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專訪程曉農:中共全面經濟整頓目的何在?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8月25日訊】專訪程曉農:重錘打擊私企,中共不可言說的真實意圖是什麼?美中會進一步金融脫鉤嗎?| 熱點互動 方菲 08/24/2021

旅美學者程曉農博士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曾任美國《當代中國研究》雜誌主編。曾合著有《中國改革的得與失》、《中國:潰而不崩》、《透視中國政治》等書籍。

主持人: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這一期美中關係系列的特別節目。最近一段時間,中共對高科技、教育以及其他民營產業的輪番打擊成為國際關注焦點。不僅重創這些企業,也讓中概股在美國上市嚴重受挫,讓海外投資人損失慘重。而在8月11號,中共又發布了一份五年計劃,宣稱將繼續加強經濟監管,其涉及的行業相當廣泛,從食品醫藥、公共衛生到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顯示中共這一輪對經濟的監管似乎只是開始。

究竟中共此番動作出於何種目的?對中國的經濟有何影響?美中是否會進一步金融脫鉤?本期節目請程曉農博士來解讀,曉農博士您好。

程曉農:你好,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謝謝。曉農博士我們今天來談談這個問題,就是中共近期它輪番地重擊多個產業,網上的網民就戲稱為每個板塊輪著錘。那麼對於教培行業,就是教育培訓行業,甚至可以說是團滅。那這些行動牽扯面非常大,也引發了海外媒體的高度關注,還有多方面的分析。我想先請您來談一談,就您的觀察,總的來說,您覺得中共這番行動,它引發了什麼樣的反響?

中共是零敲碎打,還是全面經濟整頓?

程曉農:主持人你提到的這個一系列問題,是美中經濟關係當中當前正在發生的一些,表面上看起來各自孤立的事件,但是事實上你已經點出了當中隱含的深意。所以我來分析一下,首先這些動作本身隱含的深意是什麼?如果有深意的話,那麼中共的企圖到底是什麼?

最近大半年來,中共在經濟領域採取了一系列行動。首先是去年年底叫停了阿里巴巴螞蟻集團上市,然後,阻止了騰訊的一項合併,結果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的中國6家最大科技公司的股票,與2月份的它們最高的市值相比,蒸發了1.1萬億美元,相當於6家公司的股價總的下跌40%。除了這個以外,中共當局還在不斷地收緊房地產熱點城市的房貸標準,甚至在一些城市開始實行所謂的房地產最高參考價,最高參考價實際上就變成了最高限價,讓銀行按照這個最高限價來投放貸款。

今年7月中共進一步採取了多項行動,比方像突然宣布取消了剛在美國上市的網約公司滴滴的網上App的使用,這就卡住了滴滴的脖子。接著又是對中國非常流行的校外輔導行業,對它痛下殺手。然後又很快又盯上了在中國又很流行的快餐供餐行業,它盯上的是供餐廠裡的食品安全和送貨員的低薪問題。這樣的壓力都是逼著供餐行業提高它的經營成本。

那還不止這些,實際上中共前些天又對醫療美容行業炮轟,然後還打擊了電子遊戲行業、電子煙產品,甚至嬰兒配方奶粉產業、生長激素產品等等,也都遭到了批判批評。這些行業當中每個行業都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哪一個行業被打擊,這個行業的股價立馬就滑坡了。國內的很多行業人都開始人心惶惶,紛紛猜測說下一步會打到誰頭上?所以有人開玩笑說,中共現在是「每天一錘」。

雖然這些行動還沒有真的密集到「一天一錘」,但是每「一錘」多半會令國內震動,也令很多相關的行業和企業心驚膽顫,而且這些行動表面上看起來和中美關係沒關。國際國內很多媒體面對中共這種「每天一錘」的作法,它呢基本上這些媒體都是「每事一評」。那麼我覺得這種評法很容易就見木不見林。另外一方面,這些媒體多半是從就經濟談經濟,很少會從中美關係這個大格局來做通盤的思考。

比方講,中國去年打擊校外培訓行業的時候,7月24日出臺了政策,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立刻就引發了中國一大批私營的校外培訓公司他們的股價大幅度下跌。這個行業每年在中國吸金的數量是龐大的,達到1,200億美元,那麼這也吸引力海外的投資者加入進去投資。現在一下子海外的投資者就傻眼了,因為已經購買了這些校外培訓公司的股票,原來紅的不行,現在突然大幅度貶值了。

