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5月12日訊】專訪程曉農(8): 從全球暖化到氣候變化,左派政府的氣候政策存在什麼問題?聯合國已成訛詐發達國家的工具 | 熱點互動 05/11/2021
主持人: 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這一期美中關係系列特別節目。拜登上臺後,稱要把氣候問題置於「美國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的中心」。日前,40位國家領導人參加了白宮主辦的氣候峰會;拜登的氣候大使克裡也訪問中國並與中方發表聯合聲明。一時之間,氣候政策不僅成為了美國國策,也成為國際合作及外交關係的重要一環。然而,氣候變化這個命題是否存在?人類的活動對氣候到底有多大影響?各國政府所提出的減排等措施對人類生活和經濟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本期節目我們請程曉農博士來解析這些問題。
主持人: 曉農博士您好。
程博士: 您好。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主持人: 好。很高興再次看到您。今天我們來談一談氣候變化、全球暖化的話題。我記得之前有一期節目的最後,我們提到過這個。當時您說,這是個偽命題,並且說有機會要來談一談。今天我們正好趁這個機會,就是前一陣美國這邊辦了一個氣候峰會,克裡又訪問中國,我們在媒體上就是大量的看到所謂氣候變化、氣候政策,跟氣候政策有關的這些說法。所以我想觀眾朋友也可能很感興趣,也想明白到底這是怎麼回事。說到氣候變化,我們先從全球暖化開始,因為過去十幾年我們經常聽到這一名詞,由於這名詞所涵蓋的科學性,比較重大的意義,很多民眾恐怕都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所以先請您來談一談,就是全球暖化這個說法,它到底是怎麼來的,這個說法有多大的科學性。
程博士:全球暖化的英文是global warming。曾經就像您剛提到的,好像全世界都認為是科學的無可置疑的判斷;但是,其實大家可能無意當中會發現,全球暖化這個詞兒已經從各國有關氣候的政策文件裡頭消失了。為什麼會這樣?如果全球暖化真是一個科學上無可置疑的判斷,它為什麼無影無蹤了呢?這個判斷出了什麼毛病?今天我們先得說一下這個判斷,全球暖化這個概念,它的前世今生,不然我們就沒辦法瞭解為什麼它會被拋棄了。到底全球暖化是什麼意思?
它的原本的概念是什麼?
現在呢,如果你去互聯網查的話,會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說法,表述很混亂,相互爭論也很多。所以從學術論文的角度,我不想在那個範疇裡討論。因為那樣的話就會把大家給繞暈了。我就直接從這個維基百科找這個概念,因為這個維基百科的介紹比較大眾化一點,接近大眾的理解能力。那麼維基百科是這樣介紹,它說,全球暖化也可以說被稱為是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因為溫室效應而造成氣候變化。那麼溫度上升它所造成的效應,被稱為全球變暖效應。那麼 2013 年聯合國的這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有一個第五次評估報告,它用的詞是這樣說的,叫做人類影響「可能」是二十世紀中葉以來觀測到的,變暖現象的主要原因。
請大家注意我剛才在介紹這個維基百科的關於地球暖化的概念時,我放慢了語速,講了兩個詞。兩個表述非常含糊的狀語,一個是時間狀語「一段時間中」;一個是「可能」是影響變暖的原因,就是人類活動可能是,那麼一段時間中到底什麼意思?
它指的是一個有限的時段,還是說這個時段到底多長?什麼時候結束?還是不結束了?那如果是不結束,它就不是「一段時間」。那麼人類影響「可能」造成全球暖化,這個表述就更加模糊了。因為在科學領域裡,它另外意味著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人類活動影響可能也未必就造成全球暖化。因為它只是一種可能性而已。那麼如果說確定講人類的活動就一定會造成全球暖化,那麼只要人類還生存在地球上,這全球暖化不就成了永遠不會終止的事,怎麼會是一段時間呢?
所以從這種概念上的模糊裡,我們其實已經猜到部分答案,就說這個全球暖化的判斷,可能不一定是有確定結論的,也不是一個嚴謹的科學研究的結果,而是一種猜測。那麼既然是猜測,就有可能猜錯了,這也是為什麼過去若干年來,全球暖化已經悄悄地被排除了,或者說被扔掉了。
那麼我剛才提到的維基百科呢,它對幾乎是人類社會上現在所用過的各種專業術語和流行用語,連成語它都做了介紹。那麼它在介紹全球暖化的時候,有一個很有趣的一段前提詞,叫做此條目,指的是全球暖化,它的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觀點。這拐彎抹角的說法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其實不存在普世通用的全球暖化。所以也就是說,不存在全球暖化,因為你只有部分區域暖化,就不是全球暖化。而且它強調不是普世通用。也就是說,只不過是有些地方氣候變熱了。那麼問題是地球上,什麼時候不發生氣溫氣候溫度的變化呢?
