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5000年 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 你到底在哪?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4月15日訊】本次人類文明已經延續了5000年之久,從古老的四大古國開始,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公元前三世紀,古希臘和羅馬帝國出現斯多葛學派,認爲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系內有7顆行星各自在不同的距離圍繞著地球轉,其中依次爲月亮、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此後的千年,人類就是在一次次修正中走過了探尋宇宙的道路,確定了我們太陽系內的各大行星與行星各自的衛星。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太陽系內的第九大行星。

在望遠鏡發明之前,1543年,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提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像其他行星一樣,都繞著太陽公轉,依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而月亮最終被確定爲是地球的衛星。

隨後在18和19世紀的兩百年間,人類依次發現了天王星和海王星,至此,人類經過了兩千年的時間終於集齊了太陽系的八大行星。1924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提出的研究證明,仙女座的大漩渦星雲位在我們的銀河系之外,而它本身也是一個與銀河系相似的星系,這是現代對宇宙整體觀察研究的開始 。隨後,美國天文學家克萊爾湯博在1930年發現了冥王星。

早在1914年前後,美國科學家帕西瓦爾·羅威爾和威廉·亨利·皮克林曾預言了在海王星的外側還存在著太陽系第九顆大行星,這顆神祕的第九大行星又被稱爲X行星,應該與地球的體量相當。當年,湯博利用閃視比較儀,有計劃的在不同夜晚巡天拍攝的同一天區星空的照片比較,以尋找在背景星中移動的天體;在1930年2月18日利用在當年1月18日與23日在雙子座天區拍攝的兩張照片發現冥王星。由於當年的計算誤差,認爲冥王星的大小與地球差不多,因此當時認爲它是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1930年5月1日正式命名爲冥王星併成爲第九大行星。

1992年,人類在柯伊伯帶發現的一些質量與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體,這些神祕的天體挑戰了冥王星的行星地位。這裡我們需要理解,太陽系的行星定義,那就是這些天體本身必須是近球體,而且圍繞著太陽轉,同時它們的質量需要足夠大,達到能夠「清除」近似軌道上的其他天體。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質量比冥王星質量多出27%,因此冥王星卸下了行星光環,被降級稱爲矮行星。

因此21世紀初夜,太陽系內已發現的行星只有8顆。但是人們對於那顆神祕的X行星依舊充滿了興趣。前沿的科技人員也沒有放棄對它的尋找,黑暗的星空,它是否真的存在呢?

1820 年,法國天文學家阿列西·布瓦爾(Alexis Bouvard)差點就成爲了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發現行星的人。 他當時在用原始的星表追蹤夜間天王星劃過天空的位置, 然而天王星似乎特別的「調皮」並沒有像他預測的那樣勻速的圍繞著太陽轉。 有時它轉得很快,有時又轉得很慢。反反覆覆20年,布瓦爾一絲不苟的追蹤天王星,但是這顆不省心的行星就是不按照他預測的軌跡運動。直到1840年,科研人員才猛然的意識到,一定是有一個遙遠的巨大行星, 剛好躲在天王星軌道後面的黑暗處, 影響著天王星的運行速度,有時推著它,有時又會拽住它, 減慢它的運行速度。

當年布瓦爾內心的崩潰又重新回到了現在前沿的科技人員,因爲人類能看到這些相距遙遠的巨行星之間的重力效應,但是咱就是找不到它!!在過去的 163 年裡, 數十位天文學家利用軌道偏差來預測太陽系中是否存在新行星,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帕西瓦爾·羅威爾 。

2003年,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布朗宣佈發現了太陽系迄今距離地球最遠的天體——塞德娜,小行星編號爲90377。這是一顆外海王星天體,它圍繞太陽的公轉周期根據現在的計算應該是 11,400年。所以它繞太陽轉一圈得花費人類兩個文明歷史的全部還多1000年!!它的軌道離心率也堪稱是太陽系第一,近日點與遠日點分別爲76天文單位以及937個天文單位。預計,下一次它轉到近日點爲2076年,即使是這樣,太陽懸在它空中的亮度也只比滿月明亮100倍而已。塞德娜的發現讓科研人員明白了,太陽系遠比咱們已經發掘的要大得多!!

目前布朗和他的團隊仍然相信X行星的存在,並預測這顆行星應該很大,大小應該是地球的6倍,算得上是系內第五大行星,但是也很遺憾,它太遠了。它所在的位置可能比海王星還要遠十五倍,這也就意味著它的亮度比海王星還要微弱五萬倍。不知在未來的某地的某個天文學家是否會發現一個微弱的光點緩慢的在天空中移動, 然後得意洋洋地宣佈一顆新行星的發現,而且可能還不是我們太陽系中真實存在的最後一顆行星。

(轉自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