然後也因此在美國上市的其他的中國概念股也股價飄搖。對這些情況,不光是美國的投行界看不明白,國內金融界也稀裏糊塗,眾說紛紜。那麼這些國內金融機構就開始按照各自自己的想法,替中共編各種理由。有的說,是為了幫助家長減負,減輕負擔;有的分析說,是為了讓中國人有經濟能力多生孩子;還有人認為,是為了打擊資本勢力;也有說,是為了打擊美國的投資者。

這些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我們也看出這些說法當中有些漏洞。中共打擊國內的校外培訓產業,當然是美國投資者你買它的股票就虧錢了。這些個校外培訓行業在美國的上市的公司股價暴跌,它也連帶到其他的中國在美國的上市公司啊,這不就成了迴旋鏢嗎?就是飛去來器的這個東西,扔出去倒過頭來會打擊中國企業在美國圈錢。這個好像道理說不通,中共在打擊那些其他的行業幹什麼?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校外培訓機構現在是超過70萬家,從業人員是超過1,000萬人,年收入是2.4萬億,這一刀下去成了重傷,對中國的第三產業就是一個沉重打擊。經營速食送餐的美團遭到中共打擊,它雖然也會讓美國投資者受些損失,但這個國內行業的員工不是受打擊更大嗎?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用「每事一析」的局部眼光來看中共的意圖,確實是有點見木不見林。

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它一向是對中國經濟動態高度敏感的,它最近倒是看出了一點蹊蹺。8月9日的時候《華爾街日報》刊登一篇文章,標題叫做〈中國行業整頓初露鋒芒,市場面臨更多風雨〉。這文章很長,我就撿其中一些個比較值得關注的說法,稍微介紹一下。這個文章開頭就表示說,「許多跡象表明,事情尚未結束」。這個判斷和國內很多擔心今後受到打擊的那些行業還有企業是一樣的。

然後這篇文章接著提到說,「美國的投資者、分析師和公司高管認為,中國政府在推動重新調整民營企業與國家的關係方面才剛剛起步,目標是確保企業更多地服務於中共在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上的關切事項」。這文章說,7月28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和一些跨國銀行、投資公司舉行一次非公開會議。方星海說,最近對校外培訓行業的整頓行動是為了解決特定行業的問題,中國不打算和全球市場脫鉤。

但是與會的那些外國投行和投資公司的人,自己跟《華爾街日報》說他們沒有被方星海說服,就是說他們半信半疑。《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認為,中國政府之所以實施這一系列的最新舉措,背後有著更大的目的和更強的緊迫感,說拜登上任之後中美關係仍然高度緊張。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更加將工作重心放在自身安全和增強經濟的自主性上。在這個背景下,習近平正在採取堅定措施應對社會、經濟和國家安全方面的首要問題,其中有不少是多年來久拖不決的問題。

但是《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沒有講清楚,他們理解的中共意圖究竟是什麼。那文章提到了一些中共的相關意圖,比方講中共希望解決教育、醫療和住房成本過高的問題。中共的首要任務是要繼續解決持續存在的貧富差距問題,在科技領域中共擔憂市場力量數據使用這個問題。也擔憂科技行業的影響力,對中共自己的領導地位的挑戰。寫這篇文章的幾個記者認為呢,這些問題就是中共採取這個整頓措施的原因。

現在看起來《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中呢,他的眼光也是有局限性,他主要關心是美國證券市場投資者們對中共政策,可能讓他們的投資選擇面臨困境,對這表示擔憂。那所以他們是希望說,中共能像以往那樣,關心外國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和投資利益。美國有一個美銀證券。他的策略是最近已經建議,美國的投資者調整他們的持倉,就是從中國的股票轉向亞太地區,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股票。

然後呢《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最後呢借了一個投資經理的話,表達了對中共的失望。這投資經理說:一直以來在中國賺錢都太容易了,過去幾天的風雲變幻,肯定已經改變了人們的這種看法,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他認為呢,發生改變的是人們的認知,他們現在意識到有一個實體在中共,中國擁有絕對權力。那這個投資經理講這個實體就是中共。但是華爾街的投行們,他們從來不知道中共是專制政權嗎?不能說他們笨到這程度。這只能說啊,他們以前已經習慣於專制政權讓他們賺錢,而好像現在呢這專制政權變臉了,頓時呢這個《華爾街日報》的經紀們就不知所措了。

中共背後的意圖之一:脫虛向實

主持人:是,我看到《華爾街日報》有一篇這個觀點文章說:這個星期最讓人吃驚的事情,是華爾街對中共經濟這個改造感到吃驚。所以那我想就是關鍵問題在於這個,就是曉農博士,就是中共這一番讓人眼花繚亂的拳腳,在您看來它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套路?就是說它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要來做這些事情呢?

