黏藝術永續傳承下去。

新唐人亞太電視方雅嫻台灣台南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