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愁大宗商品漲價 中國宏觀政策陷兩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5月24日訊】大宗商品價格飛漲導致物價上漲,恐引發通貨膨脹。中共總理李克強一週內兩次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點名」大宗商品漲價現象。美媒分析,中國原材料價格節節攀升,而消費行業尚未恢復,中共當局的宏觀政策可能陷入顧此失彼的兩難抉擇。

李克強5月19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今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帶來不利影響。李克強下令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以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這是李克強在一週內2次點名大宗商品漲價情況,他在5月12日的會議上,也要求做好市場調節,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

大宗商品漲價將導致物價上漲,恐引發通貨膨脹。中共高層對此早已開始密切關注。李克強4月9日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部分專家及企業負責人就談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使企業成本上升,壓力很大。

李克強當時強調,要加強原材料等市場調節,緩解企業成本壓力。

4月8日,中共副總理劉鶴主持召開金融委會議,強調要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特別是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

彭博社報導指出,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遏制大宗商品價格不合理上漲,但同時再次強調要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

中共央行在今年前五個月,均未通過MLF和TMLF操作向市場淨投放長期資金。另一方面,央行從3月初以來開展逆回購操作,每天100億元人民幣的操作,已持續59日。同時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均已連續第13個月維持不變。央行的這些舉措表明,當局不想以放寬貸款,來穩定經濟市場。

在中共高層介入下,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一些調整。5月20日期貨早盤開盤,焦煤、鐵礦、鄭煤主力合約均跌超7%。但總體來說,大宗商品價格仍處於高位,企業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物價仍在上漲,經濟領域通脹壓力積聚之勢顯而易見。

根據華創證券5月的報告,中國家電到食品飲料和文娛消費行業,「漲」聲四起。而另一方面,消費行業在疫情爆發後一直沒有完全恢復,中國經濟出現不均衡,體現在:外需強、內需弱;生產熱、需求冷;企業投資傾向低、居民消費傾向低。

與此同時,中國房價4月卻創下八個月來的最快增速。

德國商業銀行新興市場經濟學家周浩對彭博社說:「在不收緊宏觀政策的前提下,想減緩樓市、大宗漲價等的影響,對中國(共)政府來說的確是個挑戰,短期內可能看不到效果,需要經歷兩三個季度的調整期。」

中國經濟學家曲天石也認為:「遏制生產者價格的上漲對中國(共)來說將是一個挑戰,因為國內定價的商品很少。中國(共)能做的不多,收緊貨幣政策也不一定能改變這一局面。」

澳新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中共央行目前來看不可能通過上調利率來應對大幅上漲的原材料價格,因為那會在經濟恢復尚不平衡的情況下影響到企業。

彭博社認為,未來一段時期的中國宏觀政策可能陷入顧此失彼的兩難抉擇。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鏈接:罕見!李克強一週兩次點名大宗商品漲價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