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A股滬指時隔多年重回3500點的背後

2021年A股開市以來,三大指數連續幾個交易日集體收漲,其中滬指(上證指數)在時隔近3年重新站上3500點。

以1月7日(週四)收盤為例,滬指收在3576.20點,較前一日上漲25.32點。指數表現很「牛」,個股股價如何?

根據Wind(萬得資訊)統計顯示,當日上漲家數772家,平67家,下跌則多達3282家。兩市上漲股票占比不到19%,而下跌股票高達80%,跌停個股更是占滿一個螢幕,指數如何能夠上漲?

分析數據顯示,上交所的滬指上漲了25點,貴州茅臺、招商銀行等5隻個股已經貢獻了將近15點。深交所的創業板也基本相同,指數上漲了47點,而僅金龍魚(食用油巨頭)等3隻個股就貢獻了42點,如果再加上另外2隻個股,那麼5隻個股共53點已經大於整個創業板指數的漲幅。

由此可知,紅色指數障眼,幾隻權重股或幾家市值大公司,就可以輕而易舉帶動A股指數的上漲,但這又不僅僅是漲了指數跌了個股那麼簡單,而是指數漲出了「泡沫」,換言之,A股如此的牛市行情是建立在未來股災基礎上。

在中共金融高層看來,A股指數上漲會累積股市泡沫,下跌又會讓散戶喪失信心不進場交易,所以一旦「人造牛市」的目的達到了,就要適時「擠泡沫」。

2019年A股科創板開板,據相關報導,在官方造勢的第一季度,以頭部股票──證券類股強勢帶動之下,滬指短短時間一路從2400點攀升至到3200點,不僅開戶數同比增長近40%,成交額更是突破10億,創2016年以來的最高。但在科創板登場前夕,上半年狂飆行情也宣告收官,滬指一路下挫至2822點。而A股這一輪的「擠泡沫」,照例以散戶血淋淋為代價。

2020年A股指數「領漲全球」也是障人眼目。Wind資料顯示,2020年滬深兩市4140隻個股中,2157隻個股實現上漲(占比52.10%);1790隻個股股價下跌(占比43.24%)。數據說明,2020年整年行情依然同一種套路,即典型的頭部股票主導,指數強勢優先,個股股價羸弱隱於後。事實上,2020年A股共有395隻新股上市(IPO),新股股價通常有蜜月期,也就是刨除這395隻新股,2020年股市製造的泡沫很大。

2021年開年,滬指雖然回到上一階段高點,8成股票卻在跌,很多股民反映「在2500點抄底卻套牢在3500點」。

據中金公司旗下研究機構2019年報告,從A股市值角度來看,A股市場並不是一個散戶化的市場。但從交易量來看,A股確實是一個如假包換的散戶市場,散戶貢獻了高達80%的交易量,盈利卻不到機構的1/3。而這個數據也在說明,A股市場的流動性基本上是以大部分股民虧損為前提。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股民大部分成為被收割的韭菜,還不單是選錯股票的技術問題,而是A股「政策市」,官方「數據為穩」,廣大散戶在重大信息方面的獲知處於絕對劣勢。

2021年A股仍要人為的製造一輪牛市,因為經濟下行,企業不景氣,地方財政緊張,銀行錢荒,央行不能寬鬆貨幣,現在都要藉助股市融資圈錢。中國1.7億股民如果想把銀行儲蓄搬到股市去,要小心為上。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