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吳謝宇表現太從容 弒母真實動機未暴露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8月27日訊】吳謝宇在同學的眼中「性格溫順」,在老師眼中「始終完美」,親戚們對他寄予厚望,沒人想到這位北京大學的「學霸」會殘暴地殺害自己的生母。吳謝宇弒母案一審宣判死刑。吳聲稱自己殺母是為了讓她「解脫」,但心理學家指他是高智商犯罪,其在法庭上的表現太從容,說明他並未暴露殺母的真實動機。

當地時間8月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中級法院對吳謝宇弒母案發布一審宣判。法庭判定吳謝宇犯有蓄意殺人、詐騙、買賣身分證件等罪行,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罰金人民幣10萬零3000元。

根據福州中級法院發布的公告,吳謝宇最早產生殺害母親謝天琴的念頭是在2015年上半年,並於同年7月10日17時許實施了自己的殺母計劃。他事先網購了作案工具,趁母親回家低頭換鞋子的時候,持啞鈴槓連續猛擊謝天琴的頭面部致其死亡。其後,他用床單、塑膠膜等覆蓋物將母親的屍體包裹了75層,還放置了活性碳包和冰箱除味劑。

事後吳謝宇出逃異地。他在電話上欺騙親友說,自己作為交換生要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去交流學習,母親將陪同他一起前往美國。他還先後以需要生活費、學費、財力證明等理由,騙取親友144萬元,並用這些錢大肆享樂揮霍。為了隱匿自己的真實身分,他購買了大量虛假的身分證件。

在長達三年的潛逃生涯裡,吳謝宇白天在某教育機構教英語,晚上在酒吧坐檯、陪酒,過著放縱任性的生活,直至被警方抓捕歸案。被捕後,吳謝宇對自己殺母的事實供認不諱。

有陸媒採訪了吳謝宇的大學同學、老師和親戚,結果意外地發現,在吳謝宇的親友眼中,他始終是一個堪稱「完美」的優秀學生。

吳謝宇的大學同學接受陸媒的採訪時表示,對他最深的印象是「性格溫順」;而吳謝宇的一位老師告訴媒體:「學校裡優秀的學生很多,但畢竟都是十幾歲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比如粗心或者害羞,但吳謝宇始終完美。」

不過,陸媒的報導也指出,這一切或許只是吳謝宇處事的偽裝而已。吳曾經說過,他有能力看透任何人。遇到事情,他會在旁邊觀察,覺得一次兩次就能看透別人的心態。

吳謝宇舅舅則對媒體說,「小宇從小非常非常非常完美,聽話,學習成績又好,還尊敬長輩,孝順家人。我們一家人都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出人頭地,成就一番事業……」

他坦言,當初警方宣布破案時,他一直都不願相信會發生這樣的事。現在親戚們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原諒吳謝宇。吳謝宇當初從親戚們那裡騙走了100多萬元。

媒體對此案的報導引發了巨大的社會反響。這樣一個人人看好的北大高材生,怎麼會突然就變成了殘暴殺害自己親生母親的惡魔呢?人們都對這個殘酷的事實都大為震驚,也都十分困惑。許多人在追問,這個北大「學霸」 究竟為什麼要殺害自己的母親?他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在法庭上,吳謝宇充分展現了他的高智商。他口若懸河侃侃而談,引經據典、邏輯嚴密地講述了自己的心理變化。他聲稱,2009年父親病故後,自己陷入了恐慌,時常覺得自己身體也出了問題,生怕會走上父親生病早逝的老路。這讓他開始變得悲觀厭世,產生了自殺的念頭。

他說,自己曾經給自己設計了很多種死法,甚至去過一家酒店的頂樓嘗試自殺,但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因為他想到,「如果我自殺了,我媽該怎麼辦?她本來就過得挺苦的。」

他聲稱,父病故後他發現母親謝天琴的生活已「失去意義」,母親很痛苦,會寫一些話在紙上,比如「我要去陪你」。他形容母親的情緒很悲觀,那個狀態就像《紅樓夢》裡的林黛玉,「隨時會鬱鬱而終」。

他還聲稱,雖然自己曾嘗試開導媽媽,許諾將來會給媽媽美好的生活,但並沒有任何作用,於產生了殺害母親的念頭,想讓她早日「解脫」,去和父親「團聚」,並準備殺死母親後自己再自殺。

但事實是,吳謝宇在完成了殺人的行動後,他十分仔細地對屍體進行了防腐處理,還清理了作案痕跡,然後安裝了監控設備,他並沒有自殺。對此,他解釋說,當時看到現場的慘狀讓他覺得「好可怕」,因此臨時放棄了自殺的念頭。他在庭審中幾次強調非常愛自己的媽媽,殺人的動機就是為了讓媽媽解脫。

不過,心理專家武伯欣接受陸媒採訪時分析指出,吳的陳述符合犯罪心理學上罪犯對自己犯罪行為合理化的心理,但他並沒有暴露真實的殺人動機。他的表現太從容,如果弒母的真實動機被深挖出來,他的心理的防線就會徹底瓦解,他在法庭上「可能會痛哭流涕下跪了」。

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也對媒體表示,吳謝宇並沒有如實地說出真實動機,他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是一個高智商的犯罪人,「他的聰明讓他綽綽有餘地應付現實、應對各種人。但他的內心是空的,空到沒有靈魂」。

(記者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 )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