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薄未必得利 良善方能多福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9日訊】《菜根譚》之中有一句話:

「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險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

意思是說:志節堅貞的君子從不想著福氣的降臨,可上天偏偏在無意之間啟迪他,讓他得到福分。姦妄邪惡的小人,雖然挖空心思想著避免災禍,可上天偏偏在他巧用心機時來剝奪他的精神氣力,使他遭受災難。

所以現代人說,做人要善良。因為,淺薄未必得利,良善方能多福。

【01】淺薄未必得利

有句話說:你以怎樣的思想去面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你。

一個人內心安靜平和,不爭不搶,溫柔地去面對這個世界,那世界便還之以歲月靜好、逍遙快活。

但若一個人終日深陷泥潭無法自拔,蠅營狗苟,還自得其樂,世界終會還之以痛。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王熙鳳是何許人也?

眾人都說她:「心性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

賈珍說她是「從小頑笑著就有殺伐決斷」。

就是這樣一個「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的女強人,不僅把她的精明和才幹,用在了管家和斂財上,在為人處事上,那也是八面玲瓏。

就拿「賈赦要討鴛鴦做妾」一回來說,王熙鳳都能把自己的婆婆邢夫人耍得團團轉,轉眼還在賈母那裡得了誇獎,把自己表現得特別會治家,特別會辦事兒。

這就是鳳姐的本事,實則她做的每一件事兒,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為自己精打細算,卻會讓人覺得是在為我考慮。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狠角色」,最後落得個什麼下場呢?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王熙鳳固然精明,卻也是實打實的淺薄之人。淺薄之人只會看到眼前的利益,其它一切皆是浮雲。於是便只會為了那點利益去鑽營,去投機,漸漸地也便失去了人性,失去了心性。這樣的人,福氣也只會離她越來越遠,越來越淡薄。

古語道:著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

做人,不必太精明,有時候裝裝傻,保持一顆簡單的心,福氣不請自來。

【02】良善方能多福

《道德經》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一個宅心仁厚的人無心求福,福氣卻總在不經意處降臨在他身邊。

清朝有一位大臣,叫潘世恩。陳康祺的《郎潛紀聞》稱他為,三百年中第一福氣人。而他的福氣,得感謝他有一個樂善好施的父親,潘翁。

在整個吳縣,潘翁名聲在外,人稱「潘善人」。

話說,潘翁有一天在郊區散心閑逛,看見在涼亭中有個老人要上吊自殺,急忙上前制止,詢問原由。

老人說:「過幾天我就要為兒子娶媳婦,就向親戚家借了三十金,今天去城裡買衣服,結果被小偷摸去了,沒臉見家人,故而尋死。」

潘翁勸解了老人一番,拉著老人進了城,向熟識的商家借了三十金送給老人。老人大為感動,磕頭拜謝,問潘翁的姓名,潘翁也沒告訴他就走了。

過了幾年之後,潘翁為死去的先人尋找葬地,偶然領著風水師來到光福鎮。風水師相中了一塊貌似「二龍搶珠」的水中土墩,認為這是塊風水寶地。

然而,二人四處打探,都沒有打聽到地主人的姓名,就到一家酒館中歇息。而巧合的是,小酒館櫃臺前的老人,竟是幾年前潘翁贈與黃金的那個老人。更為巧合的是,潘翁所要找尋的「風水寶地」的主人,正是這位老人。

老人二話不說,就要將這塊地送給潘翁。潘翁不同意,和老人商量價錢,老人也不同意,再三推讓。後來二人就把以前那三十金,重新寫下收據,交給了老人。

等到安葬了先人以後,潘世恩逐漸顯達,果然像風水師說的一樣,家中出了潘世恩這個狀元,並位極國相。

這正是有識之士總結的:陰地不如心地,心地好,陰地才會轉好。

《了凡四訓》中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感悟:世上哪有什麼天生富貴?倘若有,便是得自天生而始終如一的良善。

人活一世,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刻意求福,而福氣自來。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