程曉農:這套套路,看起來像眼花繚亂到處敲打,所以也可以被看作是猴子打亂拳。但是呢它也可能不是猴子打亂拳,而是一套大家不認識的拳路,或者說我們能不能從這套看起來,像是猴子打亂拳的這個表象當中,看出其中的套路。那表面上看呢過去這幾個月來,中共在經濟領域採取的措施,這些做法,確實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看著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但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北京的經濟學者,如今集體沉默,沒有一個人出來說一句話。

從那些主張市場經濟的學者角度來看呢,這種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做法,是很典型的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經濟活動。那麼以往他們注意到有這種現象,出來的時候,他們會從保護市場經濟的這個角度出來發言,但這一次他們好像什麼也沒看見。他真的傻嗎?當然不是。他們看見了卻明白,這次行政干預是說不得的。那麼中共現在這種大範圍多個經濟領域的行政干預,到底是在幹什麼?我的看法是,中共開始實行全面經濟整頓了,這種整頓有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說,凡是當局看不順眼的領域,它就要施加壓力,通過官媒來批評這個行業的經濟活動,一直到直接下令去打擊某個行業的日常經營,都是為了要把方方面面的經濟活動,調整到中共想要的一個方向去。所以這個不是「猴子打亂拳」。而是用「猴子打亂拳」的手法,在掩蓋它真正的目的。

因為如果中共只是單純地想調整一下經濟領域的某些亂象,它為什麼不像以前那樣,先發布一個說法,然後下發一個文件,然後提出一個明確的調整經濟活動的方向,要調整經濟結構、開展全面經濟整頓的口號,然後讓各級政府照辦呢?這一次的全面經濟整頓,中南海是做得說不得,它根本就不對社會公開表明自己的意圖,而是悶著頭一路打下去。那麼也有人在猜想說,這個不便說明的意圖是不是就是政治上意圖。比方講:為了高層權力鬥爭。其實呢有點兒說不通,因為高層權力鬥爭所針對的對象是具體的高層人員,而不是民間企業的活動。

《彭博社》8月10號有個報導,它說美國的一些中國問題專家認為,習近平這樣做有兩個突出原因:一個是中共的一黨治國和美國的意識形態,鴻溝越來越大;第二個是習近平要在明年二十大之前,掃平政敵和任何反對聲音,給自己的無限任期來鋪平道路。那這看法點到問題的要害了嗎?沒有。而中共以前不就是一向以黨治國的嗎,又不是今年才開始的。美國幾十年都開放市場呢,不是也為一黨治國的中共提供了太多的便利。所以這種看法,就美國的很多,《彭博社》引用中共看法是自說自話,而且自己在打臉。那麼習近平要在二十大之前掃平政敵,他就非必須要全面經濟整頓嗎?而這種說法其實也是很荒唐。

首先習近平在黨內是有不少不喜歡的政策官員,那麼這些人真的已經集合在一起,對他發起挑戰了嗎?以前我在節目裡談到過,那個心中有腹誹的這些官員啊,其實在中共內部的政治高壓下,並不敢真跳出來。其次呢就是全面經濟整頓打擊的行業,都是與黨內某種勢力掛鉤,才遭到打擊吧?也不是啊。那些被打擊的行業分布在方方面面,多半是企業自己一步一步發展起來,像教育培訓行業,校外培訓行業。所以它並沒有什麼明顯的黨內派系背景,何況呢這個全面整頓經濟,會打擊到中共,僅僅這還是動搖習近平的陣腳啊,還是強化習近平的陣腳?我覺得很明顯。繼續全面整頓下去,至少在幾年內會影響到中國的就業和經濟增長,而因此看起來對習近平是沒有好處的。但是沒有好處的事習近平照做。

那麼它為什麼中共這個一連串的全面經濟整頓行動啊?好像是義無反顧地一路推下去,根本就不在乎短期對國內經濟的衝擊。這就引導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到底習近平這套拳路的目的在哪裡?如果我們通觀這一次全面經濟整頓的選擇對象,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這些行業雖然很熱鬧也賺錢不少,但他們不是處於服務行業。就是屬於雖然在實體經濟的範圍裡,但是盲目過度發展。比方芯片行業,也就是說被打擊的行業,或都不屬於吸收了大量經濟資源,從事的是非必須的基本經濟活動。

