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美國卓異主義vs中國共產主義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Robert B. Chernin撰文/孫洐源編譯

美國卓異主義(又稱美國例外主義,American exceptionalism*)與中國共產主義之間的碰撞將定義21世紀。勝者很可能決定未來一百年(甚至更遠)的全球格局。

美國卓異主義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經常使用但很少被定義的術語。它的核心是關於個人自由和一套共同的價值觀。但是,這些價值是什麼,是什麼讓它們成為美國獨特經驗的精髓?美國的制度真的與其它所有國家不同嗎?要想真正了解美國卓異主義是什麼,首先必須了解它不是什麼。對於這一點,沒有比中共國更好的例子了。

中共宣稱自己是「人民」的共和國,然而它「為人民」的概念與我們的截然不同。中共政權是通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建立起來的,是一個由中共政黨全面控制的,自上而下的極權治理體系,與美國卓異主義的核心價值相敵對。

中國共產黨幾乎控制了其公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從你可以在哪裡工作到你可以有多少個孩子。其最顯著的特點是,無論中共發出什麼指令,人民都要無條件地服從。中國大陸的普通百姓除了做一個聽話的順民,聽從政府的命令之外,還能做什麼呢?否則他們就有可能落得個被失蹤或被送進集中營接受「再教育」的下場。

一件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共對美國發動了一場新冷戰。中共的金錢和影響力現已滲透到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經濟上,中共擁有1.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它直接或間接地控制著超過2400家美國公司,這些公司跨越我們最重要的行業,包括金融、科技、農業和製藥。

正如我們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了解到的那樣,美國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同樣,幾乎所有導致數十萬美國人喪生(並給數千萬美國人帶來重大傷害)的芬太尼(阿片類藥物)也都產自中國大陸。

同樣的影響也體現在教育、媒體和娛樂領域,中共的資金被用來影響美國人所學、所聽、所看的內容和信息,並影響著我們所不知道的內容。

中共最近在對美國的冷戰中又開闢了一條新的戰線。就在剛剛過去的一週,中共在推出世界上第一本數字COVID-19護照之後,又開始遊說世界衛生組織(WHO)任命它為全球新冠病毒護照系統的負責人。這樣一個系統的結果將是一個全球性的,由中共主導的極權監控體制,其影響是無比可怕的。

對比中共的價值觀,美國卓異主義以三個基本的核心價值為中心:個人主義,意志自由和承擔個人責任。

首先肯定的是我們的個人自由來自於自然法則,而不是來自政府,即按自己的選擇而說話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向神祈禱的自由,以及與家人和朋友聚會的自由而不擔心政府干預。

第二是道德上的要求,我們都有責任互相幫助,而不是因為政府告訴我們必須如此。

第三,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政府的執政合法性來自於被統治者的同意,這也體現出一種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治理體制。是這些共同的價值觀和基於猶太基督教的信仰根源才使美國與眾不同,與世界上任何其它國家都有著獨特的區別。

美國是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民主憲政共和國(美國從來沒有實施過那種「簡單多數的民主制度」),這是有原因的。

這一切的核心是三權分立、制衡制度、最重要的是以美國卓異主義為代表的理念——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保護少數人的自由和權利不受多數人意志的影響。

而中共試圖領導的世界是一個由一黨專制和政府極權控制社會所定義的世界,與美國的價值觀完全相反。

因此,除非我們願意認識到中共是一個威脅到美國生存的政權(就如同美國在20世紀針對蘇聯那樣)否則美國沒有希望在這場意識形態史詩級的碰撞中獲勝。

如果美國有任何取勝的希望,就需要重新關注曾經幫助我們成為自由世界領袖的內容——美國的卓異主義,並重新關注這個國家的建國之本——自由和其它一系列共同價值觀。

美國卓異主義對決中國共產主義的歷史按慣例將由勝出的一方來書寫,希望到時我們是書寫歷史的一方。

*譯註:American Exceptionalism即美國卓異主義(又譯美國例外主義或美國特殊主義)是指美國與其它國家擁有在本質上不同的理念,這源於美國從1776年美國革命中脫穎而出,並發展出一種獨特的美國意識形態,簡稱「美國主義」。

這種意識形態的基礎是自由,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個人責任,憲政共和,代議制民主和自由經濟。這種意識形態常常被稱為「美國例外主義」,該詞為法國政治歷史和思想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於1831年首創 。在另一種定義下,美國通常被視為在體制上優於其它國家或具有領引世界的獨特使命。

原文American Exceptionalism v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羅伯特·切爾寧(Robert B. Chernin)是美國教育與知識中心(American Center for Education and Knowledge)的主席。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