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法輪》提及的史前文明案例(3):海底建築

文/孔慶翔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2月26日訊】網絡上常有人問起法輪大法書籍中提及的幾個案例的真偽。鑒於網絡上並無詳細的考證,且有不懷好意的詆毀言論,混淆著人們的認識,為此,經過細緻的長期考證後,本文整理了這份較為完整的材料。

接上文:《轉法輪》中提及的史前文明案例(1):三葉蟲

《轉法輪》中提及的史前文明案例(2):刻石

三、海底建築

1968年,法國地質學家勒皮雄(Xavier Le Pichon)提出了大陸板塊理論。地球板塊之間的移動非常緩慢,通常為每年0至100毫米不等。也就是說,當前的大陸板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穩定的。

海洋的面積約占地球面積的71%。受到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人類目前只探索了約5%左右的海底。然而,在各大洋都意外發現了完整的史前建築。

(一)大西洋區域的海底建築

2001年,加拿大國際勘探公司ADC(Advanced Digital Communication)受古巴政府委託,在古巴的尤卡坦海峽進行石油資源勘測時,意外發現了距離海面650米(2,000英尺)的幾何圖形。

研究員Zelitsky和Paul Weinzweig回憶道:他們所探測的地方是海底平坦的沙質平原。當綿延起伏的平原上突然出現巨大的建築結構時,他們感到震驚和害怕。

研究人員使用特種機器人進行了深海探測。探測結果顯示,在約20公里大小的面積上分布著一座大型城市。建築物由切割成形的花崗岩組成。光滑的花崗岩有些是金字塔形的,有些是圓形的。

研究員Zelitsky對前來採訪的路透社說:「這是一個非常奇妙的結構,看起來真的像是一個大型的城市中心。」

讓地質學家不解的是:建築物所使用的花崗岩在古巴及附近的海域並不存在。更不可思議的是,如此巨大的城市能夠完整地保存在海底650米的深度。這說明該城市在沉降海底時,並未經歷大地震等地質災害。

2002年10月27日,肯塔基每日新聞(Daily News, Bowling Green, Kentucky)刊登了報導《專家稱被淹沒的古巴遺蹟可能是人造的》(Submerged Cuban Ruins May Be Manmade, Experts Say)。

報導轉述了來自古巴哈瓦那(首都)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專家分析。地質學家Manuel Iturralde在認真分析了岩石樣品、視頻和照片後說:探測出的一些圖像極其的不同尋常。(原文:We have some figures which are extremely unusual)

他補充說:我從未見過這樣的圖案,最讓我無法理解的是它所在的海底深度。如果一直以地質構造運動的最快速度沉降,到達海底2,000英尺的地方至少需要5萬年。然而,5萬年前,沒有我們已知的任何人類文明有能力建造如此複雜的建築。(原文:50,000 years ago there wasn’t the architectural capacity in any of the cultures we know of to build complex buildings)

研究員Zelitsky告訴記者,ADC公司原計劃對該地區進行載人潛水等更細緻的海底探索的計劃。但由於未得到古巴政府的許可,計劃只能取消了。

圖13:由精密的聲納繪製的部分區域。(明慧網)
圖14:由深海機器人掃描建模出的三維圖像。(明慧網)

(二)太平洋區域的海底建築
1986年,潛水員基哈奇羅‧辛卡庫(Kihachiro Shinkaku)在日本與那國島海底(與那國島の遺跡)偶然發現了一塊人工樓梯結構。

1992年起,琉球大學海底調查組和物理與地球科學系研究人員開始廣泛的調研。他們採用了潛水、三維地形測繪、水下機器人等多種方式採集數據,結果發現了體育場、雕像、紀念碑、道路、排水溝、居民區等建築,以及刻有動物浮雕的石板和各類勞動工具。整個建築群長約270米(東西方向),寬約120米(南北方向),高約26米。

通過細緻的分析,研究人員最終認為這很有可能是一處人造建築群。通過對附著在海底結構上的生物化石以及表面岩石的測定,調查組認為該建築距今至少有一萬年的歷史。而構造該建築物的砂岩,則形成於兩千萬年前。

圖15:與那國島遺址發現的人類工具。(明慧網)
圖16:與那國島海底遺蹟的人工建築。(明慧網)
圖17:與那國島海底遺蹟概覽圖。(明慧網)

(三)印度洋區域的海底建築

2001年5月,印度科學和技術部宣布,國家海洋技術研究所NIOT(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Ocean Technology)在坎貝灣的海底發現了古老文明的遺蹟。

該遺蹟被稱為坎巴特灣文化遺蹟GKCC(Gulf of Khambhat Cultural Complex)。它位於印度西海岸外20公里處,長約9公里,深約30到40米。考古發現了排列規則的房屋、糧倉、浴場、排水系統、道路和整齊排列的房間等,以及火燒過的痕跡。

印度國家地球物理研究所NGRI(the National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德國古植物學研究所BSIP(the Birbal Sahni Institute of Paleobotany)和印度位於Ahmedabad的物理研究實驗室通過碳14測定後,認為坎貝灣的海底遺蹟可追溯至9500年前。

圖18:印度坎巴特灣文化遺蹟。(明慧網)

還有很多的海底遺蹟也被發現了,比如:以色列海岸的海底城市阿特利特(Atlit-Yam)、希臘海岸的海底城市帕夫洛普里(Pavlopetri)等等。它們都具有幾乎完整的城市規劃,且有人類生存過的遺蹟。因為人類目前探索的海底不及5%,上述發現在真實存在的海底建築中還只是滄海一粟。

(四)其它海底建築

除了史前建築,人們在海底也發現了一些存在於本次人類歷史中的城市。這些城市中,有一些僅存在於古代書籍和銘文裡,幾乎消失在了人們記憶中。近代,考古學家通過對歷史文獻的研究,藉助先進的技術設備又讓這些城市的遺骸重現天日。

比如:古羅馬詩人筆下「奢侈的漩渦」、「墮落的港口」拜亞(Baiae),鼓勵性開放的邪教伊希斯(Isis)的「朝聖中心」伊拉克利翁(Thonis-Heracleion),「埃及妖后」克婁巴特拉七世的宮殿安蒂羅多斯島(Antirhodos島),「地球上最邪惡的城市」海盜之都牙買加皇家港(Port Royal)等。

這些城市都在毀滅性的地震和巨大海嘯中沉沒海底。在海底留下了大量的珠寶、金幣、精美的雕像和破碎的宮殿等。和被火山灰覆蓋的龐貝古城(Pompeii)一樣,那裡的人們曾經在歷史上擁有著極度富裕的物質,卻放棄了對正神的信仰,縱慾享樂,淪喪道德,最終隨城市一起沉沒海底。

文章來源:明慧網:《转法轮》中提及的若干案例详述(3)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