如果按照全球暖化這個字面意義去理解,全球暖化就是地球所有地方無一例外地都不斷的熱下去,越來越熱,再也不會變涼了。如果是按全球暖化這個意思理解的話,根本就不存在。
主持人:我覺得就是看到媒體報導,有的時候會說,這個自哪一哪一年以來到現在,平均的全球溫度已經上升了一度了。那也有的就說,科學家說這個並沒有科學根據。所以對於普通大眾來講的話呢,就是不知道當某個報導說這個平均上升多少度的時候,它到底有什麼樣的數據支持?所以我想請您談一談,就是迄今為止,全球氣候的表現,還有這個客觀的數據,它有沒有支持這個全球暖化的判斷。就是特別是全球暖化的這個非常嚴重的結果的這樣一個判斷。
程博士:我向大家介紹一下華爾街日報 2018 年 7 月 15 號刊登過一篇文章,它很好地解釋了這個剛才主持人問的這個現象,或者說這個問題。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三十年過去了,全球變暖的預言還站得住腳嗎? 作者是Pat Michaels和Ryan Mau。這篇文章是用比較通俗的表述,解釋了全球暖化這個判斷的錯誤所在。它開頭就介紹說,最早提出這個說法的是 1988 年 6 月 23 號,當時美國這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是 NASA 的一個科學家叫漢森。觀察到說,美國當天的室外溫度達到華氏 98 度,創下歷史新高,那麼他在向美國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作證的時候,他就把這段持續的高溫,視為具有宇宙意義的氣候事件。
他向參議員表示說,他有相當信心斷定,溫室效應與觀測到的全球變暖現象之間存在因果關係。那麼這份證詞以及他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這個雜誌上的一篇相關的論文呢,引起了人們對溫室效應的關注,然後進一步引起了一個關於全球地球上的能源結構的這個全球大討論,一直延續到今天。那麼奧巴馬制定環境政策的依據也是,全球要迅速變暖,然後帶來高昂的應對成本這一類的說法。
那麼 Hanson 的提出到今天呢,到 2018 年時已經 30 年,現在已經 35 年了,我們終於有機會對他的預測做檢驗。也就是說我們要重新看一看,這是華爾街日報的說法,要相應地重新考慮環境政策。這個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說呢,在當時 Hanson 的證詞裡,提三種可能的情景,就是關於未來二氧化碳排放的三種可能情景。第一種情景,是一切如常,假如現在排放量和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一樣的話,那麼到 2018 年的時候,地球將變暖一度,是一攝氏度,這是第一種可能。
第二種可能是,假如排放減少,現在的排放增長速度,二氧化碳的排放增長速度保持在1988年的水平,那麼他認為這是最可能的。那麼預測到 2018年地球溫度將升高0.7度,最後他補充了一個,他認為基本上不可能的第三種情況,就是說,如果從2000年開始,排放量保持不變,那麼氣溫會先上升零點幾度,到 2000 年以後再趨於平穩。
那麼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說呢,自從漢森提出三種可能性,挺聳人聽聞的。他是1988年說的,我們已經積累了30年的數據了,那麼現在已經可以看看,到底他的三種可能,哪一種最接近現在,此時此刻的現實,就是30年以後的現實。那麼最後的結果是,最接近他講的不可能的那種情況,就第三種,就是現在的現實。實際上,地球上影響氣溫上升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氣候現象,就是厄爾尼諾現象,洋流引起的。那麼在2015 到2016 年引起了全球這個溫度上升,但是除了那段時間以外,全球的地表溫度從 2000 年以來,沒有明顯上升。
主持人:趨於穩定。
程博士:對,那麼根據漢森的這個模型的評估啊,現在的地表溫度,和 2002 年開始,如果當時二氧化碳就已經限制排放,那麼限制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的氣總量,那麼現在地表溫度和他講的限制之下的結果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並沒有真正限制太多,但是事實上和他講的限制以後的結果也是一樣。那麼更嚴重的問題,這不是 Hanson 個人的問題,也不是美國參議院的那幫議員們就傻傻地相信了他的話。
現在的問題是聯合國有一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它也信。而且它在大力宣傳,那麼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說,這個委員會雇用的一批科學家,設計的模型不準確。平均來講,聯合國這個委員會,我們簡稱聯合國吧,聯合國這個委員會的模型預測全球變暖的幅度,是現在 40 年來全球衛星溫度監測項目觀察到的實際數值的兩倍,就是它誇大了兩倍。漢森還有一些論斷,他除了全球變暖之外,他在當時的證詞上唯一一個明確的說法是說 ,80 年代到 90 年代,美國東南部和中西部的氣溫上升幅度要高於平均水平。
那麼實際上呢,這個點也站不住腳。多年的氣溫觀測結果和他的預言完全相反。然後漢森就繼續堅持他的說法。他還提出的聳人聽聞的說法。他在 2007 年的一個汽車排放的這個聽證當中,他是這樣做證。他說格陵蘭地區大部分的冰將很快融化,未來一百年內,海平面要上升 23 英尺,就是上升 7 米。那麼按這個標準呢,這個美國東部各州都得淹了。但是美國有一個雜誌《自然》(Nature)雜誌刊登了一篇有關格陵蘭冰蓋歷史的研究,完全否定了他這個說法。因為格陵蘭島表面的冰每年夏天都會大面積融化。
