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天下】華爾街大鱷 要跟黨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8月11日訊】從去年11月螞蟻上市突然被叫停開始,這半年以來,中共不但加強了對金融市場以及多個行業的監管,而且也收緊了企業赴海外上市的監管,海外投資者對中概股以及中國金融市場的信心大幅受挫,同時,中概股回歸也被視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那麼,受了驚嚇的國際資本是否會徹底轉向,撤離中國的資本市場呢?這對進行資本市場擴容的中共政府來說,可謂是個不得不防的風險,為了扭轉局面,中共又採取了哪些安撫措施呢?

另外,儘管中共的「去資本化」讓金融市場迷霧籠罩,但是資本市場擴容的計劃仍在吸引著海內外的投資者和企業,中共已向市場發出了明確信號,進場的標準只有一個,這個標準是什麼呢?

而在「港版國安法」實施之後,聽話的香港又能否藉機保住金融中心的地位呢?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話題。

聽懂中共話的「老朋友」:華爾街

大家看到,從螞蟻金服開始,再到滴滴事件,還有這一段的教育培訓行業被整頓,網遊行業被盯上,中共當局一連串的整肅行動,讓大陸多個企業腹背受敵,也讓中國資本市場瀰漫著政策風險。

在8月5日,彭博社還報導說,有幾位匿名的中國金融公司員工提到,交易員們已經開始在數據庫等平台,翻找習近平過去的講話,試圖推敲哪些產業會成為下一個開刀的對象。

那麼,在中共的政策風險下,損失慘重的國際投資者,以及因中概股上市暫停而獲利受阻的華爾街投行,是否會放棄中國資本市場呢?

近些年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熱潮讓華爾街的投行獲利匪淺。路孚特數據顯示,2021年截至7月初,中國企業上市貢獻的投行費用是4.858億美元。而Dealogic的數據顯示,在今年的全球交易諮詢數量排名中,高盛和摩根大通分別排在了第一和第二位,高盛在股權交易承銷方面排名第一,而摩根大通在債權交易承銷方面排在榜首。不過,中概股的暴跌,或是中概股暫緩上市,都會讓這些投行以及金融機構或多或少地遭受損失。有行業人士表示,這些投行的佣金收入短期內也將受到衝擊。

那麼問題來了,華爾街資本是否會轉向?

7月27日,美國對沖基金經理海曼資本(Hayman Capital)的創辦人凱爾.巴斯(Kyle Bass)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目前信託基金投資中國市場無保障可言。巴斯說,中共政府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市場無法消化來自中共政府的風險。

巴斯還提醒說,沒有人相信中國的數據是真實的,而且他們將繼續數據造假行為,從表面來看,經濟像是在增長。只要中國大陸的審計仍然和國際脫軌,那麼所公布的數據就完全沒有可信度。

巴斯還提到,他的基金經理朋友們終於開始從中國大陸和香港市場撤離,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在7月的一次投資研討會上,被稱為女巴菲特的方舟投資的創辦人伍德(Cathie Wood)也曾經表示,中國科技公司可能面臨估值重新調整。方舟創新(ARKK)在之前曾經持有中概股的比例是8%,但在過去幾週,方舟基金一直在減持中概股,包括騰訊、平安健康醫療科技等,同時也售出了像是拼多多、京東、美團、看準網以及比亞迪汽車,旗下的旗艦基金,方舟創新ETF(ARKK)幾乎已經出清所有中概股。

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一向大力看好中國,但是,在幾天前的受訪中,羅奇突然表示,自己是一個天生樂觀主義者,但他發現北京針對民營企業的一系列打壓行動,讓他不安。對此,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說,這個25年來對中國一往情深的樂觀主義者,這個時候出來表態,是值得關注的,這也是華爾街金融機構,重新評估投資中國的重要轉折點。

華爾街釋出投資政策轉向的信號,中共應該早有預料,在華爾街調整政策的背後,很可能還醞釀著,資本大幅撤出中港兩地的風險,這將會嚴重打擊中共的資本市場擴容計劃。

那,中共會無動於衷嗎?

「資本逐利」獨裁抓住了貪婪的尾巴

前段時間,在中港股市,還有中概股「血流成河」之後,資本大舉流出,到了7月28日,中共終於坐不住了,官媒新華社趕快發了篇文章說,中共政府對外開放的決心沒有改變,關於平台經濟、教育培訓等行業的監管政策,有利於長遠發展。

文章中還提到,證監會對企業選擇上市持開放態度……,支持企業依法合規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等等,這被市場解讀為,中共允許中資企業海外上市。

但是,這一篇文章並不足以挽回華爾街的信心。

到了8月6日,一份來自摩根大通的聲明,向市場釋放了一個更加明顯的安撫信號,聲明說,中國(中共)證監會,已經批准摩根大通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的申請,可以持有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也就是說,美國市值最高的金融機構——摩根大通,已經被中共監管部門批准成為了第一家在中國的獨資券商。

