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罪行錄之十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編寫:袁斌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國由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政治運動。毛澤東和當時的中共中央稱它是「一場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的一個更深入、更廣闊的新階段。」但事實證明,它不僅不是什麼「大革命」,而且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災難、大浩劫,連中共自己後來也承認它是「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文革」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其間製造了數以百萬計的冤假錯案,廣大幹部、知識分子和人民群眾受到殘酷摧殘,上至國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不知有多少人慘遭迫害致死,蒙受不白之冤。這場浩劫給中國大陸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計算。僅據葉劍英在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披露:「文化大革命」中,死了2000萬人,整了1億人,占全國人口的九分之一,浪費了8000億人民幣(見《沉冤昭雪—平反冤假錯案》第1頁)。此外,「文革」還使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優秀傳統文化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其負面影響,恐怕幾代人也難以消除。

正如著名作家秦牧所感慨的那樣:「這真是空前的一場浩劫,多少百萬人顛連困頓,多少百萬人含恨以終,多少家庭分崩離析,多少少年兒童變成了流氓惡棍,多少書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勝古蹟橫遭破壞,多少先賢墳墓被挖掉,多少罪惡假革命之名以進行!」

對教育的影響

十年「文革」令全國所有的學校進入停課狀態,大學入學考試取消。高考直到1977年「文革」結束後才舉行,那一年考生的平均年齡是最大的,錄取率也是最低的。「文革」中,知識分子不被尊重,大多數被下放進行體力勞動,有些則遭到殘酷對待,財產被沒收。 也有些人的意見認為當今中國人普遍難以建立信任關係問題,以及道德淪喪問題,甚至腐敗成風問題都是文革時期人整人,人鬥人,互相出賣,互相揭發,互相批鬥的教育結果。因為不論是當時無法無天的紅衛兵還是被批鬥的知識分子現在已經為人父母甚至祖父母。這些經受了精神折磨的人的子女普遍繼承了他們的思想和性格,也就是說沒有經歷過「文革」的一代甚至幾代人都在承受著文革的負面影響。

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毛澤東思想在「文革」中成為中國的主導政治理論。毛澤東熱愛法家思想,不愛儒家,因此在1966年興起了「興法批儒」運動。毛澤東的威望空前高漲,任何「修正主義」傾向都會受到批評和批判,全國盛行「造反有理」的口號,法律完全受到漠視。全國大量文物受砸毀,古蹟被破壞,對中國,以至人類文化遺產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出身成分論在文革中十分流行。工人農民等勞動群眾成為文藝歌頌的主角。提出了「破四舊」、「開門搞科研」、「人民代表以工農兵為主體」等眾多新觀點,提倡「大鳴,大放,大辯論,大字報」的大民主。很多歷史文物、私人古玩,甚至祖輩遺物在「破四舊」的口號下被紅衛兵砸爛;一部分科學工作者被迫下鄉,研究工作因而停頓。「文革」後期的「批林批孔」,直接對準了中國文化自漢朝後的主流儒家文化。

名勝古蹟被破壞

炎帝陵主殿及其附屬建築遭嚴重破壞,除陵墓外,全部夷為平地。

倉頡廟多處石碑被毀。

西藏大昭寺主奉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被搗毀面目。

孔子墓被剷平挖掘,「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大碑被毀。廟碑被毀,孔廟的泥胎塑像被毀。

頤和園佛香閣、智慧海被砸,大佛被毀。

王陽明文廟和王文成公祠兩組建築(包括王陽明塑像)全被毀平。

新任太原市委書記下令砸毀廟宇。隨即全市190處廟宇古蹟除十幾處被保留外悉數被毀。山西省博物館館長聞訊趕到芳林寺,只撿回一包泥塑人頭。

醫聖張仲景的塑像被搗毀,墓亭、石碑被砸爛,「張仲景紀念館」的展覽品也被洗劫一空。「醫聖祠」已不復存在。

河南南陽諸葛亮的「諸葛草廬」(又名武侯祠)的『千古人龍』、『漢昭烈皇帝三顧處』、『文韜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間塑造的十八尊琉璃羅漢全部搗毀,殿宇飾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龍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焚燒。