也就是說,如果環境急劇變暖,冰層迅速消融,確實是可能的。但是現實並非如此,這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這項研究結果,發現在未來 6000年裡,即使地球氣溫上升到人類所能承受的水平之上,就說 37 度是人體的體溫,如果上升到 40 度50度,人可能就受不了了,哪怕到那種程度,格陵蘭地區也只會有少量的冰,永遠消融。所以這是 Hanson 的另外一個荒唐的預測,那麼Hanson還有另外幾個預測也沒有通過歷史得到支撐。
比方講他 2016 年有一項研究預測,颱風會變強,事實上沒變強。還有 1970 年以後的衛星數據完全沒有顯示出來,這個全球地表的溫度會導致颱風變強。當然啦,這個 Hanson 還有一個說法說風暴在美國造成的損失會越來越多,那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呢,如果是以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就 GDP 的百分比來衡量,每年美國風暴造成的損失數量沒有增加。那麼還有美國龍捲風是不是越來越厲害?實際結果是也沒有。相反是越來越少了,所以沒有發生的事兒太多了,數都數不完的。
這是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的結論,那麼華爾街日報最後點出了一點,就是說漢森和聯合國那個委員會到底在哪兒出問題了。然後他解釋說,他們沒有考慮到更精確的測量,就是估算這個氣溶膠對緩解這個溫室氣體造成的變暖效應所產生的作用。
我這裡解釋一下,氣溶膠指的是懸浮在空氣當中的各種固體和液態的微顆粒。那麼天空當中的雲霧、塵埃、工業和運輸上用的鍋爐,還有各種發動機,沒有燒乾淨的燃料,都會產生這樣的所謂的氣溶膠。
主持人:懸浮物。
程博士:對,中國叫懸浮物。那麼採礦,還有採石場,石料加工、糧食加工也會造成這個東西。人也會,通過這個人造的這個各種活動,也可能造成一點,那麼有幾個比較新的氣候模型,就華爾街日報解釋說,氣溶膠的數量是在增加,而且是對聯合國模型當中的這個數據是必要作修正,那麼最近的一次修正呢,是這個由兩位學者尼克•劉易斯(Nic Lewis)和裘蒂絲•庫裡(Judith Curry),他們在《氣候雜誌》(Journal of Climate)上發表了篇文章。他們修正以後的氣候預測得出一個結論。既然不減排,全球氣溫都差不多,也差不了太多,那全世界為什麼要付出那麼高昂代價來減排。
那麼現在距離漢森那篇轟動全球的那篇證詞已經過去 30 多年了,也該是時候承認他這個預測的地球快速升溫不會發生了。那麼氣候研究人員和決策者,應該採用的是與觀測的溫度一致的更溫和的預測,要看到的是,華爾街日報最後說,現在我們看到的其實是一個不溫不火的地球,也需要一個不溫不火的政策。
主持人:對,其實就我所瞭解的看到的一些資料啊,科學界對於全球暖化一直也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有支持的,但是也有反對的。當然反對的聲音有一些被壓制。所以其實這是一個科學問題,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很多的這個國際上的這種政界人士,還有很多的機構,包括國際機構,他們都很熱衷於支持全球暖化,以及這個全球暖化,斷言說這個後果一定是災難性的。您覺得為什麼這麼多機構和政界人物,一定要支持,這麼熱衷於支持這種說法呢?
程博士:我覺得原因很簡單,就是氣候暖化迎合了某種政治需要。左派政黨、左派政治人物們的政治需要。純粹從這個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講,最早提出了氣候變暖、全球變暖的其實不是漢森。是19 6 8 年的時候有一個英國的工程師,他就自己隨口說,說我們到處燃燒化石燃料,就是煤炭、石油,排放出成千上萬噸的二氧化碳,那麼二氧化碳在改變著氣候,他只是一個說法,那麼,長期以來,從他講了以後,他的說法並沒有引起世界上對氣候變化的認知。大家一直以為氣候變化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
但是,1990 年,剛才講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組織了一次全球氣候變化評估,然後1992年這個機構公佈了第一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這個報告宣佈說,持續的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的積累,造成氣候變化。但是在 2009 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之前,已經有一些國家媒體在指責說,這個聯合國的這個委員會,它的數學模型,曾經這個數學模型在電腦的運算結果發現,氣候不是上升而是下降。結果呢,聯合國的委員會和它雇的一批專家就把相關的數據全部刪掉。我再舉一個例子,就是這個委員會的預測有多不靠譜。這個委員會 2007 年預測喜馬拉雅山的冰川在 2035 年將完全消失。
但是 3 年以後, 2010 年這個委員會不得不承認,它對喜瑪拉雅山這個冰川消融速度的表述,有五個地方就錯了。那麼重新計算的結果呢,是喜馬拉雅山的冰川呢,不是 2035 年消融,說是要推遲到2350年。
主持人:還差三百年!
程曉農:差三百年。就我在北京人民大學念碩士的時候,專業就是學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那麼這個我的本行就是用軟件去運轉數學模型兼預測,所以我對如何用軟件來操縱這個預測結果啊,這裡面有很多很多的技術上的小訣竅-know how,有很多手法,所以我是相當瞭解的。所以我對聯合國這個委員會出這樣的錯誤,我是一點都不奇怪。那奇怪的是說,一個說法蓋上個聯合國委員會的章,就有那麼多人頂禮膜拜?
