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漫談】李白為何「眼前有景道不得」?

作者:薛馳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07日訊】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被推為「唐人七律第一」,「詩仙」李白也心悅誠服。其實李白詩也有寫及黃鶴樓的名篇,如「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等等;但崔詩一出,時人和後人就難以比擬了。崔詩獨步千古,為何?

近人俞陛雲有云:「黃鶴樓與岳陽樓並踞江湖之勝,杜少陵、孟襄陽登岳陽樓詩,皆就江湖壯闊發揮。黃鶴樓當江漢之交,水天浩蕩,登臨者每易從此著想,設崔亦專詠江景,未必能出杜、孟範圍(見下,兩詩俱為名篇)。」此論甚是。

登岳陽樓(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崔顥別出機杼,從黃鶴樓著手。黃鶴樓為古代名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流傳有兩則神仙故事。《太平寰宇記》曰:「昔費文偉(禕)登仙,每乘黃鶴,於此樓憩駕,故名。」《齊諧記》亦曰仙人王子安乘黃鶴路過此地。崔顥登樓遠眺,念及神仙故事,不由思緒飛揚:「昔人已乘黃鶴去」,我也想效法呀!可惜,「黃鶴一去不復返」,我現在也只能感嘆「此地空餘黃鶴樓」。

於此,崔顥發出人生終極之問:我是誰?我自何處來?又向何處出?我要回家,可我真正的家究竟在哪裡呢?哎,「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被稱為「謫仙人」,天性通神,對崔顥所思心領神會、感同身受,也沉浸於此不能自已,哪還有別的情懷來題詠黃鶴樓呢?!的確,每個人生命的最深處,都在渴望乘鶴回到天上的家。崔詩道盡人生終極之思,古今同慨,所以千古流傳(可惜,許多現代人深受無神論之影響,於人生終極關懷茫然不知,對崔詩不甚了了)。

李白對崔詩佩服不已,有仿作,《登金陵鳳凰台》即是其一。鳳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據《江南通志》載:「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台於山,謂之鳳凰山,里曰鳳凰里。」在古代文化,鳳凰是神鳥,象徵興國祥瑞,國家政治清明才有出現。因此,鳳凰台之文化內涵,大不同於黃鶴樓。故李白非無乘黃鶴之思,然限於(忠於)題詠對象,故《登金陵鳳凰台》之意旨乃在愛君憂國。

《登金陵鳳凰台》雖大家手筆,或稱「古題詠惟謫仙為絕唱」,但其立意不能與崔顥《黃鶴樓》相提並論。兩詩誰更高明之爭,庶可免也。@*#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曉)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