那麼什麼叫非必須的基本經濟活動?就是說這經濟活動基本上,是那些與中共當局那個戰略的大目標沒有太大關係的行業。比方講芯片行業,現在冒出了上萬家的芯片公司,大部分是打著芯片發展旗號,從各級政府騙錢;那麼炒作房地產,導致這個金融資源湧進房地產泡沫加大的金融風險;校外培訓行業,是為學齡兒童和青少年提供這個好學校,上好學校的服務;那麼快餐配送行業呢,是為這個懶得自己做飯的人服務;電子遊戲行業,是為玩遊戲的人服務;螞蟻集團呢,是為了很多收入有限的人提供小額融資,讓他們借錢消費;醫療美容行業,滿足女性的愛美之心等等,這些需要雖然都是民眾的需要,但與中共的戰略目標是沒有太大關係。

那麼談到中共經濟上到底有什麼戰略目標?其實前幾年有個詞,疫情前提出來的,但是因為疫情衝擊,中共為了挽救經濟就不提了,暫時停止用這個說法。這個說法就叫做「脫虛向實」。虛是空虛的虛,實是實體經濟的實。那麼按照中共《人民日報》2019年9月說法,就是製造業才是實體經濟,要把經濟資源投入到製造業當中去,糾正中國經濟出現「脫實向虛」的現象。那麼這篇文章認為說,從世界範圍看一些國家,之所以出現收入差距大、傳統產業衰弱、藍領失業增多等等矛盾,是因為實體經濟衰敗,產業的空心化。那如果從中國這個經濟「脫虛向實」這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前面提到各種行業整頓措施,就比較容易一些了。

你比方講,遏制房地產投機是為了阻止房地產泡沫擴大;然後遏制螞蟻集團,與控制金融泡沫,還有小額信貸消費的膨脹有關係,那打擊校外輔導行業是阻止家庭的財務資源被過多吸納到校培行業去;還有批評供餐行業,是要減少餐飲業汲取過多消費力等等。雖然這些行業遭到打擊後,每個行業都有自己本來就存在的問題,但它們遭到經濟整頓,幾乎先後在短期內發生,好像都顯示出政策的做法有那麼一種要「脫虛向實」意圖。

那麼,為什麼中共最近又重新開始追求「脫虛向實」?當然它沒有明說,這個目標,從「脫虛向實」這個口號裡面找不到答案。因為這些經濟整頓措施為什麼發生在現在,而且中共不願意明確把這些措施的目標講出來,我們還值得進一步思考觀察。

實際上,中共在經濟領域裡的最大風險是金融風險,而金融風險的來由就是經濟的「脫實向虛」,房地產還有P2P就是非銀行網上信貸,國內的官方都承認是幾頭巨大的灰犀牛。中共早在2017年就提出來整頓金融市場,當時對鄧小平家的孫駙馬吳小暉的安邦公司的打擊,就是一個例子。那時候中共的媒體一致地聲稱說,這是「針對資金脫實向虛的資產泡沫化進行的金融反腐」。那麼,經過對房地產、P2P、螞蟻集團的一系列打擊,其實中共對金融泡沫的遏制,已經收到了一點效果,但是金融泡沫本身依然存在,不過它膨脹的速度是明顯減慢了。在這種背景下,中共還在不斷的擴大經濟整頓的範圍,讓各個行業人人自危,是不是它要自挖牆角?這是個值得大家考慮的事。

製造業面臨的內外困境

主持人;對,其實我覺得曉農博士您剛剛提到兩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我想請您進一步來解釋一下,一個就是說為什麼中共要在現在來推動「脫虛向實」,另外一個就是說這些舉動已經開始並且勢必將造成更多的失業,比如說對於校外培訓行業,您剛才說了,他就是一千萬人這樣一個行業,那麼現在這一千萬人就近乎處於失業的狀態,那這些中共不在意嗎?所以這兩個我覺得很關鍵,請您進一步給我們解讀一下。