其實呢這聯合國它的聲望不好哇!它不是個什麼好組織。它正在淪落為發展中國家訛詐發達國家的一個工具。那麼川普總統上任不久他就宣佈退出這個關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他認為這個全球變暖的說法是個騙局。那麼我想在這裡說一下,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川普不可饒恕的重大罪過。但我想反過來提出一個問題,就是剛才講的那位聯合國的委員會的聲譽就好嗎?它更糟,我們需要搞清楚就是聯合國的機構關注氣候變化,然後認同全球變暖,那不見得就是什麼科學的權威的立場。很多人這個把這個聯合國當做是一個高於國家之上的國際性權威機構,其實它沒那個資格。為什麼?聯合國是一國一票這個規則在運轉,那麼現在非洲的一大批發展中國家,之所以都支持全球變暖,原因很簡單,你跟他講全球變冷他也支持的,只要你說給錢他們都支持。那麼他們的總數加起來當然比發達國家多啊!
所以很自然的,一國一票到聯合國那兒,只要是讓發達國家掏錢的事兒,沒有聯合國不支持的。所以它就是訛錢的一個機構。所以當聯合國根據這個全球氣候變化向發達國家施加壓力,然後發達國家就達成這個巴黎協定,規定的就是發達國家掏錢給發展中國家,幫助他們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那麼中國儘管說它崛起了,它也在這時候它不說它崛起了,
主持人:是。
程曉農:它說它也是發展中國家。
主持人:對。
程曉農:它也要拿錢。那不久前就是這個克里去北京訪問的時候,外交部那個戰狼趙立堅他說了,說克里要談控制氣候變化,你先把欠的錢拿來,什麼意思?就是川普不是因為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就不再支付給中國錢了,本來一年要多少億,幾百億,川普就不付了。然後中國說你還欠我那麼多了。四年了,幾千億美元先拿來再說。中共是很懂得在聯合國怎麼收買人的。人家在玩統一戰線這套把戲,從對付國民黨就開始了,經驗豐富。所以它很懂得怎麼樣花錢去收買非洲國家的精英,然後迎合他們。我後面會提到就是所謂的掏錢去給發展中國家改善氣候,最後結果是什麼。
主持人:嗯。
程曉農:中共在聯合國很得勢,一個很主要的就是它在玩這些手法,拉攏發展中國家的手法。那麼那些等著拿錢的國家對巴黎氣候協定的支持的,無非就是支持西方給他們提供所謂各種名目繁多的補貼而已。最後呢,肥的就是那些國家的精英。我說的肥精英的意思,就是只有一小部分錢灑到了老百姓頭上,大部分錢被摟走了。所以這些非洲國家的精英都挺富,人家在巴黎、在瑞士都有銀行帳戶,子女也都在倫敦留學。
但是人家年年鬧窮、年年喊窮,就像聯合國已經幾十年一貫制施行有一個糧農署,聯合國就通過這個機構對非洲幾十年、四五十年,一直在搞糧食發展補助。不管投多少錢進去,投幾十年下來,大半個世紀了,它永遠改善不了非洲那個落後的農業。但它改善了一樣東西,誰呢?非洲的那些精英們家裡的錢財,那是真改善。所以這是一方面,就聯合國東西不靠譜,是因為那是一幫訛錢的人在那吵吵。
那麼現在還有一批科學家也是,堅定的支持全球變暖。那到底全球是變暖呢?還是變冷啊?這個爭論本身在科學上本來應該是可以敞開討論,但問題是研究氣候變化現在成了一個行業,成了一群人的飯碗,成了既得利益集團了!
主持人:是。
程曉農:對他們來講,迎合政府關注氣候變化的,它只談負面影響,因為只有談論負面影響,它才能獲得研究經費,自己的機構才不會被裁撤,所以呢,他們刻意的就必須跟著政府走,他們研究結論就要為政府服務。這就跟在中國一樣,當然中國人都很理解,中國那些什麼學者也好、什麼知識份子也好,為什麼整天拍中國馬屁啊?你不拍就沒錢哪!
