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中共正在把中國推向戰爭邊緣

明年就是中共的換屆年,中共對內煽動民族情緒,對外四處挑釁,以此來推卸其內政外交失利的責任。,就在中印軍事衝突剛平息後,如今又在東海、台海和南海同時挑事。然而,中共對外的野蠻行為早已激怒了國際社會。

中共借戰爭煽動民族仇恨

近幾年來,中共千方百計製造國內緊張氣氛,煽動民族情緒。在谷歌搜索輸入關鍵詞「習近平、準備打仗、備戰打仗」 ,可顯示相關詞條65.8萬條。近幾年來,在中共官媒、鄉村和街道廣告牆上,隨處可見各種戰爭動員宣傳。

把大批民企變成軍工企業。據全的國工商聯常務副主席徐樂江介紹,截止2018年11月,中國民營企業參與軍品科研生產的領域已涵蓋了先進材料、通信、計算機、電子設備製造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13個主要行業、40多個技術領域。

民兵納入中央集中領導。自2020年7月1日零時起,中國預備役部隊全面納入軍隊領導指揮體系,由過去軍地雙重領導,調整為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中國目前預備役部隊的總兵力約為800萬人。預備役軍官主要從符合條件的退伍軍人、地方幹部、人民武裝幹部、民兵幹部、地方與軍事專業對口的技術人員中選拔;預備役士兵主要從符合條件的退伍士兵、經過訓練的民兵和地方與軍事專業對口的人員中選編。

中日東海戰爭一觸即發

4月25日,新華社以《中國海警艦艇編隊4月25日在我釣魚島領海巡航》為題,公開透露了中共準備在東海繼續擴張的野心。新華社同時還報導《日媒:美軍在釣魚島周邊空投演練當日,中國艦機也來了》。

中共不但在國內大肆煽動民眾反日反美,而還不斷在東海爭議海域發起軍事挑釁。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23日報導,2021年2月,美軍曾在釣魚島周邊海域進行輸送機空投物資的演練。演習當日中共戰鬥機曾接近釣魚島海域上空,日本航空自衛隊戰鬥機緊急起飛驅趕。據日方統計, 2019年以來,中國船隻每年都有上千次進入爭議海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

為應對中共挑釁,美日兩國聯手。2021年3月1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Austin)、日本外務相茂木和防務相信介在日本東京舉行美日安全磋商委員會會議。雙方重申,美日兩國將進一步加強同盟關係,美國堅定不移地致力於通過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各種力量保衛日本。

中共的南海舉動引發鄰國不安

2021年4月14日,菲律賓再次向中共提出外交抗議,指責中共聚集了240多艘中國民兵船在有爭議的惠特森礁周邊海域進行非法捕魚,認為中方此舉對菲方航行安全構成威脅。

2016年7月12日,在中方缺席的情況下,仲裁庭公布仲裁結果,支持菲律賓在此案相關問題上的幾乎全部訴求。仲裁庭5名仲裁員一致裁定,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中共對南海自然資源不享有基於「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利。仲裁庭還認定中共在南海的填海造陸「給環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並要求中共政府停止在南海的「活動」。

中越關係也很緊張。2014年以來,越南多次以中國將深水油氣田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部署到有中越爭議海域為由,派出軍艦在海上攔截和騷擾中方施工。為此,越南境內還多次發生了大規模的反華抗議,和針對中資企業的暴力攻擊,造成多人死傷。

中共軍機擾台引發台海危機

自2016年起,中共把軍機、軍艦環繞台灣島巡航視為常態化。中共稱此舉是對台獨所展開的實戰化軍事訓練。中華民國陸委會稱此舉是針對台灣的軍事挑釁與騷擾。據台灣國防部統計,僅2020年,中共軍機騷擾台灣就超過了380架次。

隨著中共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增強,台海可能成為引爆美中戰爭的導火索。近來美國、澳大利亞智庫及學界都對此議題有許多討論,美國總統拜登更是在與習近平的通話中,直接表達了對中共在台灣、香港及新疆等地所作所為的關注。

2021年初,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在一項調查中,首次將美中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爆發嚴重危機列為全球潛在衝突的最高級別;今年2月,路透社也有專家警告說,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熱點。

中共正在把中國推向戰爭邊緣

4月23日,習近平專程趕到了海南三亞,參加海軍三艘新戰艦的交艦儀式。目前,中共的2艘航母都被調入南海,還有之前轉到海南進行海試的075型兩棲攻擊艦。這次,中共的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被命名為海南艦,正式交付給海軍,配屬南海艦隊。

事實上,中共所謂打造藍色海軍,包括航母、兩棲攻擊艦等,都屬於進攻型武器,並非用於近海防禦。中共的軍事擴張幾乎與國防無關,而是迫不及待地對外擴張或與美爭霸。

中共叫囂武統台灣的同時,又在南海與美軍高調對峙,也不斷威脅東南亞各國,威脅著世界各國在南海航道的安全;如今中共還在東海挑釁美日安保體系。

中共為了煽動民族主義,一直在國內隱瞞事實真相,把國際社會被迫對抗中共的舉動,說成是反華,不斷混淆概念,還以「祖國統一」、「鞏固國防」等作為幌子,在國內實行全民備戰。可事實上,是中共企圖稱霸世界,正在把中國推向戰爭邊緣。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明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