程曉農:下面我來分析一下中共為什麼此時此刻關注起來這個「脫虛向實」 這個目標,我覺得它的直接原因在於中國的製造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他們現在面臨著三重壓力,就是工資成本、物料成本和出口成本,三個成本同時上升,讓這些製造業企業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那工資成本的上升,除了勞動力短缺之外,還是因為國內的消費物價上漲得非常快,所以企業如果不提高工資,就沒辦法留住工人。那麼關於消費物價呢,我就舉一個雞蛋的例子,這個大家比較好理解。

最近中國各地的雞蛋價格「漲」個不停,快和豬肉一樣貴了。8月10日雞蛋批發價格是10.67元/公斤,相比7月9日的8.89元/公斤,1個月漲了20%,1/5。那麼農業農村部有一個「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這個監測的數據說呢,7月30日到8月6日全國平均的雞蛋價格是10.2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升1/3。那麼另一方面,還有物料成本的上升,這和國內通貨膨脹有關,也和進口的能源和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礦石價格大幅度上漲有關。

今年5月,中國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幅度是13年來最大的,今年5月比去年5月漲了9%,今年7月,工業品出廠價格仍然比去年7月漲9%,就是說中國通貨膨脹,工業原料的上漲幅度絲毫沒有降低,也沒有減慢,還在不斷的漲。那麼企業界有個通常的常識就是說,民營企業一般的稅後利潤率能達到10%就很不錯了,但是這個10%,其實也是企業的生命線。如果生產的成本增加10%,企業就活不下去了,就會虧損甚至倒閉。所以我們剛才提到工資成本每年的上升幅度就已經很大了,物料成本上升幅度也達到9%了,可以說,很多民營製造業企業已經瀕臨生死關頭。

那麼就在這種情況下,還面臨第三種成本的上升,那就是出口成本上升,那主要是海運的成本暴漲。「央視財經」7月28日有個報導,今年(2021)4月以來國際航線的集裝箱運力緊缺,集裝箱的運價比2019年上漲5倍。我這兩天看到消息,實際上上漲幅度還在提高,所以這三種製造業企業成本上升的壓力,中共實際上都難以控制,它只能眼看著民營製造業企業在生死線上掙扎。這就加劇了中共對製造業未來前景的擔憂。所以,中共現在一方面是在追求「脫虛向實」,一方面又擔心實體企業垮下來。所以在這種背景下,中共就想通過經濟整頓,去擠壓它認為是務虛的那些服務行業,然後把勞動力逼到製造業工廠去,用這種方法來幫助製造業工廠降低工資成本,讓它們活下去。

當然用重錘打擊校外培訓行業,還有一種目的,那就是,把國內準備出國留學的學生,那些幫他們提高TOEFL、GRE成績的那些輔導公司,逼得他們縮小規模,用這種軟手段,逐步減少赴美留學的人數,或者說讓一部分留學生TOEFL、GRE成績上不去了,他也就留學不成了。這樣就可以把留學生每年消耗的幾百萬美元省下來,那麼這些家長原來用於子女出國留學的錢呢,也可以留在國內而不用花到國外,所以它又可以帶動國內經濟。當然,這與中國對未來中美關係的定位有關係。

經濟整頓包括就業整頓

中共對供餐業、電子遊戲行業的壓力,我們也可以看到就業整頓這一種含義。所謂「就業整頓」,指的是說用經濟手段對青年一代施加壓力,要把這部分勞動力引向「脫虛向實」的軌道。這種經濟手段不是直接對青年人施加管束,而是對他們的僱主下手,讓他們的僱主經營不下去,不得不解雇這些人,比如校外輔導行業,或者是逼著他們的僱主經營成本僱傭成本提高,比方講在送餐行業,要求僱主提高送餐業務的收費,用這種提價的辦法來壓縮客戶的需求,因為送餐的費用提高了,很多客戶覺得吃虧他就不訂餐了,那目的呢是要最後達到減少送餐業人數這個目的。

在這個就業整頓的做法背後,有一個現實的背景,就是現在中國青年人,對製造業崗位的興趣越來越小,特別是來自中小城鎮和農村的一些年輕人,他們和他們的父輩不同,年輕一代不想受工廠這種現代化嚴格管理的約束,所以他寧可去當送餐員,也不願意去工廠上班。所以,現在很多經營送餐業務的,像美團集團僱傭的外賣小哥在中國達到1千萬人,而校外培訓機構又是一千萬人的雇員,培訓機構僱的還都是大學畢業生,所以我們這裡面可以看到,現在年輕的勞動力很多人跑到這些所謂務虛的行業裡去了。

