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習近平20大前集權 處理香港後將是台灣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09日訊】中共兩會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涉及港台部分的大方向,被外界解讀為「急港緩台、促統促融」。政協主席汪洋則宣稱,對台繼續打壓。有台灣學者認為,習近平二十大前集權,處理完香港後,接下來處理對象將是台灣。

中國外長王毅7日在記者會上強調,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峽兩岸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大勢所趨,中共在台灣問題上沒有妥協餘地,沒有退讓空間。他威脅,中共有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等。

同日,汪洋參加了兩會人大的「台灣代表團」審議,也聲稱對台繼續打壓,台海形勢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始終在中共這邊。除了強調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的論調外,他還聲稱要遏止台獨分裂活動等。

李克強5日在人大會議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說,要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等。

李克強還在工作報告中提到港澳問題。他說,要繼續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並堅決防範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

香港《蘋果日報》說,李克強的講話被外界指為「急港緩台、促統促融」。

報導引述台灣學者分析說,今年是中共黨慶百年,明年是中共二十大,若無意外的話,今年到明年主軸是對內維穩,對外政策兩大主軸是「美中關係」、「對美國劃下對台政策底線」。

分析還稱,北京在處理完香港後,接下來處理對象將是台灣。在2021至2022年基礎完善後,2023年開始,北京極可能對台進行一連串鋪天蓋地的打擊。

3月8日,台灣民間智庫「國策研究院」召開「中共兩會、兩強與兩岸」座談會,探討中共兩會後兩岸關係的變化。

學者:北京採取急港緩台政策

淡江大學教授張五嶽在座談會表示,從汪洋、李克強和王毅的講話看來,北京對台將堅持一中反獨、一中促融、一中促統三個原則。

他認為,北京基本上有幾點考量,突顯它的所謂戰略地盤,突顯它操之在己,滿足它內部民族情緒的高漲的情緒,而且某種程度的殺雞儆猴。

至於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他認為從王毅的講話顯示,北京仍然堅持和平統一,以及必然要統一沒有任何妥協。而中共對港澳台是一體的,從過去一年的做法顯示,北京採取急港緩台政策。

張五嶽說,因此兩岸關係當中可以看到未來的趨勢,透過機艦繞台,相信這一定會常態化。機艦繞台如何強化,取決於台灣內部情況,取決於美台關係。美台關係有進展,台灣關係上是不是讓北京感到利於一個是強化的,否則就照表操課。

他認為,所謂一中促統,未來的社會經濟融合發展,一定是北京的重中之重。而北京所謂的促談促統,相信北京也認為,這個議題不可能長期不提。

參加座談會的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國策院執行長郭育仁說,中共已修訂《海警法》,執法對象是日本漁船,以後在東海幾乎等於中日共管釣魚台周邊海域。日本面對中共的挑戰,基本上是無能為力。

郭育仁說,在南海北邊區域,中共有可能進一步劃設防空識別區,威脅台灣安全狀態,逐漸「無效化」台灣海峽中線,這從去年就已經開始,中共軍機飛越海峽中線挑釁。

2020年以來,中共病毒疫情擴散全球後,北京為轉移國際視頻,不斷對台施壓。在軍事方面,中共派出飛機和軍艦威脅台灣。兩週前,中共戰機還在南中國海台灣控制島嶼附近軍演,迫使台灣戰機緊急升空示警。

在經濟方面,中共海關近期宣布因多次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暫停台灣菠蘿(台灣稱鳳梨)輸入中國,被外界視為是中共對台灣的政治打壓。

學者:台灣安全環境越來越複雜、險峻

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在座談會上說,中共國防預算從去年6.6%,上調至今年的6.8%,可定調為「小步快跑」,並用軍事工業帶動「內循環」,策略是強兵兼富國。習近平2012年上任以來,中共軍事預算增加兩倍。

蘇紫雲認為:「錢袋子穩定槍桿子!」隨著中共整體國防經費的增加,中共軍隊的生活費總額也增加,可見習近平著力改善軍人待遇,其穩住軍心、掌握軍權目的至為明顯。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在座談會認為,今年的「兩會」是明年中共20大的起手式,習近平會在此之前鞏固權力,最終達成黨總書記等於黨中央的目標,並將集體領導概念虛有化。

國策研究院院長、前外交部長田弘茂也表示,台灣夾在美中兩強之間,要維持政治和經濟平衡並不容易。兩岸在軍事安全、政治外交潛在危機,雖然還沒有到達軍事對抗的層級,但並不代表不會擦槍走火,應考慮是否建立危機管控通道或機制。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研究員蕭琇安指出,習近平上台後提出非常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項目,就是要建立「海洋強國」,習近平將建設海洋強國與「實現中國政策的社會主義」,還有「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重要性結合在一起。

她提醒,南海發生衝突的機會與風險提升,雖然現階段美中都無意挑起正面衝突,但是中長期甚至在可預見的未來,不能排除中方利用機會窗口,在適當時機下,會以所謂的「美國挑釁合法性」來行使自衛權,或者以執法或維護主權為由,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產生擦撞。

蕭琇安說,特別是所謂「灰色地帶」操作,海上民兵、海警與這些國家產生摩擦,造成的外溢效應。美中在南海對抗時,台灣作為東北亞進入南海要塞位置重要性,這是正面的;但是台灣必須正視,所處安全環境越來越複雜、險峻。

(記者李芸綜合報導/責任編輯:范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