書聖王羲之的陵墓及占地二十畝的金庭觀幾乎全部平毀,祗剩下右軍祠前幾株千年古柏。

文成公主當年親自主持塑造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安放覺拉寺)被搗毀。

合肥人代代保護、年年祭掃的「包青天」墓,也毀於一旦(參看包拯條目)。

河南盪陰縣中學生將岳飛等人的塑像、銅像,秦檜等「五奸黨」的鐵跪像,連同歷代傳下的碑刻「橫掃」殆盡。

杭州革命青年砸了岳廟,連岳飛的墳也刨了個底朝天。岳武穆被焚骨揚灰。

阿拉騰甘得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園被砸了個稀爛。

朱元璋巨大的皇陵石碑被拉倒;石人石馬被炸藥炸得缺胳膊少腿;皇城也拆得一乾二淨。

海南島的天涯海角,明代名臣海瑞的墳被砸掉,一代清官的遺骨被挖出遊街示眾。

湖北江陵名相張居正的墓被紅衛兵砸毀、焚骨。

北京城內的袁崇煥墳被夷成平地。

黎平故裡安葬的是明末名臣何騰蛟,他的祠堂中的佛像被掃了個一乾二淨,而且把黎平人最引以為榮的何騰蛟墓給挖了。

吳承恩的故居在江蘇淮安縣河下鎮打銅巷。他的故居不大,三進院落,南為客廳,中為書齋,北為臥室。幾百年來曾有無數景仰者來此憑弔此故居和墓地。文革時《西遊記》成「封、資、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裡的「封」,吳氏故居也「被毀為一片廢墟」。

紅衛兵掘開蒲松齡的墳,屍體被搗毀;墓裡除手中一管旱菸筒、頭下一迭書外,只有四枚私章。他們對蒲氏私章不屑一顧,棄之於野。

建於1959年的吳敬梓紀念館在文革中被剷平。

山東冠縣中學紅衛兵在老師帶領下,砸開千古義丐武訓的墓,掘出其遺骨,抬去遊街,當眾批判後焚燒成灰。

張之洞墳刨開。張是個清官,墓裡沒一點珍寶,紅衛兵將張氏夫婦尚未腐爛的屍體吊在樹上。後人不敢收屍,任屍體吊在樹上月余,至被狗吃掉。

北京郊區的恩濟莊埋有同治、光緒兩朝的宮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墓,鑿開的墓穴裡,只有頭骨,不見屍骸,衣袍內滿是珠寶,後不知所蹤。

河南安陽縣明趙簡王朱高燧的墓被挖毀。

黑龍江黑河縣有座「將軍墳」,「因為屬於「帝王將相」,也遭到嚴重的破壞。

宋代詩人林和靖(967年或968年—1028年)的墓也在被毀之列。

清末章太炎、徐錫麟、秋瑾,乃至「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中的楊乃武的墓,都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口號聲中作犧牲。

一位年輕的中學老師領著一幫初中生以「讓保皇派頭子出來示眾」為由,刨開康有為墓,將其遺骨拴上繩子拖著遊街示眾。革命小將們一邊拖著骨頭遊街一邊還鞭撻那骨頭,好像相信康氏靈魂附著在骨頭上似的。遊街後康氏的頭顱被貼上了標籤,上寫道:「中國最大的保皇派康有為的狗頭」,送進「青島市造反有理展覽會」。

浙江奉化縣溪口鎮蔣氏舊居,蔣介石生母的墓被上海的大學生領導的寧波中學生掘開,其遺骸和墓碑都被丟進了樹林。

南漳縣為抗日名將張自忠建造的張公祠、張氏衣冠冢和三個紀念亭均被破壞。

新疆吐魯番附近火焰山上的千佛洞的壁畫,曾被俄、英、德等貪焚商人盜割,賣到西方。但那運到國外的壁畫畢竟被博物館珍藏,並未毀掉。而中國人自己乾的『破四舊』卻重在一個『破』字:將剩下的壁畫中的人物的眼睛挖空,或乾脆將壁畫用黃泥水塗抹得一塌糊塗,存心讓那些壁畫成為廢物。