那麼另一方面,這幾年來,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工廠裡是越來越難找到年輕的工人。很多工廠是降低用工要求,只要身體健康,能幹就行了,工資漲到每月5千、8千元,而且「上不封頂」。即便是這樣,仍然很多年輕人逃離工廠,這種現象蠻普遍的,他們寧可選擇去送外賣。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別的工作,他也是進了校外培訓行業去。所以這種現象現在是有加劇的趨勢,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導致年齡偏大的中老年工人離開工廠,而願意到工廠就業的年輕工人填補不了老齡民工自然歸鄉的城市勞動力短缺。

我們看一下全國農民工大的總數據,去年2020年全國的農民工總數是2.86億人,2億8千600萬,其中50歲以上的農民工是占1/4多26.4%。其中在製造業行業農民工2016年的人數最多是達到8,800萬人,那麼到2020年才過了4年製造業行業的農民工從8,800萬人降低到7,800萬人,少了1千萬,而且還會繼續減少。因為在2億8千600萬農民工當中,有7,540萬老年民工會在2025年之前就要回家了,所以2025年的時候,農民工總數將減少到2億6千600萬,就是要減少2千萬。這種雙重結構性勞動力短缺,一重結構是人口老齡化;另外一重結構是,青年人的擇業傾向是優先服務業,輕視製造業。

不僅工廠是這樣,建築行業也有這種現象。比方講2018年底,全國的建築業工人總數是6,800萬,女工的總數是950萬人,大概占建築業工人的14%,這個比例比2004年就14年前要提高4個百分點,2004年的時候建築行業工人裡面女工只有10%,現在14%;而這個比例從2018年到現在還在上升。我們都知道建築工地的工作勞動強度大,體力要求高,而且有時候要高空作業,所以本身不太適合女工來做的,但是現在體力勞動崗位缺人,所以建築公司有時候不得不僱傭女工,而且為此開出的工資還挺高,在建築工地搬運木料或者磚頭,這樣的女工每天的工資可以達到160元。

那麼都什麼樣的女工到建築工地去打工呢?多半是中年女性為主,就4、50歲,年輕的女工很少願意到工地工作的。從建築工地上幹重活的女工的年齡我們可以看出來,她們願意忍受高強度的建築工地的工作,多半還是因為她們有正在上大學或中學的子女;那麼這個年齡的女工在建築工地上她沒法支撐很久的,隨著年齡增大,體力下降,她們也會像工廠的老年男工一樣離開的。所以,中共的經濟整頓其實也在設法改變年輕一代的勞動力就業傾向,有這麼一個企圖,它希望讓青年人在送餐行業、校外輔導行業站不住腳,然後不得不轉向他們不想去的工廠去就業。這就是為中共的「脫虛向實」的目標在服務。

主持人:但您覺得中共這種辦法它能起到這種效果嗎?就逼著這些服務行業的人轉進入製造業;另外中國的實體經濟不是不好嗎?那這些工廠什麼的,它能夠有這樣的容量來吸納這些人員嗎?

程曉農:我剛才講的是中共的想法也是它的作法。那能不能有效果,我覺得未必,未必能真的奏效。因為這種從服務行業推出來的年輕人,他的就業意願未必就改變,他還是不想進工廠,現在可以講中國流行的青年人中這個就業價值觀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服務高」,就是越輕鬆越好。他們肯定不想去種地,他們也不會種地,他們心目中進工廠比種地好不了多少。所以他們會在就業市場反覆地徘徊尋找別的機會,只有當他手頭餘錢不夠吃飯了,他才會不得不轉變思維重新考慮是不是進工廠。但是就算他們進了工廠他也不會安心,仍然隨時會想跳槽想離開工廠的。

中國有可能重回計劃經濟嗎?

主持人:是,中共這辦法能不能奏效就不知道,因為聽上去都不是一個自由市場這種辦法。但是這樣下去的趨勢,我覺得您剛才用的「中共是經濟整頓」,我覺得有點像「經濟改造」。所以再往下您覺得中共有可能重回「計畫經濟」嗎?

