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中國經濟迷思之一——持續增長?

中共用經濟誘惑和捆綁世界。但是,中國經濟真的強大、美麗、誘人嗎?中國市場真能吸引全球嗎?中國真是世界經濟強國嗎?中國經濟爆發對世界到底是機會還是威脅?等等。對此,筆者略陳管見,本篇談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性問題。

2021經濟增速目標為何只是「6%以上」?

先說當前。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今年第一季度,GDP為249,31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8.3%,似乎光鮮,但是這個數字是建立在2020年同期GDP萎縮6.8%的基礎上的,其實一點也不「驚豔」;而且,第一季度的環比增長僅為0.6%,低於前三個月修正後的3.2%增速,同樣也沒有實現預期的增長1.5%的目標,因此中國經濟第一季度開門並非理想。可中共往往「話只說一半」(tell half the story),故意引人產生錯覺。

事實上,中共當局對中國經濟的困難心知肚明,所以政府工作報告才把今年的GDP增速設定為6%以上,而不是更高(各省的增速目標幾乎都在6.5%以上)。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IMF預計全球經濟在2021年和2022年將分別增長6%和4.4%,因此中國「6%以上」這個增速目標並不算突出,也與中共所謂「中國率先走出疫情」、「中國經濟在全球疫情下領跑復甦」的高調不那麼協調。所以,不用管宣傳中國經濟如何如何,其中的苦,中共是不敢說呀。

中國提前成為第一大經濟體?

再說2020年。在疫情打擊下,中國經濟年增長率2.3%,被稱為唯一一個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注意,不是全部經濟體,因為至少沒有台灣的2.98%高(這也是台灣在經濟年增長率方面30年來首超大陸)。

2020年中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占全球17%以上,相當於美國的約70%。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例如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BR),認為中國2028年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由於新冠疫情使得中美兩國復甦情況形成明顯反差,這個時間比之前的預估早了五年。

但是,這類觀點忽略或者嚴重低估了兩個關鍵因素。第一,中共官方數據不可信,中國疫情真實情況外界不得而知,中國疫情二次爆發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是最大變量,這使包括經濟在內的中國未來呈高度不穩定性。雖然我們不願看到,但當前印度疫情海嘯的確是讓中國警醒的一面鏡子。

第二,中國經濟的長期高速增長(2017年GDP按不變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33.5倍,年均增長9.5%,平均每8年翻一番),已經難以為繼,已是每況愈下。習近平「新時代」,從2013年到2019年,GDP年增率分別為7.8%,7.4%,7.0%,6.8%,6.9%,6.7%,6.1%。(中國經濟增速的持續下墜,外部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都不是主因,主因在於體制問題、改革失敗,可參見筆者「中國經濟亂象紛呈中共束手無策」一文。)

以上所據還都是官方數字,普遍認為中國實際情況更糟得多。例如,大陸經濟學家向松祚在2018年年底的一個演講中透露: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的研究小組,他們內部發布的報告是,到目前為止,(2018年)中國GDP的增長數據為1.67%;而另外一種測算顯示數據為負。又如,2019年10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在內閣會議上,不認同中共公布的數字(2019年第三季GDP按年增長6%),說「很可能處於負值」。

結語

雖然,2001年出版的《中國即將崩潰》一書的預測沒有成功,但「中國經濟崩潰論」者所指出的中國經濟一些內在缺陷確是客觀存在、不容忽視的;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奇蹟論」者的一些觀點也被現實證偽了(例如,林毅夫在「中國經濟2014展望論壇」等等場合聲稱中國經濟未來20年還能保持8%增長)。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經濟可謂「帶病前行」。從現實情況來看,這個「病」是治不了的,是「死症」(否則也不會每況愈下了);可到什麼時候爆發,還能活多久?由於各種情況交織在一起,現在一時還難判斷。

總體來講,中國經濟是個典型的「泥足巨人」。體量之大,還沒有大到不會倒的地步,但一旦倒下,卻是誰也救不了的。因此,如果萬一中國經濟崩潰,對世界經濟則是災難。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對中國人還是對世界而言,對中國經濟保持一份謹慎和小心,適當預作安排,應該說是合理的和必要的。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