市場認為,這是中共政府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的信號。

面對這樣的信號,對中國市場渴望已久的華爾街投行們,早就算明白了這背後的帳,利益將遠大於中概股上市減少而損失的佣金。

這一點可以從華爾街的態度中反映出來。

比如,摩根大通在獨資券商的申請批准之後,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就表示,中國是摩根許多客戶在世界上最大的機遇之一。

而在幾天前,橋水基金聯席董事長達利歐(Ray Dalio)也在社媒上發文說,對於北京針對滴滴和教培行業的政策監管,一部分投資者存在誤讀,在他看來,這是市場快速發展帶來的政策波動。

達利歐還說,一直以來,北京都在支持資本市場發展,並對外國投資者保持開放的態度。

高盛策略師也在一份報告中提到,中共當局會將社會公平或穩定,置於資本市場之上,但是外界不應對中國市場過於消極。

我們看,中共先是打壓企業讓資本受到驚嚇,然後是拋出安撫政策,再引誘華爾街投行回頭,雖然過程中有些混亂,但是這些步驟也反應出中共一直以來的手段,就是「有壓有保」,這也是中共在做資本市場擴容計劃中,給垂涎的資本大鱷們定下了規矩。

投資要聽黨的話

記得去年11月初,在螞蟻金服上市叫停的時候,當時的上海也正要上演一部財經話劇,劇名叫做「大贏家」,宣傳中說,這部話劇是為了紀念中國資本市場30年。話劇的總策劃鄭培敏,同時也是上海榮正投資公司的董事長,鄭培敏曾在受訪時說,「大贏家」想表達的核心思想是,要敬畏市場、敬畏法治,生存下來的才是「大贏家」。

結合著當時螞蟻的現身說法,以及中共釋放出的金融整頓信號,這部話劇顯然政治色彩很濃厚。大陸的財經媒體,在宣傳這部話劇時用了這麼一句話,「30年後,大幕重啟……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正步入深水區。」

雖然聽上去很有一種波瀾壯闊的儀式感,但是,現實並非如此。

在今年4月份的一期節目中,我們分析過,股票上市註冊制是中共進行資本市場擴容的關鍵一步。然而今年4月10日的時候,原中共證監會的主席肖鋼,在一個經濟論壇上提到,全面推行「註冊制」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條件,並承認,當前「註冊制」改革推進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對肖鋼的話最直白的解讀,就是他在講「註冊制」改革失敗了。

雖然資本擴容的標誌性事件——「註冊制」並沒有成功,但是回看中國資本市場的連串事件就能明白,中共口中的「敬畏市場」和「敬畏法治」,真正的意思還是要「敬畏中共黨」、「敬畏黨的政策」。

為什麼這麼解讀呢?

7月16日,中共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說,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始終流淌著紅色血脈。

這句話已經明確說了,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玩家只能是中共、是紅色資本。這也算中共在動手之前,提前打招呼了。

我們來看看中國第一股民楊百萬的解讀,早在2007年,楊百萬就說,中國股市就是政府主導的政策市。他說,在中國炒股,一定要聽黨和政府的話,跟著黨和政府走。

不過,面對市場擔憂的政策風險,8月1日,中共證監會在回應美國證交會(SEC)時稱,將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8月9日,財新網也發文說,「政策可預期性成為新的關鍵詞」。

那麼問題又來了,中共一方面要把對行業的去資本化進行到底,一邊要做資本擴容、拉住國際資本不讓走,還立下了規矩,但是,「註冊制」失敗,缺少優質資產,不管是在利益上還是信譽上,中共都要給老謀深算的華爾街資本一個交代,那麼,這局棋要怎麼下呢?

紅色的香港市場

我們看到,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正面臨回歸的選擇,路透社引述一些銀行家的觀點認為,中共當局最新的監管措施將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吸引力,中國企業如果想避免在美國上市所遭遇的新規限制,香港是一個理想的籌資地。

或者說,在美國暫停中概股上市,中國大陸股票發行「註冊制失敗」的背景下,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港交所很可能成為它們尋求上市的唯一地點。這也是中共當局最想要的結果。

香港在「國安法」後,對中共當局已經是言聽計從,香港市場是中共目前吸引資金最好的地方。雖然北京收緊對香港的控制之後,香港市場已經日趨接近中國大陸市場,但是,由於資金還能夠自由流通,中共可以放心地和華爾街繼續在這裡勾兌,中共在香港這裡,不但能讓企業圈住國際資本,還可以把這些企業和圈的錢掌控在自己的手裡。而從香港的角度來說,也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從中共那兒再拿些政策。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沺欣、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製圖:R1
監製:文靜
財商天下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2AiO-ehTTIZ3PpnTkecvA/?sub_confirmation=1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