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立儲風波 群臣諫仁宗 天子探天機

文/宋寶藍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8日訊】北宋時期,王迥遇仙一事,盛傳大宋天下,傳到了皇宮,引起了宋仁宗的注意。仁宗在位時,他的三個皇子接連夭折。為保大宋社稷根本,包拯、韓琦等大臣勸諫仁宗,過繼宗室子弟,立為東宮太子。仁宗密託宰相晏殊,就立皇儲一事邀請了王迥之父,以探天機……

宋仁宗時期(1010年-1063年),眾人都在津津樂道一件事,就是朝中大臣王璐的兒子王迥(字子高)遇到了女仙周瑤英一事。

王迥成為蘇軾(蘇東坡)的姻親後,蘇軾曾於元豐三年(1080年)三月,問他遊仙一事,他證實確有此事。為此蘇軾寫了一首長篇詩詞《芙蓉城(並敘)》,記載了王迥與仙人暢遊芙蓉城的經歷。

對於此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儘管如此,這件事還是傳遍了天下,傳到了仁宗皇帝的耳中。

當時,仁宗後宮嬪妃生下的兒子,都難以長成。在仁宗的十六個子女中,只有三個是皇子,卻先後夭折了,眼看著大宋江山後繼無人。眾臣都為仁宗著急。

賢相言孤寒 包拯諫仁宗

張知白(?-1028年)是仁宗時的賢相,在朝中他以敢於直言進諫聞名。

有一天,宋仁宗和張知白議事。此時的張知白年事已高,雙鬢斑白。宋仁宗是一位仁君,向來體恤大臣,於是安慰他說:「卿孤寒,凡言照管!」意思是說,張愛卿,你年齡大了,生活孤獨苦寒,要注意保重身體,有什麼需求就和朕說,朕儘量滿足你。

作為臣子,能遇到這樣體恤臣下的皇帝,簡直太好了。但張知白心繫國家,此時想的是其它事。他拜謝仁宗皇帝,說:「臣不孤寒,陛下才孤寒。」仁宗不理解,問他為什麼這麼說。

張知白說:「臣家有妻孥,外有親戚,陛下惟昭陽二人而已,豈非孤寒?」張知白說,自己的家中有妻子兒女,外面還有親戚朋友,所以他一點都不感到孤寒。而陛下只有後宮的幾個嬪妃,連個繼承人也沒有,相比之下,難道不孤寒嗎?

宋仁宗寬厚仁慈,聽罷這番話,什麼話都沒有說。回到後宮,曹皇后見仁宗鬱鬱寡歡,於是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仁宗就把臣子的話告訴了她。曹皇后聽了心中大慟,哭了起來,仁宗也跟著落下了眼淚。

仁宗膝下無子,東宮太子位一直懸而不決,「包青天」包拯也為此憂心。一天,他對仁宗說:「太子的位置空缺很久了,天下臣民都為此憂心,陛下這麼久都沒有立太子,到底是為什麼?」

