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8日訊】中國義烏2020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亮相的「網絡身份證」引發爭議。官方稱以這種方式認證網民身份有利於保護私隱,但海外輿論擔心當局會利用這種方式來強化對民眾上網的監管和限制。
當地時間11月22日至24日,「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浙江烏鎮舉辦。中共官媒宣稱,博覽會展示了許多數字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應用等,其中也包括所謂的「居民身份網絡可信憑證」(簡稱「網絡身份證」)。
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網絡身份證是由中共公安部下屬研究所研發的所謂「權威網絡身份憑證」。申請辦理這種網證的人,需要向公安機構提供人臉、指紋及身份證晶片等生物與個人資料,經過公安部門核實後,再由官方設立的「互聯網+」可信身份認證平台(CTID平台)簽發。網民開通或使用APP等各種網上服務時,可以使用網證代替輸入身份信息進行認證。目前,網絡身份證已經正式在福建、廣東等地開展試點。
中共官媒宣傳說,網絡身份證具有所謂「保護個人私隱」、防止網上個人信息洩露的作用。
不過,廣大中國網民卻對官方推廣這種網證的真實目的持著懷疑態度。有網民擔心,網絡身份證很可能會變成官方強化監控網民言論的「數碼良民證」,將來官方可能會根據網民的言行來審核所謂上網資格。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分析指,近年來,中共不斷在強化對國民通訊和網絡訊息的監控,就在今年,公安部就曾經以「打擊電訊犯罪」為由,侵犯所有人的通訊自由。以網警為中心的公安系統也不斷膨脹,相信中共官方限制公民瀏覽互聯網的情況會日益全國化、常態化、制度化。
亦有分析指出,有關技術涉及蒐集公民生物特徵,存在倫理爭議,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很難保證這些敏感資料庫不會被黑客攻破。
(責任編輯:竺穎 )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20/11/27/a10299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