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警惕對中共體制的羨慕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Roger L. Simon撰文/原泉編譯

對川普(特朗普)的第二次彈劾審判令人厭煩,無聊透頂,其背後是已故的(精神分析學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原本可能被稱為「中國羨慕」的這種隱祕願望。

(披露:庭審除了第一個小時外,我一分鐘也沒多看。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正在進行中,儘管(網球明星)德約科維奇是最受歡迎的選手,但結果仍然遠比參議院那場惡毒的政治鬧劇更有懸念。我將等待2026年的第三次彈劾審判,在川普贏回總統寶座,民主黨再次奪回眾議院之後……別笑!)

但我說的羨慕中國是什麼意思呢?

就像字面的意思那樣,很多民主黨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羨慕共產中國的制度。

而中國並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民主黨對此尤其羨慕。卡爾‧馬克思(Karl Marx)的祕方雖然是錯誤的,但在中國可以充當一塊宣傳的遮羞布。在中國,無人享有共產財富。

在中國,沒有類似馬克思的「無產階級專政」,而是「黨內精英專政」,他們中的許多人都非常富有,很少關心本國的貧困民眾,只是把他們置於監視之下,確保他們不會反抗。(我有一種感覺,老卡爾的「社會信用」得分不會高。)

你可以稱之為反馬克思主義,或者更準確地說,寡頭法西斯主義,也就是極權一黨制。

這些天來,這正是我們民主黨的朋友們想要的。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公開宣稱,他們要徹底摧毀共和黨的所有古怪想法,比如減稅、減少監管和學校選擇。

大科技公司、聯邦調查局、情報機構、更不用說大多數媒體、以及從幼兒園到博士的教育體系,都聽命於民主黨,他們有內置的監視和思想控制機制來做到這一點,可以隨意取消和重新編程。

民主黨的中共式做法到了如此地步!

這方面的成功,讓他們可以變得像中國一樣,精英階層統治並讓自己獲得富裕,而無產階級,也就是以前民主黨的寵兒,工人階級,只要他們不做一些破壞環境的事情,比如為了體面的工資而在石油管線上工作,就只能自謀生路。

精英階層(我討厭這個詞,只是為了方便而使用)的財富和權力的關鍵是進入龐大的中國市場,無論中共如何行事。

這始於基辛格和尼克松。當時的理論,或者說是合理的解釋是,如果我們向中國開放,他們就會變得像我們一樣。

因此,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對中共壓迫藏族、維吾爾族、法輪功和基督教等少數群體(如果可以稱數百萬人為少數群體的話),同時,對民主有絲毫興趣的異見者進行監禁、酷刑和/或使他們無法生活,對此,美國政府或多或少地裝聾作啞,只是在聯合國會議室裡表示驚訝。

即使天安門大屠殺也不過是前進道路上的坎坷。僅僅12年後,中共就被歡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只有這個粗俗的橘黃頭發的男人敢於挺身而出,阻止這個由精英階層推動的毫無意義的下滑,一個掃興的人。就連蘋果(Apple)也不得不重新考慮是否讓所有iPhone都在中國製造,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這樣。

難怪他要被彈劾,還是兩次。如果有必要的話,還會有第三次,這不是笑話。

可以肯定,佛羅里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也會受到同樣的待遇,他似乎是一個更世故版的川普,可能比前總統更懂得如何巧妙和成功地走這條路。

事實上,德桑蒂斯已經成為了目標,我們的新政府威脅要禁止人們到佛羅里達旅行,而他所在的州在沒有封鎖的情況下,在抗擊新冠肺炎方面,表現得比紐約和新澤西等州好得多。再一次,(民主黨)多麼的中共式。

在那些曾經——似乎是幾十年前——熱情擁護公民自由和《權利法案》的普通自由主義者的頭腦中,可能想到的是,共產中國的道路是未來不可避免的道路。隨著數字帝國的發展和機器人取代勞動力,民主共和國的黨派競爭將顯得過時,只會阻礙進步(即攫取財富)。

人類的自由是18世紀過時的觀念,這種觀念會讓你在推特上被封號。當你的太陽鏡裡的微芯片告訴你做正確的事,告訴你什麼是「好公民」的要求時,誰還需要自由。

1月6日,當那群幼稚的傻瓜闖入國會大廈時,稱此舉為「暴動」是可笑的;如果真的想推翻美國政府,會做一些可能產生效果的事情,比如搞垮電網。稱之為「暴動」不僅是擊垮川普的機會,還可以打開一黨制的閘門。

那麼,尼克松和基辛格關於中國會變得像美國一樣的理論成為現實了嗎?

相反:我們變得像他們一樣了!

原文:The Democrats』CCP Env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羅傑‧西蒙(Roger L. Simon)是屢獲殊榮的小說家、奧斯卡提名的編劇、PJ媒體(PJ Media)的聯合創始人,現在是英文大紀元的編輯。他最近的著作是《山羊》(The GOAT)(小說類)和《我最了解:道德自戀如何摧毀我們的共和國(如果還未發生)》(I Know Best: How Moral Narcissism Is Destroying Our Republic, If It Hasn』t Already)(非小說類)。在Parler和Twitter上 @rogerlsimon可以關注他。

本文表達的觀點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浩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