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記者凱特‧卡德爾(Cate Cadell)指出,在2014年,當30歲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同意,在清華大學舉辦的一場活動上用中文進行問答,「讓互聯網陷入瘋狂」。卡德爾補充說,這場演講「褒貶不一」,一些人稱讚扎克伯格的「堅持」,與此同時,另一些人則批評他「發音不準」和糟糕的語法。
扎克伯格沒有被批評嚇倒,幾乎一年後,他又回到了中國,確切地說,回到了清華大學。這次,這位臉書的首席執行官用流利的普通話發表了長達22分鐘的演講。發音還可以,語法方面,總的來說,沒有任何瑕疵。扎克伯格,一個不以幽默著稱的人,甚至設法在觀眾中引起了一些笑聲。演講取得了進展,在場的人似乎對扎克伯格充滿了敬畏,這種感覺,至少在當時,是相互的。
在那次演講後,扎克伯格從中國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據記者帕雷什‧戴夫(Paresh Dave)和凱蒂‧保羅(Katie Paul)稱,臉書公司「每年向希望在國外推廣其信息的中國企業和政府機構,出售價值超過50億美元的廣告空間」。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臉書收入來源最大的國家」。中國客戶幫助馬克‧扎克伯格成為美國最有權勢的非民選人士。這種權力不受制約,因此允許扎克伯格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懲罰地行事。現在,雄心勃勃的扎克伯格想要創造自己的世界,確切地說,他想創建自己的元宇宙。
形而上學的馬克
什麼是元宇宙(metaverse)?這個詞本身是由「meta」(在計算機領域稱為元)和「verse」(是宇宙universe的縮寫)組成。你可能會說,元宇宙包括未知。在這個新的空間裡,數字和實體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
《連線》雜誌稱元宇宙是互聯網的高度「沉浸式繼承者」。在這個虛擬空間中,「數十億用戶將在無數不同但可互聯互通的世界和情境中移動、互動和操作。」自始至終,他們——不,是我們——將保留我們的「虛擬身分、虛擬財產和數字貨幣」。換句話說,互聯網、加密貨幣、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和意識將被扔進攪拌機,最終的產物是元宇宙,虛擬現實的網絡世界。
根據風險投資家馬修‧鮑爾(Matthew Ball)的說法,一個功能完備的元宇宙必須包括以下幾個關鍵特徵:必須跨越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必須有自己的經濟體系;元世界必須提供「前所未有的相互操作性」。
這意味著用戶能夠遊遍整個元宇宙而不會遇到任何主要障礙。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臉書正在推出自己的數字貨幣Diem。預計元宇宙經濟將由這種特殊的硬幣推動。在這個未來的共享空間裡,虛擬增強的現實和現實世界交匯在一起,臉書很可能在其中發號施令。
需要關注的原因
考慮到臉書濫用用戶數據的歷史,我們有必要提出一些重要的問題。其中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為什麼是臉書?這對人類未來意味著什麼?誰來監管扎克伯格?誰來監控元宇宙?在最近接受(美國科技媒體網站)The Verge採訪時,扎克伯格非常詳細地討論了元宇宙。他承諾,用戶將「他們的化身和商品能夠傳送到任何地方」,元宇宙將高度「便攜和互聯」。扎克伯格敦促讀者「將元宇宙想像成一個具體化的互聯網,在那裡,你不僅僅是瀏覽內容,而是置身其中」。
換句話說,我們將成為鍋裡的青蛙,而臉書將相應地調整溫度。對我來說,這聽起來像是中共會贊成的事情。畢竟,元宇宙似乎不過是監視資本主義的進化——一種將個人數據變現的新方式,包括生物特徵數據(虹膜掃描、指紋等)。
今年4月,我在《紐約郵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寫道,「當我們想到邪惡時,往往會想到戴著頭套、手持武器、在寂靜的黑夜中悄然前行的人。」然而,我警告說,「一看就是些最糟糕的想法,而一些最糟糕的人卻在掌權。他們遊說政客,並在起草立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就是淺顯的邪惡。」
澄清一下,我並不是說馬克‧扎克伯格是邪惡的,不是,真正邪惡的是科技巨頭的理念,無論是臉書還是其它任何大公司,對我們的生活有更大的控制。用扎克伯格自己的話來說,我們將不再只是瀏覽內容,我們將成為內容的一部分。世界各國政府已經在努力監管加密貨幣。他們到底該如何監管元宇宙,這一個互聯網的進化版本?
我曾向臉書徵求評論,但從未收到回覆。說實話,我從未指望會收到答覆。記住,我們討論的是馬克‧扎克伯格,他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他只會給極少數人回覆。而且,隨著我們進入一個新世界,一個「勇敢的新世界」(如果你願意的話),他可能不必回答任何人,甚至不必回答美國政府。
原文:Mark Zuckerberg, China, and Facebook’s Brave New World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John Mac Ghlionn是一位研究人員和散文家。他的作品發表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悉尼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美國保守黨人》(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公共話語》(The Public Discourse)等知名媒體。他還是《硬幣電報》(Cointelegraph)的專欄作家。他的推特是:@ghlionn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