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8月07日訊】父母們要注意啦,有時候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孩子們一生。所以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有些話一定要避免說出口。
以下是《婦女日》(Woman’s Day)雜誌列出父母容易脫口而出的10句話,供大家參考:
1. 我知道你可以做得更好
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很溫和,其實否定了孩子的努力。可能孩子懶散、貪玩,但家長應適時的給予鼓勵,或是利用其他方式讓孩子更自律一點,培養孩子負責的習慣,像是「房間整理好才可以出去玩」。事情沒完成不能妥協,因為家長一直破例順從孩子,只會讓孩子覺得無所謂,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服從管教了。
2. 你總是忘記……/你從不……
當父母親在抱怨、數落小孩時,孩子就會變成我們所形容的那個樣子。
當你告訴孩子他是個這樣的人,他就更有理由成為你所敘述的那樣。所以,當孩子忘記或是做錯事,父母應協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去抱怨、數落,舉例說,如果孩子常常忘記帶課本,就可以問問孩子,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嗎?試試前一天晚上先把書包整理好,或想想其他解決方法。
3. 你怎麼就不像哥哥姐姐們一樣聽話呢?
父母有時候想用激將法,藉由互相比較的方式來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更加努力進步。但很多時候的結果卻適得其反,或是真的進步了,卻讓孩子形成了不好的性格。
天生我材必有用,父母應避免使用激將法,讓孩子嘗試更多,養成專注、持之以恆的習慣,培養孩子的思維邏輯,比用強迫的方式為好。
4. 你讀書怎麼不像打球那麼厲害
大部分的父母,從小就教導孩子如果不好好讀書就只能去做低下的工作,想藉此讓孩子以後能做高級或輕鬆的工作。但為什麼從小就讓孩子喪失同理心呢?如果是正正當當、從事自己興趣所在的工作,反而會從中得到更多,內心是開闊的,才能正面看世界。在這件事情上父母親應給予孩子鼓勵支持。
5. 就告訴你是這樣 誰叫你不聽
當孩子很調皮、不聽話的時候,父母親的心情難免會像火山爆發一樣,一發不可收拾,什麼「做孩子的好榜樣、身教重於言教」之類的完全拋諸腦後,取而代之的是自以為是、嚴厲與發脾氣。
教育孩子之前,父母親必須下定決心跟著孩子一起成長改變,不管孩子出現什麼樣的態度,才有辦法應對。
孩子成長的路上,會經過多次錯誤,也在錯誤當中學習。如果下次他再找不到東西,可以趁機說明房間整齊的重要性。
6. 要乖乖的喔 打針一點都不痛
這句話哪裡不對了呢?欺騙往往是最快安撫小孩的辦法,但卻造成小孩對你的不信任,進而讓孩子知道可以選擇用欺騙的方式來逃避責罵。
其實你可以使用另外一種表達方式:「打針會有一點點痛喔,但是忍一下就過去了」,讓孩子知道等一下會有怎樣的感覺。
在相似的問題上,重點在於如何破除孩子恐懼的心理,而不是無關緊要的說沒關係、不要哭了之類表面安慰的話。
7. 我是你爸媽 我說了算
當小孩越長越大,假日想要有自己的時間跟朋友打球、玩耍,對從事家庭活動變得排斥,如果這時你拿出父母的架子說:「你一定得去!」之類的話來讓孩子服從,不管威脅還是利誘,小孩的心裡還是不服的,而且會讓孩子因為覺得無法自主而感到氣餒。
其實你可以站在另外的角度來讓孩子知道,他的付出會讓其他人開心快樂,讓他覺得他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從小就讓他有家庭的觀念,他會把這美好的感覺記下,成為未來他組織家庭的模型。
8. 我不喜歡你朋友 不准來往
小朋友上幼稚園之後,爸爸媽媽常常會感覺孩子「學壞了」,不像在家裡那般單純可愛。
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與人交往,總會碰到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人。如果不想讓孩子接近某個小孩,一定是你知道那個小孩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怕自己的孩子受影響、被帶壞。不如藉此機會,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好好的跟孩子說明你的想法,讓他了解判斷好壞的原則是什麼。
9. 這些事你還不會 我來就好
當孩子很熱心想要幫你盛湯,卻把碗打破了,湯灑一地,這時你會怎麼做?先罵一頓再說?還是跟小孩一起整理環境,再告訴小孩這件事該怎麼做好?
孩子幫忙的過程中,因為他沒有經驗,他沒有做過,所以才會做不好或是搞砸,如果父母耐心教導他,並給予讚美,讓他知道這個家庭也需要他的付出,就能從小讓他學會什麼是負責。很多父母常把所有事都攬在身上,而忘了讓小孩子參與生活,這是很可惜的。
10. 來個炸雞薯條當晚餐吧
如果要避免孩子吃垃圾食物、挑食等壞習慣,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孩子就像海綿一樣,丟給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當你用身教告訴他只吃某些食物時,他就養成了這個習慣,例如不喜歡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沒味道;外食比較好吃,因為味道夠重等等。
如果家長在家裡就常常烹飪,孩子接受食物的廣度就會大。讓垃圾食物變的不重要,而不是安撫小孩的手段。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李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