程曉農:中共現在可能會增加用行政命令來管控經濟的做法,但是我覺得要重回「計畫經濟」事實上做不到。因為要講到「計畫經濟」我們要理解的是「計畫經濟」前提,是政府要把所有的經濟資源都直接的抓在自己手心裡。要是沒有經過政府批准,那企業和民眾你是買不到一塊木頭、買不到一袋水泥、買不到一口糧食;同時政府還必須要把所有的企業都國有化,就不許民間有民營企業、私營企業,然後這樣它才能把所有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關係明確的確定成上下級關係。因為私營企業不可能和政府成上下級關係,你只有把它變成公有企業、國營企業才有上下級關係,聽從政府命令。

那麼除了這以外,要實現「計畫經濟」還得取消居民的消費資助。就是居民的一切生活都要由政府來掌控,統一掌控,這個時候「計畫經濟」才能運轉起來。那麼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的經濟想進入所謂恢復「計畫經濟」那種狀態,現在離的還太遠了。因為重回「計畫經濟」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必須對整個經濟結構和經濟體制重新來一次毛澤東式的「社會主義改造」,那才能真正開始重新恢復「計畫經濟」。如果哪一天中共再開始說「我現在取消所有私營企業,全部公有化」或者是對民眾習常用的消費品開始限票、限購,憑票限購,那個不是意味著「計畫經濟」的開始,而是想恢復「計畫經濟」的企圖曝露出來。

但是這種恢復「計畫經濟」能不能成功?它有可能會對全國經濟造成毀滅性的破壞,那麼因此也可能完全失敗了。中共在50年代是玩過這一套,最後的結果是中國進入閉關鎖國,經濟艱難的狀態。所以我覺得可以這樣看,重回「計畫經濟」,中共不是會在自己覺得它還能掙扎的還能蹦躂的時候,它是不會做的。它不會在自己還能蹦躂的時候主動實施,但是要等它活不下去的時候它是有可能把恢復「計畫經濟」作為苟延殘喘的手段拿出來用。那是屬於加速死亡的一個自殺性措施。

中共更大的戰略意圖:爲減輕“美國依賴症”作準備

主持人:其實剛才曉農博士您談到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或者似乎只影響中國國內經濟的事件,它其實對美中關係都有影響。那我也想請您談談中共這一輪新的經濟整頓的方向,它對於美中關係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特別是中共這一輪打擊讓很多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就所謂的中概股,它不但是受到嚴重的損失而且下面要上市的可能很多公司都沒辦法上市了。那這是否意味著美中這種金融脫鉤加速呢?

程曉農:確實有這種可能性。到現在為止今天節目裡我們談的都中共的國內經濟戰略,要「脫虛向實」那基本從國內角度來解讀的。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和一些各國媒體基本上看不透這一點的,但是我覺得中共好像還有更大的戰略意圖,那就是它已經開始要為中共減輕對美依賴症作準備。也就是說,中共的「脫虛向實」的國內經濟戰略不只是有國內經濟背景,還涉及到國際背景,這個國際背景就是我剛剛提到的中共統治有一種對「美國依賴症」。

過去20年來,中共是對美關係方面撈足了好處的,撈好處的同時也形成了對「美國依賴症」經濟上的依賴症。所謂的「美國依賴症」我的一個說法大概包括三個方面,就是技術上依賴從美國偷盜,出口上依賴對美國市場傾銷,外匯上依賴美國的金融投資。自從中共去年點燃了中美冷戰之後,它就一直用中美冷戰來威脅川普總統提出來的中美經貿談判,中共的著眼點始終是想回到奧巴馬時代的中共認為像蜜月一樣的中美關係,讓它撈盡了好處。

為什麼它要回復到奧巴馬時代的中美關係?其實它就是想保住經濟上對「美國依賴症」,就是保住三個方面,能夠偷盜技術、能夠出口傾銷同時能夠吸引大量的美國投資。中共相對應的那種說法,以前講過「中美關係只能搞好,不能搞壞」這是習近平講的。而美國的金融界、商界、學界的「擁抱熊貓派」他們也是認為說「中美關係必須改善,不能夠惡化」。但是,拜登上任半年多以來,中共通過「擁抱熊貓派」在美國當局疏通也好,還有它通過阿拉斯加會談、天津會談來對美國施加政治壓力也好,都沒達到什麼效果。

中共更加擔心的是,美國國會對新冠病毒來源的調查在一步一步接近真相,而這真相一旦出來讓中共很難逃避,這個問題躲不過去的話,一旦相關資訊在美國曝光,儘管美國也有機構參與了合作,但是美國公眾對這場瘟疫的追責,會逼得拜登當局沒有辦法再對中共做大幅度讓步,美國軍方始終高度關注中共擺出的威脅臺灣和霸凌南海的軍事姿態,它也緊緊盯著中共軍方的一舉一動,讓拜登當局也就沒有辦法繞開中美冷戰這個現實格局去恢復中美關係。

