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李克強再講大實話 暴露習近平三大尷尬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12日訊】11日中共人大閉幕會上,李克強在兩個小時的記者會上,透露出一些「大實話」,引發輿論關注。有分析認為,李克強的大實話暴露習近平的三大尷尬

每年的中共人大閉幕會,一般都由中共國務院總理回答記者提問。去年的人大記者會上,李克強爆出中國六億人口月收入僅千元的實情,讓習近平臉面無光。

外界認為,今年由於中共建黨百周年,再加上習近平為爭取連任進一步集權,而李克強的總理權力卻被削弱。這使的李克強在記者會上已經沒有任何個人的發揮餘地。

不過,在長達兩個小時的記者會上,李克強也有意無意的說了不少大實話,這更突顯了習近平的尷尬

時政評論員鍾原在《大紀元》刊文說,按照中共的規矩,作為中共總理,李克強在人大會議上做報告,自然也就成了出席記者會的不二人選。但這也成了中共總書記一大尷尬。

作者認為,作為一號人物的習近平此時沒法亮相,主要因中共都覺得不合法。總書記無法出席兩會記者會,實質是大尷尬。

而李克強出席記者會,是否能完全按照總書記的思路回答問題,近年成為記者會的最大看點。中共總理不是機器人,他也要試圖保持權威和形象,回答問題不可能100%照本宣科,有時不得不講些實話,這也恰恰是總書記擔心的。

文章認為,習近平有三大尷尬:一,總理李克強若露臉、博得好評,習自然沒法高興;二,李若不同調,馬上會引發熱議,讓習難受;三,李若言語出格、甚至出錯,習同樣面上無光。眼看著李出場,習卻不能100%駕馭,也讓習尷尬。

文章說,習還有更具體的「尷尬」。一般一號人物負責對美外交,二號人物不參與,但記者會上卻需要回答美中關係問題,特別是當前的敏感時刻。外交部在國務院之下,直接由習掌控,但李在記者會上無法迴避外交問題,習近平同樣鞭長莫及。

作者說,此次人大記者會上,在台灣、香港、美中關係、病毒溯源等問題上,李克強重複了套話,卻避開了極端的說辭;面對自己主管的經濟、民生問題等,李有所發揮,也講了一些實話。

記者詢問疫情導致的就業、收入變化,以及人口老齡化和消費需求問題,李克強沒有直接回答,但他舉例時有意無意地說了實話。

他說,疫情後「我到地方考察,看了不少店鋪,在一個小店,店主跟我說:3個月沒有營業了……在場的20多位員工都說:店裡管吃管住,不讓我們下崗」。

文章說,過去的一年裡,李克強一直在強調扶持中小微企業,他舉例應該是想證明,中共補貼了企業。但他沒透露20多人到底算就業,還是算失業?李還說,看了不少這樣的店鋪,既然如此,GDP增長2.3%從何而來?

李克強也提到,2021年僅「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09萬人」「還要為兩億七八千萬農民工提供打工的機會」。鍾原說,這表明,連「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都無法全部就業,農民工又會怎樣呢?

作者認為,李克強試圖解釋,「現在中國的靈活就業正在興起,已經涉及到兩億多人。有的人一人打幾份工。」這等於再次變相證明,中國差不多有兩億多人處於失業狀態。

另外,李克強回答科技「卡脖子」問題時說,「科技要自立自強……這和國際合作、同行交流是並行不悖的……封閉不會有前途,斷鏈對誰都沒有好處。」

作者說,李克強這句話基本上也把科技「創新」的老底揭穿了。

李克強還說,「民生方面的事很多,我們要在發展中持續改善民生」。

作者認為,李克強沒有說,中國實際並未真正脫貧,但他舉例時也勾勒出了中國農民生活的窘境,所謂的脫貧、振興農村不過都是虛假的口號。

5日,中共人大會議開幕式,李克強做政府工作報告時,也談到脫貧問題,他強調,要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分層分類加強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脫貧。

李克強的「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脫貧」言論,與外界批評習近平大搞政治、運動式脫貧一致。當時有報導稱,這是李克強太緊張讀錯了字,但也有人質疑李克強有意把「返貧」讀成「脫貧」。

不少大陸受訪民眾揭露,疫情之下,中國社會底層民眾的困難加劇,官方宣布全國脫貧,基本屬於自欺欺人,就是宇宙級笑話,一些家庭只能勉強維持溫飽。

(記者李芸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李泉)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