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28日訊】孔子曾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中年,能夠知天命,明辨是非。
到了這個年紀,就明白了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需要遠離。
在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俗語叫:「人過五十,莫管兩人。」那麼你知道是指哪兩種人嗎?
第一種人:見不得別人好
古人有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這句話原出自於三國魏人李康所著的《運命論》。意思是說,一棵樹高於整個樹林,必然先會受到狂風的摧殘;人也是一樣,過於優秀的人,總是會遭人嫉妒。
這段話告誡人們:為人處世,要懂得適可而止。所謂「樹大招風」,不過分,不過度,不過頭,適時,適度,適宜。這樣事業、生活、人際關係,才能處於最佳狀態。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就曾因一幫小人構陷的「烏台詩案」,而險些喪命。他的弟弟蘇轍說:「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有些人天性善妒,見不得別人好。看到身邊的人比自己過得好就內心憤恨,如臨大敵;看到比自己過得差的人,就如釋重負,長鬆一口氣。
人到中年,若是身邊有這類人,就容易遭受非議,甚至被他們陷害拖累。
就像一棵嫉妒另一棵樹,卻恨不得變成一把斧頭。
如果身邊有這種人,見了要遠遠躲開。
第二種人:恩將仇報
古語有云:「有恩不報非君子,知恩不償是小人。」
接受過別人幫助,想著回報的人是君子。受他人恩惠,不思回報的是小人。
有的人不僅一味索取,甚至還恩將仇報反咬人一口。這種人,就像農夫與蛇,東郭先生與狼。在他們看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只有利益,沒有情感。達成目的之後,會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年過半百,如果身邊有這種人要敬而遠之。
古人言:知恩圖報者,賢者也。
人可以貧窮,可以不富有,但絕不能忘恩負義,更不能恩將仇報。因為它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線。
「羊羔尚且跪乳,烏鴉尚知反哺。」然生而為人,怎能不知感恩?
《詩經》有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人與人之間須禮尚往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而那些恩將仇報之人,遇到就是災難,別給他們傷害自己的機會,離得越遠越好。
豐子愷說:「結有道之朋,斷無義之友。」
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人生,不管是五十歲,還是六十歲,早已明白了誰是歸途,誰是過客。
生活,要結交有道德的君子之友,遠離那些會給生活帶來災難的人。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李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