所以,中共現在開始對回到奧巴馬時代的中美關係期望已經慢慢的在降低,它已經失去信心了;或者說,它看到了悲觀的結局,那就是,中美關係可能再也挽救不回來了。在這種國際大格局下,中共就必須考慮既然中美關係挽救不回來,它就得重新考慮它自己的「美國依賴症」。因為,中共經濟上對「美國依賴症」對美國技術,還有對美國出口和美國資金的需要,同時就是美國遏制中共的有效手段,也就是中共的軟肋,三大軟肋。所以冷戰雙方有一方的軟肋被對方捏住了,你在這場冷戰當中被捏住軟肋的這一方是不斷的受制於人,處於下風。

中共的根本目的是要保住統治,所以,它現在更加擔心的是,今後長期的中美抗衡過程裡頭,中共自己的對美國經濟上依賴症會產生一種反噬作用;因為中國經濟有「美國依賴症」,所以,「美國依賴症」的繼續存在就可能動搖中國經濟。在這種考量下,中共的國內經濟戰略上的「脫虛向實」的這種說法或者這種政策,就有了另外一層國際意義,那就是,它只有維持一個不那麼依賴美國市場的製造業,它才有可能在中美抗衡中堅持下去。

一旦中共重新評估中美經濟關係以後,它就會發現,哪怕為了「脫虛向實」,打擊了美國投資者,對中共減輕對美國經濟上的依賴症也有必要性。所以,它就不在乎像滴滴事件以後,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市場價值、股市價值已經累計蒸發了4千億美元了,那麼現在打擊校外輔導行業的政策又進一步加劇了中概股的下跌趨勢。當然我們看到,中共絲毫不為所動,它不介意它的「脫虛向實」政策會嚴重地打擊華爾街和美國投資者的信心。換一個角度來看,中共可能認為,這就是中共開始減輕對「美國經濟依賴症」的開端,既然它不想再真正維護自己在美國金融界心目中的「可愛熊貓」形象了,那麼,它看到中概股有這麼一個悲慘的下場,它一點也不心疼。

所以,到現在為止,華爾街一直以為,中概股是牽動中共的一個「槓桿」,可以讓中共放低手段、繼續與美國合作,因此華爾街始終沒有放棄過對中共的信心;但是,中共實際上可能已經做出了抉擇,那就是,哪怕中概股都玩完了,它也要逐步減輕對「美國的經濟依賴症」,那與美國的經濟切割可能就是先從中概股開始。當然這種經濟切割不會是「快刀斬亂麻」,實際上中共也沒有辦法「快刀斬亂麻」,它可能是「鈍刀子割肉」,會有一個漸進的、緩慢的、讓中美雙方不斷痛苦的一個過程。

如果把中共的國內經濟整頓政策放到中共要「脫虛向實」、「自保求存」這麼一個框架裡來理解,我們可以看到中共現在對內、對外政策的走向,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新的角度,也是一個新的高度。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的話,為什麼中共一直不公開說明它國內經濟整頓政策的真正意圖。因為,這個意圖太大、太深,中共想一直藏下去,同時悄悄去做。事實上,中共似乎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它並沒有真正形成通盤系統的打算和謀劃,到底它怎麼樣才能夠擺脫「美國依賴症」。

主持人:我覺得中共最近走的很多步子都是很大、很快,所以外界看的是眼花繚亂,當然中共自己也未必是特別有一個既定的方向或者是有個計劃。但不管怎麼說,在這一輪的整頓中我看外媒評論說「華爾街是一個輸家,然後說中國國內的民眾可能是一個輸家」,因為他們不得不承擔中共這種經濟整頓所帶來的後果。

好的,那非常感謝程曉農博士今天給我們做的這樣深度的分析。那我們今天節目時間又到了,我們還是下次請您來繼續為我們分析美中關係,謝謝您。

程曉農:謝謝方菲,謝謝我們觀眾朋友們,我們下次再見。

主持人:好,觀眾朋友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的美中關係的特別節目,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支持「熱點互動」:https://donorbox.org/rdhd

訂閱優美客Youmaker:https://www.youmaker.com/c/rdhd

關注YouTube:https://bit.ly/3li3tsK

(責任編輯:浩宇)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