那問題是,美國的氣候學家不見得沒有同樣的思維啊。那麼有人會說政府、政治人物為什麼他們要鼓吹氣候政策呢?而且在美國甚至這個氣候政策成了政治正確了,就在拜登的政策清單上,排名最前頭的就是氣候政策。
主持人:是。
程曉農:這個和他們的意圖有很複雜的關係。我舉一個例子,德國是在歐洲國家當中最喜歡綠色能源的,德國也是綠黨能夠參與執政,而且據說接下來接默克爾班的可能德國總理就是綠黨。那麼我插一句德國的綠黨並不光彩,它的前身是德國的紅軍派,就是恐怖共產黨式的恐怖組織的前身。我接觸過他們其中一些人,他們自己告訴我,當年他們就是在西德綁架起家、暗殺起家、勒索錢財,然後逃到東德去,逃避西德的追捕,然後東德垮了他們又回到西德,然後組織了綠黨。那麼德國為什麼喜歡綠色能源呢?原因是德國自己沒有石油,它得依靠從中東進口石油,那麼這種進口事實上會有風險,包括它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也涉及到風險問題。俄羅斯經常威脅歐洲的安全。
主持人:嗯,是。
程曉農:所以德國就希望能把能源的來源多樣化。那這事兒你自己做不就完了嗎?但他德國知道這樣做會造成德國的這個能源成本很高,綠色能源不便宜的。那麼德國政府的想法就很不那麼光明正大,它想的就是,我是不得不要實行綠色能源,能源來源多樣化,那麼最好你們各國都跟我一樣,都能綠色能源,大家能源成本都上升了,那我的經濟競爭力就不受影響!那麼這個小算盤不能端到桌面上來說,太不光明啦。所以就轉化一個說法,高大上的口號,我們要關心氣候變化、人類的未來,那我們還知道美國有位著名的前副總統高爾。
主持人:對。
程曉農:那是靠 2007 年靠鼓吹氣候變暖,騙到了一個諾貝爾獎,不過他獲獎兩年之後去全球暖化這個論調,就被全球冷化的現實質疑了。這高爾現在是有錯、有罪的,他應該退回諾貝爾獎,把那錢退出來,也把他通過這套把戲賺的錢、騙的錢吐出來。2009年全球發生了一個很讓人印象深刻的氣候變化、就是氣候變得突然非常寒冷,這是個無可迴避的現實。這樣的話就讓人們對這個全球暖化越來越懷疑,然後對聯合國那個什麼氣候委員會它的報告,也有越來越多的質疑。
比方講賓夕法尼亞大學有一個古氣候學家叫 邁克爾·曼,他一向是論證全球暖化的,他計算了過去一千年的氣候之後,得出結論是說,在二十世紀末就上個世紀末,氣溫要達到頂峰,但是呢,美國國家科學院有一個統計學委員會,裡邊有個專家小組,對它用的這個計算方法做了研究以後,得出的結論是它的方法,我直接引用的委員會的說法說「它的方法不符合一般數學原則。」這個話翻成通俗話的意思就是說,他在數學上玩鬼了。
這是一個,我再說一個大家可能更震驚的事,英國的氣候研究中心有一個主任叫菲爾•瓊斯,他的電子郵件被盜然後曝光了。結果大家發現,這個是一向主張和有主導著地球暖化理論的一個研究人員,為了證明全球暖化,讓他的助手對氣候變化數據修改造假,不僅放大有利於證明氣候變暖的證據,還把這個古樹年輪當中,顯示地球歷史上氣溫變化的這些數據刪除或者掩蓋。
那麼從剛才講 2009 年,那次氣候變冷之後,今年 2 月,美國又經歷了一次「全球冷化」,又變冷了,而且是達到了這個歷史的最冷的極限。那麼再次證明了全球暖化,這個說法是有很大的毛病。那麼現在,這個英美科學家主導的這個聯合國的氣候委員會的報告,什麼氣候變暖理論,還有像前副總統戈爾擁有的碳交易公司,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一個陰謀。那麼我們先不去討論的這個陰謀如何組成,我們只來說一下全球暖化的荒謬在什麼地方。
就是它本來就不太靠譜,但是如果它不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它就沒法去把老百姓嚇唬住了,結果就把它的自己這個結論越來越推向極端。那麼等到它的這個全球暖化這個說法,越達到興盛越來越聳人聽聞的時候,它穿幫的日子也來了。
主持人:我覺得聽了您剛才舉一些例子,我覺得是比較悲哀的現象,就是現在這個有些科學家也淪為像政客一樣,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一些利益,而不是真正站在科學客觀的這個角度,嚴謹角度上去做研究,真的是很悲哀。那現在拜登政府它用的這個官方術語,它不是全球暖化了,它用的官方術語是氣候變化,那這二者有區別嗎?
程博士:現在這個氣候變化,已經代替了全球暖化了,就說繼續使用全球暖化,剛才講的已經經歷過幾次嚴寒的冬季之後,沒有太多人相信,那麼現在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都改用climate change,就氣候變化,也就是說全球暖化消失了,氣候這個氣候變化登場了,呆在舞臺上,那麼其實呢,這個氣候變化不過就是披了一件外套,就是說全球暖化那個本尊,表面上退出下臺了,但是它換了,就是它自個兒換了外套,又上來了,還在臺上呢。
這個外套就是氣候變化這個說法。氣候變化和全球暖化沒有任何實質區別,只是換了標題,不再用大家越來越不相信這個全球暖化,那麼為這個全球暖化換外套的是誰?
德國之聲2007年2月3號有一個報導,它說最早玩這把戲的是小布什,他頭一次使用的氣候變化這個詞來代替全球暖化。從這個側面來講的話,所以我有時候想,挺能理解為什麼小布什對川普一直非常敵對,我們都知道,去年總統大選中,小布什在拆牆角方面,是不遺餘力上躥下跳,那麼小布什為什麼對川普那麼耿耿於懷呢?
