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恩濟之人 心存慈念的老翁和書生

文/杜若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4月27日訊】明朝大道張三豐,在世間大顯神跡。很多王公貴族都想一覽真人仙風,爭相發出邀請。但若是無緣,即使與真人對面而行,世人也難識真仙真容。對於有緣人,那滿腔的仁慈善念,謹慎誠敬的心地,也會意外地得到高人的恩濟。

明朝有位朱生,天性仁慈孝順。有一天,他忽然得了眼疾。物在對面咫尺,卻也看不見。他朝夕敬拜上天,希望能得到上天的憐憫。

金色神人入夢 傳賜醫眼妙方

不久之後,他夜裡夢到一位金色神人,長髯如㦸,道貌飄然。神人招喚朱生到他跟前,說:「孩子,你心地忠誠,為人謹慎誠敬,我有一個妙方賜給你,只要往眼睛一點必會使你眼睛復明。」

夢中,神人告訴朱生所需藥材和配方比例,即「好硝石一兩,盛入銅器中熔化,經『水飛法』處理過的黃丹二分,片腦二分,用銅匙急抄入罐內,收好」。每次往眼裡點上少許,效驗猶如神助。

朱生醒來,對夢境仍記憶猶新,就按照神人的叮囑,進行調治,果然藥到病除,眼睛恢復了視力。他感念神人慈悲庇護,無以回報,就對著天空焚香,竭誠地禮拜,叩謝神人。

後來,朱生來到兗城,途徑張三豐仙觀。於是進入觀內瞻仰。忽然驚見張三豐塑像竟與夢中所見那位神人,無論儀態,還是裝束,竟然沒有差別。

朱生頓感震驚,恭敬地站在神像前。他發願將神人傳下的藥方,傳給世人。如今,那道藥方被大醫家李時珍載入了《本草綱目·金石之五》中。

老翁滿腔慈念 得高人賜珠相助

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年─1464年),劍州有一位老翁,每天在街市上賣角黍(角粽)為生。當他看到走得疲乏且飢餓之人經過,會隨手取出一包角黍,送給對方,且分文不取。

辛辛苦苦做角黍,本就是為了謀生。為何老翁還時常免費相送呢?有人很不理解,於是問他原因。老翁說:「他們都是長途跋涉,行走疲勞之人,腹中飢餓難耐。我每天賣角黍,也只求個本錢,雖然少些利,也足夠了。將多餘的角黍送給人,只是一點小惠罷了,何足掛齒?」

一天,眼看日色快到黃昏,角黍不能再賣了。忽然出現一位道人,從老翁面前走過,乞求給予一包角黍,老翁就遞給了他。道人吃完,又懇求要一包,老翁又遞給了他。如此幾十次,老翁都遞給了他。

道人大笑著說:「老翁眞是慷慨之人!我沒有其它方術,袋子裡倒有一枚紫色的珠子。老人家,您可拿回家,放進甕子內。隔一夜打開來看,其中必有奇妙。」說罷,道人交給老翁一枚紫珠,就飄然而去了。

老翁帶著珠子回到家,按照道人的話去做,將珠子放進米甕中。當時米甕空空如也,並沒有糧米。不料,次日早晨老翁打開一看,甕裡竟然盛滿了穀米。老翁笑著說:「道人所說的奇妙之事,原來是這樣啊。」於是取米作角黍,賣三分,施七分。隔天再打開米甕,穀米又滿了。老翁每天照常做角黍。人們得到他的恩惠,都嘖嘖稱善。

久而久之,老翁感到詫異不安,於是倒出米甕偷偷地查看,發現裡面的紫珠不見了。繼而,米甕也不再生米了。

他日,道人又現身了。他向老翁自報名號,問道:「老翁您施惠已多,願意出世修道嗎?」然而老翁並沒有修道的意願,於是張三豐就取出一粒藥丸,叮囑他說:「吃下這粒藥丸,日後您定當更加長夀。」老翁當即吃下藥丸,頓覺全身肺腑全淸。老翁活了有上百歲,一天他端然而坐,安祥而逝。

圓通子評價說:「可惜這位老翁不求仙道,然而他有滿腔仁慈之念,也應當長享高壽啊。」@*

事據《張三豐先生全集》卷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