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德國推《供應鏈法》 迫使德企撤離中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5月25日訊】德國正在制定新的《供應鏈法》,如果德國企業和其供應商,涉及新疆強迫勞動、侵犯人權的行為,將面臨罰款和追究刑責。外界認為,這將迫使德國企業轉移供應鏈,撤回對華投資、終止與中方的合作。

今年3月,德國政府著手制定新的《供應鏈法》,法案中說,德國公司如果不能履行人權義務,工會與非政府組織能在德國法院提請訴訟。

法案還規定,德國企業如果不對其海外供應商,採取涉及人權和環境違法行為的措施,將處以最高年銷售額2%的罰款。

這份法案已經送達國會初讀,預計在2021年秋季選舉前通過,2023年初生效。

「南德日報」近日報導,根據德國國會研究部門的報告顯示,由於嚴重侵犯維吾爾族人權,德國公司可能很快被限制在新疆地區的活動,或完全撤離那裡。

報告還說,隨著《供應鏈法》生效,如果德國公司知道迫害人權的行徑,「就有義務與中國供應商斷絕業務關係」,否則將面臨罰款,也可能導致「公司雇員的個人刑事責任」。

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的世維大會發言人迪里夏提認為,這是德國國會為了應對維吾爾種族滅絕採取的第一步行動,意義重大。

世維大會發言人迪里夏提:「一但這個法律通過,成為法律以後,像這個到現在為止,一直以賺錢和利益為重,忽視人權,對正在東突厥斯坦發生的種族滅絕不表態的,像Volkswagen大眾等等的這些德國企業,都將面臨懲罰、制裁,這個意義非常大。」

迪里夏提預估,國會通過這個法案的可能性高。

迪里夏提:「德國儘管反應比較緩慢,但是他們也對這個問題有所表態,尤其是美國推進以後,他必須要採取一些措施,而且德國又是二戰的發動者,也是猶太大屠殺的肇事者,所以儘管晚了一點,但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採取行動的,因為德國民眾對此有著深刻的反思。」

德國綠黨聯邦議會人權政策發言人鮑澤(Margarete Bause)認為,通過這份報告,那些活躍在新疆的德國公司的責任將變得「比以往更加清晰」,同時報告發送了一個明確的信息:「視而不見,將不是一種選擇」。

報告指出,有許多外國企業,包括德國企業,從剝削維吾爾族中獲利,有些直接從強迫勞動工廠中獲得產品,或與使用強迫勞動者的供應商合作,還有企業廠房緊鄰著中共拘留所和再教育營。報告點名的德國企業,包括阿迪達斯、彪馬、寶馬、博世、西門子、大眾汽車和化學公司巴斯夫等。

外界預料,新法案將促使部份德國企業撤回在中國的投資,或與中方終止合作。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主任鄭欽模:「通過以後會影響到德中之間的貿易,特別是中國外銷到德國的產業會有很大的衝擊,那麼這個改變又會導致整個德中關係,德國又是歐盟的領頭羊,所以整個歐盟對中國(中共)的態度,會加入以美國為首的整個對中國(中共)的圍堵的政策。」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主任鄭欽模認為,中共一再挑戰國際秩序,搞戰狼外交,以疫謀霸,讓歐洲國家感到不安。再加上今年是德國選舉年,內部反中情緒高漲,將使得《供應鏈法》有相當的民意基礎。

鄭欽模:「歐洲國家其實是最重視現有的國際規則的,因為這些規則當時也是他們擬定,就是慢慢擬定演化的,可是中國經濟實力提升以後,他們認為他們不需要遵守這些不是中國參與制定的,甚至他們應該成為規則的制定者,所以他們不斷在國際間挑戰現有的制度。德國內部反中的情緒也非常得高,我想產業鏈條例沒有意外應該會通過。」

迪里夏提認為,德國一旦順利通過《供應鏈法》,想必會招致北京當局批評,但是卻為德國企業轉移供應鏈、開闢新市場,開啟一個新的開端。

採訪/易如 編輯/林岑心 後製/周天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