我想有一個因素,就是他在伊拉克,發動伊拉克戰爭這件事犯了錯,還有一個錯,就是他玩這個氣候變化這個騙局。然後被川普揭穿了,川普說是騙局,那等於就把小布什這個總統任上所做的事兒,基本上給否掉了。
所以小布什覺得你否了我的個人的從政經歷,那我當然反對你反到底。那麼當時小布什最大的錯,不是造出了這個氣候變化這個詞,改變了全世界為全球暖化繼續鼓吹的那個主流用語,那麼小布什最大的錯其實是他發動伊拉克戰爭,當時的理由是發現伊拉克有核武器或者生化武器,就必須把伊拉克滅了,那麼最後發現,根據 BBC 報導,那個消息是在德國難民營裡頭,一個伊拉克難民編造的。然後德國的情報部門把這個消息,假消息餵給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然後中央情報局就上當,然後再餵給小布什,小布什也跟著上當。所以那場戰爭完全是,不一定有必要打。
就是剛才提到的 2007 年,德國之聲報導過小布什首次創造了這個氣候變化這個詞,但是當時德國之聲對這個小布什這個做法是充滿了憤慨,因為小布什好像是拋棄了全球暖化的概念,那德國之聲記者的說法就非常狠,意思就是你怎麼能夠拋棄全球暖化,就跟你怎麼敢背叛馬克思主義一樣。實際上德國左派當中啊,環保主義者很多人就是馬克思主義者。
那麼我想額外說兩句,關於這個馬克思主義者們,為什麼喜歡這種極端的思維。像這個全球暖化這個。對這些歐洲的馬克思主義者,包括美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說,他們覺得相信馬克思主義,尊重馬克思主義,追捧馬克思主義不是恥辱而是榮耀。
馬克思主義政權現在還在繼續威脅世界和平,中國不就是嗎。這 21 世紀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脅就來自於馬克思主義者。所以繼續現在還在繼續熱愛馬克思主義。我們就不去談馬克思主義在上個世紀對人類社會造成多大的禍害,就今天。若繼續還在熱愛馬克思主義,是不是一種對人類良知和社會正義的背叛呢?德國人是太喜歡馬克思主義。我有體會,就是他們特別不喜歡,因為馬克思是他們的國產品,所以他們特別不喜歡,否定他們那個喜歡的德國產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
我記得1989年初,我是被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一個基金會者叫亞伯特的邀請到他們那個德國做一年訪問,然後邀請我這個基金會,曾經要安排了他們資助的幾個國家的訪問學者,專門到這個德國西部的小城市特里爾,就馬克思的故居去參觀。然後我是印象非常深的,我在留言簿上看到了,我有一位我把他稱為可敬的同胞,他用中文留了一句話。很簡單就這麼幾個字—「老馬啊,你可把咱害慘了」。
我倒是希望每個德國人能讀懂這句話,他們的老馬把全世界害慘了。他們還在捧老馬的臭腳。馬克思生在德國,那希特勒也是德國統治者。那今天德國歷史上,希特勒他們不敢說是他們的歷史驕傲了。馬克思是他們的驕傲嗎,也不是,和希特勒一樣。那回到氣候變化來講,我們講了地球上有氣候變化,這話和沒說不一樣嗎?地球上哪一段時間裡頭氣候不再變化?
所以如果說,氣候變化指的是幾十年,也有可能指的是幾百萬年,然後氣候變化的範圍,可能是局部區域性的,也有可能是全球性的,那麼對氣候變化的因素,現在氣候學家研究,有大量的是自然的,大自然的因素,比方太陽輻射,地球運行軌道的變化,大陸漂移,洋流變化,造山運動,這都屬於人類所謂不可抗拒的因素。當然也可能有些氣候變化與人類的活動有關,比方人們對所謂的溫室氣體排放,但是搞不清氣候變化的真正原因之前,把一切氣候變化都歸咎於人類的經濟活動,那不是科學。
這要從幾個常識層面就可以理解。我舉幾個例子,首先,大陸漂移地球上大陸板塊的漂移,會造成陸地和海洋位置,還有海的面積的變化,會影響全球的大氣環流,那麼然後就造成全球區域性的氣候變化,那麼其次地貌的變化,就是地殼造山運動,可能形成山脈或峽谷,也會造成地形降雨,這就高山冰川形成的原因。
那麼第三個就是太陽輻射,太陽是地球上這個最主要的外來的能源,那麼太陽本身有活動,它會影響地球的氣候,那麼+太陽短期的輻射變化,像黑子活動變化是 11 年為一個週期,另外還有 20 多年有一次的這個輻射變化週期,都對地球有影響,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任何研究氣候變化的那些專家和政治人物在談太陽黑子了。因為如果談下去的話,說不定他們的這個氣候變化論,最後都是太陽黑子影響論,那麼我們有什麼能力去與太陽黑子戰鬥啊。
另外就是像這個太陽黑子 11 年一次的這個週期性變化,對地球上這個外層的這個平流層的氣溫,會產生1.5度的影響。就是說你怎麼知道氣溫上升0.7度,就不是太陽黑子造成的,而一定是二氧化碳造成的。能分開嗎?那麼根據從1900 年到1950年的這個氣候變化的觀測。太陽黑子的變化是可能造成地球上出現小冰河期的一種很重要的原因。到現在為止人類對太陽輻射的變化還沒完全弄明白。
第四個因素,洋流的變化。我前面提到過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指這個海洋洋流,它是幾年或者幾十年為一個週期的變。比方講,它比大氣溫度影響,比這個我們講的二氧化碳可能還大,那麼最有名的,就是墨西哥灣暖流,它散發的熱量。墨西哥灣暖流一年散發的熱量,比全世界一年燃煤產生熱量還多。那麼全世界還有五大著名的寒流,它也同樣的影響氣候。
最後想講一下,俄羅斯有位科學院院士,是俄羅斯科學院南方科學研究中心的主任,是個海洋學家,叫做根納季·馬蒂碩夫。他最近的研究成果,他認為全球不是在變暖,而是在變冷。
主持人:那就說氣候變化啊,其實我不知道他這個這個論調中的,他有哪些假設或前提,稍微跟我們分析下,他這中間的一些假設是不是能夠站得住腳呢?
