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4月19日訊】在人們的印象裡,史前生物恐龍是一種體型龐大的猛獸。正因為如此,外國科學家給它起了個希臘文拼湊起來的名字「恐怖的」(deinos)「蜥蜴」(sauros),中國人把它簡化翻譯成「恐龍」(dinosaur)。
沒有人見過活的恐龍到底長什麼樣子,科學家只能從化石數據推理造出模型。從給它們起的名字,到影響力巨大的電影《侏羅紀公園》,都把恐龍描述成凶猛的怪獸。
最近,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古生物藝術家尼科爾斯(Robert Nicholls)和古生物學家溫特(Jakob Vinther)根據化石分析數據,造出了一隻鸚鵡龍(Psittacosaurus)的模型,沒想到模樣卻是如此可愛。
矮胖墩兒(Pudgy)
鸚鵡龍是一種食草恐龍,體型和現在的拉布拉多犬差不多大。尼科爾斯和溫特合作,根據幾十年前在中國出土的一具鸚鵡龍骨骼化石造出一個模型:有著鳥類一樣的喙狀嘴,扁平的頭頂,左右兩頰上長著兩個犄角,一對圓溜溜的眼睛——他們給它起名矮胖墩兒(Pudgy)。
溫特告訴新聞網inverse說,這個恐龍模型是至今為止「準確度最高」的一個,「它看上去如此真實,我們真的感到很震驚。」
尼科爾斯說:「如果還原的模型看起來非同尋常,或者和想像的不一樣,這是好事,說明我們不是按照固有的觀念構建模型。」
這隻編號為SMF R 4970的鸚鵡龍骨骼化石保存得很好,上面甚至保留了一些皮膚和羽毛這類的軟組織信息。它很可能在白堊紀(Cretaceous,距今1.45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沉到淡水湖底部。湖底的環境保存了它的部分軟組織,比如它的尾脊看起來像豪豬的鬃毛,特別是一些黑色素囊,幫助科學家了解這隻恐龍真實的顏色信息。
尼科爾斯是一名出色的古生物藝術家。溫特對他的作品評價說,不像博物館裡常見的僵硬的模型,也不像電影《侏羅紀公園》裡面看到的猛獸,尼科爾斯還原的古生物作品更加栩栩如生。「他能夠在準確的科學數據基礎上,賦予它動態的真實性。」
泥坯模型的森林之旅
溫特說,這些動物在一億多年前已經死亡,要恢復它們樣貌的細節很大程度上靠想像力的發揮。可是他們這次打造的三維模型,在基於這副骨架化石所有真實數據的基礎上,融入了古代藝術家尼科爾斯(Robert Nicholls)的傑作,並在真實的自然環境中進行驗證。
「與其『編個理由』解釋一隻動物為什麼長這個樣子,我們不如(在實際環境中)進行嘗試和展示。」溫特說。
他們先造出一隻泥坯版本的模型,對它身體的斑紋有了一套設想。溫特和尼科爾斯帶著這隻灰色的模型特意去了一趟森林。在森林裡,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在模型上投下斑駁的陰影,和他們設想的身體花紋完全一致,由此證實了這種恐龍是生活在森林環境的推測。這項發現2016年作為一份研究發表。
身體反蔭蔽顏色布局
這隻鸚鵡龍的化石幸運地保留了一些微小的色囊,尼科爾斯解釋說,從它們橢圓的形狀判斷,應該是紅棕色。基於這一點,尼科爾斯造出一隻紅棕色、上面帶些黑色斑點的恐龍。
經過兩個人反復討論,矮胖墩兒的形象終於一點點地被拼湊出來。當整個模型完成的時候,他們發現它的鱗片顏色有著反蔭蔽(countershading)布局。這是動物保護色的一種類型,通常是身體上半部顏色較深,下半部逐漸變淺。擁有這樣的顏色分布,在森林這種地方生活的時候,在陽光下它們看起來不顯眼,起到隱蔽的效果。
可愛的堅持
尼科爾斯說:「關於我們是否應該保持它如此可愛的風格,有的人持不同意見。可我認為,世界上就是有很可愛的動物。我們不應該抱著舊觀念不放,認為恐龍全是怪獸。它們並不是。」
現在,世界上共有兩隻「矮胖墩兒」:一隻在英國王家鑄幣局,另一隻在尼科爾斯的家裡。尼科爾斯表示,隨著研究的進展,化石裡面還有如此多的信息可以提取,為了讓矮胖墩兒保持「準確度最高」的桂冠,他必須不斷根據最新的發現對它改進,使它不斷更完善。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