山西運城博物館原是關帝廟。因運城是關羽的出生地,歷代修葺保養得特別完好。門前那對高達六米的石獅子可能是全國最大的。文革後獅子被砸得肢體斷裂,面目全非;母獅身上的五隻幼獅都砸成了碎石塊。

安徽霍邸縣文廟,雕梁畫棟、飛檐翹角,龍、虎、獅、像、鰲等粉彩浮雕皆為精美的工藝美術品。『房飾浮雕在文化大革命中統被砸毀。』文革後省、縣撥款數萬修葺,『尚未完全復原。』山東萊陽文廟,『大成殿雕梁畫棟、飛檐斗拱,氣勢雄偉…文革期間大成殿被拆除。』全國四大孔廟之一的吉林市文廟,『破四舊』中嚴重受損,荒廢多年,文革後歷時五年方修復。

唐代高僧褒禪結蘆安徽含山縣花山,死後弟子改山名為褒禪山。宋王安石遊覽此山,作《游褒禪山記》後,褒禪山遂名揚四海。因是『四舊』,褒禪山大小二塔被炸毀。

全國最大的道教聖地老子講經台及周圍近百座道館被毀。

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經另一宋代大家蘇東坡手書,刻石立碑於安徽滁縣琅山腳當初歐陽修作文的醉翁亭,至今已近千年。前去革命的小將不僅將碑砸倒,還認真地將碑上的蘇氏字跡鑿去了近一半。醉翁亭旁堂內珍藏的歷代名家字畫更被搜劫一空,從此無人知其下落。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政界人物

「文革」中究竟死了多少人?有人說大約為七百七十三萬人,有人說在二百萬以上。說法不一,無從確定。正如一九八○年鄧小平對意大利女記者法拉奇所說的那樣:「永遠也統計不了。因為死的原因各種各樣,中國又是那樣廣闊。總之,人死了很多。」以下列舉的只是極少一部分死亡者的名單。

自殺身亡:

周小舟(1966年12月25日,湖南省委書記)

閻紅彥(1967年1月8日,雲南省委書記)

受迫害身亡:

賀龍(1969年6月9日,中國十大元帥)

劉少奇(1969年11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

彭德懷(1974年11月29日,中國十大元帥)

「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知名人物:

「文革」對中國各界的精英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一大批知名的作家、演員、學者、運動員等都遭到了肉體和精神上的嚴重摧殘,其中不乏不堪屈辱而自殺身亡的(用當時的語言來說是「XXX自絕於人民」)。由於「文革」的打擊面太廣,至今仍然無法統計出載文各種非正常死亡和失蹤的正確人數。下面只能列舉出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多為知名人物。其他無名無姓的,不計其數。

自殺身亡:

鄧拓(1966年5月17日,人民日報總編輯,作家)

李平心(1966年6月20日,歷史學家)

老舍(1966年8月24日,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

陳笑雨(1966年8月24日,文藝評論家)

傅雷夫婦(1966年9月3日,著名翻譯家)

陳夢家(1966年9月3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考古學家,詩人)

言慧珠(1966年9月21日,京、崑劇表演藝術家,請參看章詒和條目)

馬連良(1966年12月16日,著名京劇演員,請參看章詒和條目)

劉永濟(1966年底,武漢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授)

葉以群(1966年,文藝理論家)

劉盼遂(1966年,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語言學家)

羅廣斌(1967年2月10日,共青團重慶市委統戰部長,《紅岩》作者)

李立三(1967年6月22日,中國工人運動傑出領導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

陳璉(1967年11月19日,陳布雷之女、全國婦聯執行委員)

胡慧深(1967年12月4日,表演藝術家)

嚴鳳英(1968年4月7日,表演藝術家)

傅其芳(1968年4月16日,國家級乒乓球運動員)

熊十力(1968年5月24日,北京大學教授,國學家)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