程博士:其實關於氣候變化的前面我講了,它是這個地球暖化論的這個變身,所以地球暖化論當中的騙局,研究者的騙局,在氣候變化論當中原封不動的被延續下來。比方講,首先是這個到底地球溫度在怎麼上升。我這次特別到網上查一系列的資料。最近看到的一個研究報告顯示,從1999年一月到 2018 年十二月,全球溫度變化是正負0.07度攝氏度。那麼在此之前的十年是正負0.18度,請注意啊,有正有負,也就是說不一定只熱不冷,所以它基本上地球的溫度是處於穩定狀態的,那麼主要造成這個變化的因素是洋流的厄爾尼諾現象,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沒有明顯的關係。這是我看到這個研究論文介紹的結論。
那麼這一個,還有一個就是一個人為的嚴重的錯誤。就是說,現在我們聽到大家都在講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大家都上過中學,中學生物課講過的植物光合作用,植物通過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然後把它變成碳水化合物。我們吃的所有糧食都這麼來的,那麼這個過程就是吸收二氧化碳,也就是說地球上所有的植物每活一天,它都在吸收二氧化碳,那麼它有排放也有吸收。我曾經在十幾年前,在Albany參加過一個非營利機構組織的一個討論會,議題就是二氧化碳排放導致地球暖化,會期間我找了一個科學家,請一個氣候專家,請教他,我說你們怎麼算二氧化碳吸收量?就他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他說那個東西太麻煩,我們搞不清我們不算。
我說你這不瞎折騰,你不坑人嗎?你不想算你嫌麻煩,然後就告我們說我們只算排放量不算吸收量。我說那非洲的沙漠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美國那麼多森林也不能吸收嗎?我查了下資料,一公頃闊葉林每天吸收 1 噸二氧化碳,釋放 0.73 噸氧氣。但現在,在我們看到的聯合國的任何機構,還有美國政府的各種報告裡頭,它把那個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這個功能,完全給抹掉了。一字不提。
這也是一種對這個氣候變化的,對科學的藐視。
主持人:那您怎麼到底怎麼看,現在拜登政府它把這個氣候政策,上升到了這個外交政策和國安政策的中心。我覺得這是前所未有,從來沒有這個對於氣候上升到一個國策的最中心最核心的地步。您怎麼看呢?
程博士:拜登當局我覺得就是重了馬克思主義的毒,那它把氣候政策上升到這個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政策的中心,相當荒謬。但是對熱愛馬克思主義的那些左派政治人物來講,他們把氣候政策已經列到他們的政治正確政策的清單之上。所以就成了死不改,文化革命中國就叫死不改或者走資派嘛。現在西方左派政治人物是屬於死不改悔的,走政治正確道路的馬克思主義信徒。
因為所有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人,都拒絕承認說馬克思主義給人類社會造成嚴重的災難,那麼這個災難一再對前共產黨國家和現在尚存的共產黨國家的歷史所證明。然後他們的詭辯就是我們關心那些國家人權,比方說我們關心新疆人權。那證明我們就和他不是一夥的。但是你打死他,他也不肯喊出一句話「打倒共產主義」。為什麼?因為他們中的共產黨意識形態的毒。那麼氣候政策就像很多左派政策一樣,是建立在非常不可靠的因素上面,但是他們的政治正確意識形態,絕對不允許他們知錯改錯,這就和中共為什麼永遠不會不可能知錯改錯一樣。
我就簡單再說幾句啊。為什麼說氣候政策不靠譜。首先啊,就是現在對全球大氣當中,二氧化碳濃度的監測很不規範,有兩個現象很少人注意。第一個我把它叫做超宏觀。就是地球這麼大,各個國家情況完全不一樣。但是我們看到說地球二氧化碳濃度是多少,只有一個數據。這一個數據就代表全球,就是說我在這地區測了一個點,就說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而且是個直線上升,但是你要查說,到底每個國家二氧化碳的濃度怎麼樣啊?對不住了,找不到。
你不知道這個全球各國,現在有 200 多個觀測點,它們的數據為什麼藏起來不讓大家看。是不是說它們各國的數據,根本就不支持這個,所謂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的這個獨一無二的,超宏觀的這個數據。那麼另一個側面,我把它叫超微觀。就是現在我們經常見到的所謂的代表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的數據來自哪裡?來自夏威夷一個觀測點,有時候加上澳大利亞南部那個塔斯馬尼亞那個地方另外的點的數據。
但是這兩個觀測點,大氣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多大程度上,是當地人類活動排放的結果?那個夏威夷那個小島Mauna Loa毛納羅亞,上面人類活動真能造成二氧化碳那麼大的變化嗎?問題是夏威夷還是火山噴發地區,火山噴發是不是造成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那只要火山不斷噴發,那個點永遠上升啊,能代表全球嗎?
