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4月15日訊】鉀是人體內重要的營養素之一,缺乏它會導致無力、疲倦、失眠、頭暈、肌肉抽筋等症狀。我們常吃的食物都有鉀的存在,並不容易缺乏,但有幾種情況仍會缺鉀。
很多人都知道,喝紅豆水可以消水腫,因為它含有豐富的鉀。我們的身體有留鉀排鈉的機制,體內鈉多,水分容易滯留體內,鉀可以幫助排出多餘的鈉。
其實,鉀參與身體許多作用,它對神經傳導、肌肉收縮、體液平衡、身體廢物與毒素的代謝、心跳控制及血壓平衡都有重要的影響。高血壓患者一定常聽到,吃含鉀食物有助降血壓。
當體內的鉀流失,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營養師的餐桌」顧問營養師梁家瑋指出,電解質如果稍微不平衡,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但若差異較大,依缺乏嚴重度會有不同症狀出現:
● 心悸、心律不整、頭昏眼花:此時,缺鉀程度最嚴重,影響到全身性的循環。鉀是調控心臟循環的重要礦物質。
● 腸胃道症狀:代表中度缺鉀,導致胃腸蠕動減慢,消化功能紊亂。人們會感到胃口變差,嚴重一點會有噁心、嘔吐、脹氣、便秘等症狀,
● 疲勞、情緒不穩、失眠。這些是輕微缺鉀的症狀。鉀在神經肌肉傳導上具有重要作用,輕度缺乏會影響肌肉和情緒穩定。
當鉀影響到肌肉,可能會出現疲勞虛弱、肌肉無力、抽筋、反應遲鈍;影響到神經,可能出現情緒不穩、焦慮煩躁、失眠等症狀。
容易缺鉀的情況:偏食、常大量流汗
食物普遍含有鉀,正常飲食不容易缺乏,一般人最多是輕微鉀不足而感到疲勞、沒精神。梁家瑋表示,只有極度偏食的人才可能嚴重缺鉀,例如時常外食,都吃炸雞、Pizza等精緻食物,較難攝取到足夠的鉀。
鉀是經由尿液、汗水排出體外,大量流汗、嘔吐、腹瀉時,鉀會被排出。如果是從事勞力工作或是平時運動量很高,會大量流汗的人,及嚴重嘔吐、腹瀉者,要留意鉀及其它微量礦物質的補充。
補鉀飲食:多食用蔬果、少吃太鹹的食物
富含鉀的蔬果很多,如深綠色蔬菜、山藥、地瓜、南瓜、芋頭、豆類、香蕉、草莓、榴槤、柑橘類水果、西瓜、葡萄等等。
香蕉是人們熟知的高鉀水果,以100克為單位,香蕉含鉀368mg,其它如榴槤有440mg、菠菜510mg、白莧菜507mg、芋頭500mg、紅莧菜445mg、南瓜426mg,鉀含量皆比香蕉高。
但香蕉一條超過100克,且食用方便性高,高鉀蔬菜的缺點是烹煮時,鉀會流失一些到湯汁裡。
人體的機制是留鈉排鉀、留鉀排鈉,當攝取的鈉越多,就會減少對鉀的吸收。如果飲食偏重口味,吃重鹹,身體就不容易留住鉀,而是將它排出體外。另外,肉類雖然有鉀,但也含有鈉和較高的脂肪與熱量,不是補鉀的首要選擇。
梁家瑋指出,鉀是體內不容易留存的電解質,排出率高,正常情況不會有食用高鉀蔬果造成高血鉀的症狀,除非腎功能有問題,例如慢性腎病。也因為鉀不容易留住,就算特別補鉀,還是會被排出,所以只要均衡飲食,就是最好的「補鉀」方式。
高血壓患者除了吃含鉀食物,幫助調控血壓,還可用低鈉鹽來代替普通的食鹽。因為一般的鹽是氯化鈉,低鈉鹽是氯化鉀,以低鈉鹽來料理可以控制鈉的攝取,並補充鉀,有助穩定血壓。要留意的是,有些高血壓患者會合併慢性腎病,就不適合用低鈉鹽。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