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萬物製造爐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7月19日訊】目前,人類所探索出的元素周期表中,氫是最輕的原子,同時它也是目前所知道的宇宙中最早誕生、數量最多的元素,數量佔比達到宇宙物質的91.2%。可是說,氫才是這個宇宙中已知的老大,但是僅僅有氫元素還構成不了這世界的五彩斑斕。這宇宙有什麼魔力,或者他又是如何僅僅利用氫元素創造了其它的元素呢?

太陽,是我們系內所有生產力的動力源,這顆年輕的恆心內部無時無刻在發生着氫轉化成氦的核聚變過程,在發生聚變的同時,向外輸送着能量。

上個世紀40年代,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霍伊爾通過計算發現,雖然目前太陽內發生的最頻繁的是氫轉化成氦的聚變,但是太陽是有足夠的能量產生更重的元素,如碳、氮和氧,這就是地球萬物生命的基礎。

與之而來的是另一個問題,太陽這個級別的恆星,即便是恆星最內核的部分,也沒有能力產生比氧更重的元素,比如金屬元素,銅、鐵、金等等。但是霍伊爾堅信,某些更大恆星的內核有能力將較輕的元素重組成為如同金屬元素的重元素,只是當年的他並沒有發現這樣的天體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介紹過,恆星生命的末年,會根據自身體積的大小演變成紅矮星、紅巨星和超新星,這些龐大的怪物遍布在宇宙的各處。隨着現代探測技術的升級,近代,人類發現了超新星爆炸的存在,同時確定了超新星爆炸的威力。

蟹狀星雲就是我們人類親眼看着“長大”的星雲,它是金牛座ζ星東北面的一個超新星殘骸和脈衝風星雲,是銀河系英仙臂的一部分。早在1054年,當時在中國正值北宋至和元年,也就是宋仁宗趙煦在位的第33年。五月己丑(即1054年7月4日),突然夜空中出現了一顆異常明亮的星星,我們的先人稱之為“客星”。我國古代講究天人感應,尤其在意這種新出現的星星,因此史官們紛紛記錄了這件事。直到2年後的1056年4月(嘉祐元年三月辛未),它才徹底消失,甚至在前23天的時間裡白天都能看得見。1000年過去,當年那個星雲還在不斷的長大,它仍然急速的向外擴張。近代,直到1942年,現代天文學家才最終確定蟹狀星雲就是超新星所留下的遺跡。

在與銀河系類似大小的星系中超新星的出現概率據估計約為每50年一次,雖然目前人類觀測到的超新星爆炸的次數仍然很有限,但是畢竟宇宙太大了。霍伊爾曾表示,超新星爆炸可能是宇宙中最熱的地方,它巨大的能量能夠創造重型元素,豐富宇宙的多樣性。

我們可以做出這樣一種假設,在遙遠的過去,一顆衰老的恆星發生了超新星爆炸,巨大的威力產生的星雲被衝擊到了如今太陽系所在的位置,在一片混沌中,星雲孕育了年輕的恆星——太陽,甚至當年的太陽可能是一對雙星,後來它的伴侶發生了爆炸,形成行星,這才創造出了如今的地球的一片生機盎然。

隨着天體的一爆,各種各樣的元素被壓縮出來,同時,它們會隨着爆炸的威力擴散到宇宙空間中來。在它們新的“居所”內,創造全新的文明和生態多樣性。雖然目前這只是人類的猜想,但是我們的宇宙足夠大也足夠的複雜,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宇宙中的機制千變萬化,但是具足智慧,繁榮着一切生機與奧秘。

(轉自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