所以問題就是,為什麼全球 200 多個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觀測點的數據不公開。我查到一個說法,說是因為沒有歷史記錄可以對比參考,所以我們不能用他們的數據。這個理由很弱。你不管你什麼時候開始觀測,你只要記錄它的數據,哪怕從去年開始,那今年我們也知道變化了多少嗎。你怎麼不敢公佈呢?所以現在聯合國公佈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趨勢報告,不是根據各國觀測數據計算出來的。你怎麼把二百個國家的這個觀測點的數據中,首先一個點能代表這個國家嗎?不能。
那麼還有個問題,就是它為什麼不增加觀測點呢?不知道,也許是觀測點越少,觀測點的資料越不公開,那麼全球氣候變化這個論據就越充分,因為你們什麼都不知道了。我在大紀元寫過一篇文章,談中共的統計數據經濟增長率和這是一回事,是不是說聯合國也快成專制組織了,玩中共一樣的統計遊戲,用這個統計遊戲來矇老百姓。
那麼我想說的就是,還有最後一點就是,其實有一個概念非常重要,但是非常荒唐的,沒人關注,就是這個英文是carbon flux,中文譯成了碳通量,就是說它是把碳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排放的量和吸收的合併算在一起的。
這個我前面講的把植物的光合作用算進去。現在的拜登也在講,我們要讓大家植樹啊,植樹能夠吸收二氧化碳,但我們已經種的樹它不吸收嗎?只有新種的那棵才吸收啊?
那麼我就找,我說既然有這個概念,那就說明這個指標還是值得研究的。這個我在網上搜了很久很久,居然我的結果是發現,沒有那個國家關心這個事兒。你們天天在講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它只關心排放,不關心吸收,因此沒人去關心這個綜合排放和吸收著這個碳通量這個概念,我只找到了賓州李海大學有一個華人學者 2011年7月發表了一篇世界上泥炭地區碳通量變化歷史的文章。
那這麼重要的事,為什麼那麼多氣候專家假裝不知道。我想啊,很可能就是因為西方這個左派當政的情況下,用政治正確干預科學研究的後果。所以有些人呢,有些既得利益者,借助全球氣候變化的爭論,不斷的鼓吹全球變暖,引起世界範圍內的恐慌,然後從中牟利。
比方高爾,比方銷售清潔能源,還有高爾是銷售碳指標。那麼現在全球都還在繼續的為氣候政策討論爭論什麼,這個我們都看出來,基本上都是左派政黨像英國工黨的那個首相布雷爾是最來勁兒,當年他在忙這些事兒,而且呢這個現在由於進步主義把氣候變化當作一面旗幟在揮舞,然後西方社會就人為地劃成兩派,一派是所謂的他們的進步主義派,你只要是進步主義派,你就必須談氣候變化,就必須支持現在民主黨這類的氣候政策,那麼如果你對此質疑,你就被劃入所謂的保守主義。很多現在對氣候變化這套路數的套路的質疑,在大學裡是被壓制的。你在大學裡,你要想從事這方面研究,批評氣候變化論的論據,那你的飯碗就可能被敲掉。
這和在中國一樣。所以我們有時候懷疑美國的民主到底還剩多少。在大學裡已經成了輿論專制、言論專制,沒有學術自由。但是現在西方的左派就是玩這套東西,我把它叫做,中國一句古語叫做「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就是自個兒十分昏庸,但是他相信這個說法儘管是漏洞百出,他認為他是一貫正確的,而且你必須服從。
主持人:是,我覺得曉農博士今天給我們剖析這個問題,剖析得很清晰了。就是從各種角度,而且有很多數據啊,包括這其中的一些利益糾葛。這個問題呢,其實特別值得,我覺得值得大家聽一下。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各種媒體啊、各種方面看到這方面的論調,這種時候呢,我覺得今天這樣的一個討論,就能幫助我們去比較獨立的,全面去看這個問題,或者就是當我們的觀眾朋友跟朋友或家人聚集的時候,如果有人再提出這個氣候(問題)呢,可以把曉農博士講的這些說給他聽,或者推薦我們的這期節目。那好,今天非常感謝曉農博士為我們解析這個問題。那麼今天的時間就先到這裡了,我們還是下次節目再見了。
程博士:謝謝方菲,謝謝各位觀眾朋友的收看,再見。
主持人:好,那觀眾朋友就感謝您收看這一期美中關係系列的特別節目,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嘉賓:
政治經濟學者:程曉農
=========
支持「熱點互動」:https://donorbox.org/rdhd
訂閱優美客Youmaker:https://www.youmaker.com/c/rdhd
關注YouTube:https://bit.ly/3li3tsK
(責任編輯: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