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度:躺平主義和加速主義,哪個對社會衝擊更大?

繼「加速主義」近年來在反共人群中流行之後,「躺平主義」成了最近的一大網絡熱議話題,既贏得了相當可觀的年輕人的認可與支持,也遭到了官方的關注與批判。

5月27日晚,共青團中央發布微博,以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駐守邊疆的解放軍士兵和航天中心的科研人員為例,號召年輕人「不負使命,不負家國」,不要選擇「躺平」。

所謂加速主義(Accelerationism)原指一種政治與社會理論,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或歷史上某種技術相關的社會進程應該被加速以產生巨大社會變革。近兩年「加速主義」一詞流行於海外問答網站品蔥論壇,作為一種反抗中共極權的理論、策略和語言,進而傳播到其他中文社交媒體平台上,現已經被自由派和泛民主人士廣泛引用。它沒有嚴格的定義,也經常被使用於不同的語境裡,但大體基於類似的邏輯:「如果體制問題已無可救藥,那麼比起反對它或者修補它的漏洞,助推它的自身進程才是加速其滅亡的選擇。」或者「事情在變好之前,要先變得足夠壞。」

躺平主義不同於加速主義,它的意思是,年輕人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維持生存最低標準,拒絕成為他人賺錢的機器和被剝削的奴隸。聽上去,它就是老一代人所說的思想消極,不求上進,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過它更具有主動選擇和反抗行動的意義,因此被稱為中國年輕人的思想解放,一種無聲和無奈的反抗。

今天,有網友在品蔥上提問:「躺平主義和加速主義,哪個對社會衝擊更大?大家覺得最近中共國會號召大家抵制躺平文化盛行嗎?」引來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回答:

「加速主義就交給總加速師吧,一般人就躺平主義。」

「躺平主義,韭菜不願意當韭菜了,鐮刀就更急了。」

「加速是消耗共產黨能量,躺平是斷絕共產黨能量來源。相輔相成,配合完美,共產黨命不久矣。」

「想躺平?社會信用扣分!」

「兩者不衝突,加速由上而下,躺平由下而上,此乃夾擊之勢。」

「對躺平主義進行批判的加速主義,對社會影響最大。這兩天官媒大力批判躺平主義,可以看出,知乎、微博之類控評紛紛翻車。姑且假設一下,100個中國人裡,10個粉紅,10個反賊,30個歲靜政治冷感,剩下50個,或多或少算是改良派,不希望中共完蛋,更不希望中國完蛋,只是希望中共能夠正視人民生存問題,做出改進。所以這些人會聲討996,會想著躺平。然而美妙的是,中共非但不重視這些人提出的分配問題,反而揮起皮鞭鞭撻這些想躺平的改良派,讓他們好好當奴隸。這簡直就是把這些人往反賊方向去推動。這一次加速主義,堪比大清的皇族內閣。」

「完全正確,加速主義在躺平主義大潮裡的任務是加大力度拱火。」

「兩者維度不同。加速主義主要作用於傳播領域,躺平主義主要作用於經濟領域。從官媒反應程度來看,躺平主義似乎更讓他們難受。兩者的共同點在於分別成功突破了共產黨70年積累的維穩經驗。加速主義講究你中有我纏夾不清猶如癌細胞擴散,你要麼下猛藥化療連友軍一起殺,要麼保守放棄治療捏鼻子忍著。躺平主義則是軟硬不吃的滾刀肉,就算用皮鞭逼躺平人上工,也只能保證最低限的勞動效率。如果這有用,南北戰爭就是南方贏了。而且中國現在的經濟形勢是需求不足+槓桿率極高,躺平人不消費比不工作威脅更大。當然,反正兩者不矛盾,一邊躺平一邊加速不就好了。」

「加速主義是導致躺平主義的源頭,任何人企圖把躺平主義和加速主義割裂、對立,中國人民絕不答應。」

「加速主義可以催生躺平主義,反之不亦然,論衝擊性孰小孰大,不是一目了然嗎?躺平主義會盛行,無非說明內卷化愈發嚴重,讓許多年輕人看不到出路,但又不甘心自己的人生被那些既得利益階層所主宰,也就得過且過起來。一方面說明內政和外交都陷入困局的中國在經濟發展上進入了一個瓶頸期,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的年輕人在接觸了西方的花花世界後人也開始『胡思亂想』,沒有他們的父母長輩那麼好忽悠,任勞任怨,俯首甘為權貴的孺子牛。」

「兩者的現任發動機都是總加速師,你說哪個衝擊大?」

「其實躺平不是什麼新詞,就是印度甘地的不合作運動。你覺得,是派出所民警?是城管來你家抓你?小看共匪了!社會信用體系給你一封,水電限制,禁止叫外賣,你願意躺平等死嗎?這就是共匪能做到的,因此在中共國,這一套可能很難,因為共匪的下限永遠比你想像的低得多。」

「躺平很難形成規模,在貿易戰的大環境下,中共需要韭菜們消費來促進內循環達到稅收目的,所以透過官媒來大力批判躺平的行為。」

「如果大規模封殺網絡躺平言論,躺平者可以在現實社會中宣傳躺平言論並做出示範,如果成功,就說明黨對言論封殺管制的大規模破產,那會是階段性勝利,就看現在這經濟形勢,我看不遠了。」

「躺平只能自己躺平,而且其實要吃飯上網,是不可能真躺平的。網上說躺平完全就是跟風,新手機照樣年年換。加速可是實打實的,鐵拳打醒一個是一個。」

「頂層習共加速,底層百姓躺平,中間的夾層階級才會面臨越來越重的抽水割韭菜,這不是相輔相成嗎?」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