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2萬億基建計劃惹爭議 川普:史上最大經濟創傷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4月01日訊】週三(31日),美國總統拜登推出2萬億美元基礎設施計劃。該計劃將大幅增加企業稅,以便獲得資金來源,從而引發就業擔憂。前總統川普(特朗普)和共和黨人對此予以譴責。

大紀元報導,拜登3月31日在匹茲堡(Pittsburgh)說,「這是美國一代一次的投資,不同於我們所見過或做過的任何事情,」「它的規模很大,也是大膽的,是的。而且我們可以完成它。」

基礎設施計劃的重點內容

這份2萬億美元基礎設施計劃將6210億美元投入到橋梁、道路、公共交通、港口、機場和電動汽車發展等交通基礎設施中;向美國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4000億美元的護理資金;為改善飲用水基礎設施、擴大寬帶接入和升級電網注入3000多億美元;投入3000多億美元建設和改造經濟適用房,同時建設和改造學校;為美國製造業、研發和就業培訓投資5800億美元。

基於拜登政府的目標,該基建計劃希望能改造20,000英里的公路和高速公路,並修復10,000座橋梁。該計劃呼籲到2030年,在全美範圍內打造一個500,000輛電動汽車充電裝置的全國性網絡,並取代50,000輛柴油發動公共交通車輛。

此外,政府希望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美國人建造或修復50萬套房屋,並更換飲用水系統中的所有鉛管。該計劃還旨在提供通用的、負擔得起的寬帶服務。

企業稅將大幅增加 引發就業擔憂

這項基礎設施計劃將大幅增加企業稅,以便獲得資金來源。這包括將美國企業稅從川普政府2017年稅收法案設定的21%提高到28%,取消所有化石燃料行業的補貼,並對公司用於向投資者報告利潤的收入設立最低稅率。

民主黨對拜登的基礎設施計劃表示歡迎。民主黨眾議員布倫達•勞倫斯(Brenda Lawrence)在推特上說,拜登的計劃是變革性的,包括修建道路、橋梁和交通系統;提供安全、清潔的飲用水;廢除鉛管;創造高薪就業等。

但業界人士擔憂,為企業增稅會阻礙創造就業和刺激經濟增長。

「政策制定者應該避免為創造就業和經濟增長製造新的障礙,尤其是在經濟復甦期間。」商業圓桌會議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書亞•博爾滕(Joshua Bolten)週二表示。

川普週三針對這個基建計劃將引入新的稅收發表聲明說,這將導致「歷史上最大的自殘經濟創傷之一」。

他說,如果這個基建計劃被允許通過,「結果就是將會有更多的美國人失業,更多的家庭破碎,更多的工廠被遺棄,更多的行業被摧毀,更多大街的店鋪關門——就像4年前我接任總統之前一樣。」

共和黨人擔心拜登利用基礎設施計劃推動「綠色新政」

拜登的這一計劃將面臨明顯障礙。共和黨人反對大幅增稅,溫和派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也對政府的大筆支出可能引發過高債務問題表示擔憂。

「他們想進行另一個大規模的支出法案,這將包括額外的債務,還包括大幅增稅」,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週二(3月30日)在當地的一次活動中說,「我認為這個新的民主黨政府的方向是錯誤的。」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共和黨參議員凱文•克拉默(Kevin Cramer)表示,他願意與民主黨人就某些措施合作,如擴大公路信託基金或放鬆法規以降低交通項目的成本,但他補充說,他認為,拜登的基礎設施計劃實際上已經超過了基礎設施。

他擔心,這一計劃將被用來作為實現民主黨的氣候和稅收等政策的黨派目標工具。

共和黨人表示,他們希望該方案將側重於道路和橋梁等核心基礎設施的需求,以及如何支付所需費用,而不是充斥著「綠色新政」(The Green New Deal)或拜登的氣候變化議程中的內容。

上週,共和黨人表示,他們反對拜登政府的基礎設施提案的成本,並警告,不要將交通基礎設施的核心優先事項從該計劃中刪除,而將重點放在氣候變化和所謂的「社會正義議程」上。

共和黨聯邦眾議員肯•巴克(Ken Buck)週三發表推文說,拜登的基礎設施計劃將帶來加稅;增加國家債務;實行(民主黨的)綠色新政政策;取消就業;推進左派激進的種族議程。

共和黨眾議員米歇爾•菲施巴赫(Michelle Fischbach)週三也發表推文說,拜登總統的「基礎設施」計劃將增加稅收,扼殺就業,並創造大量新的官僚體系來資助他們的綠色新政項目。菲施巴赫還說,民主黨人想要數萬億的新支出,他們將為實現這一點而對家庭、小企業、農場和退休人員加稅。

共和黨參議員約翰•圖恩(John Thune)此前在一個聽證會上曾對拜登政府的加大支出所帶來的債務問題表示擔憂。他說:「什麼時候我們會達到事情開始崩潰的臨界點?這才是我真正關心的問題,沒有任何一個黨派的人在真正談論這個問題。」

一些經濟學家擔心美國的債務風險。他們認為,高額的債務會抑制經濟增長,導致更多的債務。

「我們應該非常擔心」,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阿提夫•米安(Atif Mian)此前對《華盛頓郵報》說,「我們正在談論的債務水平肯定是現代史或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我們絕對處於一個臨界點。」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