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 2千多年前的中國男人就愛美白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2月14日訊】在中國古代,男子也很重視「美白」。考古發現,早在2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男子就已開始使用美白化妝品。

據大陸媒體報導,2017年,在陝西省渭南市的春秋芮國遺址一座男性貴族墓,出土了一個微型銅罐,罐內保留的6公克左右殘留物受到矚目。

最近,經考古學家研究分析,該殘留物是一種美白化妝品。

這是中國迄今最早的男性化妝品,也是中國已知最早的面脂(面霜),更將中國古人製作美容面脂的歷史提前了1000多年。目前已知的首次記錄面脂製作方法的古文獻,是南北朝時期的「齊民要術」。

芮國是春秋時期一個諸侯國,始於西元前11世紀。史記記載,芮國於西元前640年被秦穆公所滅。

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近期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合作,在國際專業期刊「科技考古」線上發表這項研究成果。

論文第一作者、國科大博士韓賓說,微型銅罐內的殘留物以牛脂作為基質,混合了一水碳酸鈣顆粒,是一種美白化妝品。

韓賓表示,化妝品製作所用的一水碳酸鈣,應為先秦原始道家或方士在洞穴中採集鐘乳石時所得,這也成為中國先秦洞穴礦物用於化妝品的最早證據。

在「韓非子」、「詩經」、「山海經」等先秦文獻中,記載有用動物脂肪製成藥膏,但此前沒有考古實物驗證。

此前,在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春秋時期貴族墓葬內,也曾出土類似微型青銅容器,專家已推測這些容器應是化妝品容器。

報導稱,這項考古研究表明,早在春秋時代,古代男子已開始喜好美白化妝。

考古發現,古代上層貴族階層,男子大多喜好化妝。湖北棗陽九連墩一號楚墓出土「可擕式」梳妝盒,盒內分置著銅鏡、木梳、刮刀、脂粉盒和小木梳。在漢代的男性墓中,也發現隨葬有豐富的化妝用具。

《顏氏家訓》中有記載:「男子傅粉之習,起自漢魏,至南北朝猶然也。」男子喜好敷粉美白自漢魏時代已興起。

古人擦的粉質料多選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還有鉛粉。三國時魏國尚書何晏非常愛美,「美姿儀而色白」,有「敷粉何郎」的雅號。

史書上記載他:「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隨身攜帶著化妝品,以便隨時隨地補妝。

曹操的兒子曹植也愛敷粉,粉不離面。《三國誌》記載:「植因呼常從取水自澡訖,傅粉。」

一次,曹植非常敬佩的邯鄲淳去拜訪他。恰巧曹植剛洗完澡,儘管他非常迫切地想見邯鄲淳,但爲了敷粉,還是叫他在大堂等了一個多時辰。

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裡「士大夫華整」記錄,明代名臣張居正也喜歡化妝,尤其喜歡用護膚品,每天都要美容、裝扮,「膏澤脂香,早暮遞進」。

魏晉時期,古代男子喜好使用口脂,也就是現在的口紅、潤唇膏,當時是上層社會男性化妝的必備之物。口脂能滋潤雙唇,防止口裂,還能讓雙唇顯得更有光澤。

在唐代,每逢臘日,皇帝就會給官吏們尤其是戍邊將官送面脂口脂,容器用玉和銀做成,「臘日賜宴及賜口脂面藥,以翠管銀罌盛之」,以此慰勞他們。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祝馨睿)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