包拯直言無諱,直接問起皇儲之事。仁宗問他:「你認為立誰才好呢?」包拯說:「臣下無能,還沒有考慮好。臣請求早立太子,是為了江山社稷長久著想。」

當時包拯七十歲了,也是膝下無子,他說這番話並不是為了自己和後代請功邀寵。仁宗對他說:「這件事慢慢再商量。」

大臣們催促仁宗早立太子,此事拖延了很久。時逢天下盛傳王迥遇仙一事。於是仁宗皇帝密言託付宰相晏殊,邀請王迥之父一敘,以探尋天機。

臣子遊仙 仁宗密囑問天機

這天,晏殊派人請來王迥的父親王璐。在府上,晏殊親切地招待他,好生款待了他很久。王璐見宰相如此熱情,一直不解其意。

忽然,晏殊問他:「聽說您的兒子與神仙暢遊,他的名字在天帝的住所有記載,是真的嗎?」

王璐聽了大吃一驚,心中惶恐不安,起初不知應該如何回答,繼而緩緩地說道:「這個孩子患有心病,被妖魔鬼怪纏身,可是家裡的一大害,實在不好說。」

晏殊說:「在我面前不要這麼忌諱。不知您每次和賢郎談起未來之事,是否有所應驗?」王璐回應說:「或許後來有應驗,我也沒問過他。」

此時,晏殊和盤托出,說:「這是聖上的旨意。皇上祕密託付我這件事,令我將您請來,因為皇子們屢屢夭折,令皇上很傷心。皇上請賢郎到天帝處所,問一下後宮嬪妃生育的早晚、日期,看看天子以後是否還能生下皇子。」

旨意已下,王璐奉命不敢再推辭。過了幾天,王璐來報,說:「我將天子的旨意悄悄地告訴了我的兒子,讓他去問了一下。我那兒子說,他親自到了天上,見了掌管人生命運記載的神明,說如果聖上能過繼宗族子弟為子嗣,那麼大宋江山的皇位還可以傳承很久。至於後宮嬪妃生皇子的日期,他就沒有見到相關記載了。話雖這麼說,但願宰相不要相信,以便保全家族。」天機如此,晏殊聽了,默不做聲。

晏殊回奏宋仁宗,但也不敢說出全部實情。直到晏殊的女婿富弼做了宰相時,仁宗仍舊沒有皇子降生。所以,富弼和文潞公文彥博、劉沆丞相、王堯臣(文忠)率先提出了冊立太子的建議。

立儲一事,牽動了群臣的心。眾臣爭相議論,但仍是拖延未決。最終在韓琦(1008年-1075年 )的勸諫下,仁宗皇帝作出了的決定。

以史為鑑 終定帝心

一天,韓琦進言說:「皇太子,天下安危的所在。古時發生的禍亂,都是由於天子不能早定太子。如今陛下春秋已高,還沒有確立太子,為何不選擇宗室中的賢良子弟,過繼為皇子,作為大宋江山的繼承人呢?」

仁宗說:「後宮嬪妃又有人懷孕了,姑且再等待一下。」結果那次生下的還是一個小公主。

為了讓仁宗早下決心,又一天韓琦進宮時,揣著《漢書·孔光傳》進獻給仁宗,並說:「漢成帝沒有兒子,過繼了弟弟的兒子(侄子)為皇子。漢成帝治理國家,他的才能屬於中等,他都能這樣做,何況陛下呢!」他的意思很明顯,漢成帝的成就遠遠比不上宋仁宗,但他卻能在立皇儲的問題上,看得比仁宗還清楚。

韓琦又與其他大臣,譬如曾公亮、張昇、歐陽修都勸諫仁宗早下決心,冊立太子。時逢司馬光、呂誨也持同樣建議。

當韓琦再次進獻了二封疏文,還沒打開,仁宗就知道了他的意思,對他說:「朕有過繼之意很久了,你看王室的子弟裡,誰能立為太子?」

韓琦一聽,嚇了一跳,連忙回奏說:「這個事不是我們這些大臣能夠商議的,得由陛下您親自選擇來定奪。」

最終,仁宗皇帝同意過繼,立堂兄趙允讓之子趙宗實(後賜名趙曙)為皇太子,即日後的宋英宗。這場牽動群臣之心的立儲風波,到此就結束了。

王迥遇芙蓉仙人,晏殊就立皇儲一事詢問了其父王璐,此事在葉夢得《避暑錄話》、王明清《玉照新志》、趙彥衛《雲麗漫鈔》等著作中都有記載。

在滾滾逝去的光河中,這場立儲風波,猶如驚鴻一瞥,卻也折射出燦爛的光芒。其中,有仁宗皇帝的寬厚仁慈,有臣子剛直敢言,為國憂心的風範。還有,天子探尋天機,人神同在的神跡。

參考資料:
《畫墁錄》
《默記》卷上
《宋史·韓琦傳》卷三百一十二
《宋史·包拯傳》卷三百一十六@*#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