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善惡一念之轉 命運隨之轉

【命運天定.撥開迷路】 作者:泰源

人的命運是定好的嗎?若是,那善念、惡念和善行、惡行的逆轉會改變命運嗎?且看下面兩個因果報應的真實故事。

痛改前非 免墮畜生道又招福報

清朝時,淮西(現安徽省的江淮地區)有一秀才叫葉諸梁,家境極其貧困,靠著當家庭敎師餬口。本城中富戶馬大爺,請他當家庭教師,教他兩個兒子。馬大爺見葉諸梁有才學而不拘形式禮法,與他投合無間,十分相信他,每年付他薪金百兩,而且另有厚贈,此外,更拿出錢財,幫他出點子去做生意。葉某十分感激,竭盡全力敎馬大爺的二個兒子。

幾年間,葉某家中積累千金,成了富翁。後來馬大爺當了郡守的副職,病死在任內,兩個兒子揮霍無度,全靠葉某經手變賣珠寶、田產維生。這期間,葉某來回圖謀,終於馬家的產業很快變賣完了,馬大爺兩個兒子,落到貧無立錐之地,而許多馬家的產業實際上是落到葉某手中。

一日夜裡,葉某做夢到了陰司,見到一官員坐在桌子前面,馬氏跪在階下,數盡葉某忘恩負義之罪。官員大怒,判罰葉某為牛。葉某再三哀求,求放回陽間,願意全部退還以前侵占的產業,並答應照應其兩個兒子。

那官員說:「你既然能悔過,暫且放你生還,但如果不踐行自己說的話,將永墮阿鼻地獄!」

葉某驚醒後將這事告訴妻子,其妻亦回答道:「今日我家之享用,都是馬家的產業。快退還人家,何苦與鬼結仇。」

於是葉某決定退還所侵占的產業。第二天,去尋訪馬家兩子,看見他們從豪宅華屋落到棲身破​​屋,荒廚冷灶,又淒涼又可憐。馬家兩個兒子見到葉某大哭起來,觸動葉某,拉住他們的手一起涕泣。

於是葉某帶馬家二兄弟回家,為他們整理衣服,贈送白銀百兩,先作為一時使用的費用。幾個月後,葉某將以前馬家的財產全都拿出來,讓馬家兄弟一個開張店鋪,另一個出外經商。兩人在父親死後經歷了艱難困苦,這時能夠深刻體認一茶一飯來之不易,從而痛改前非,辛勤立業,經營一段時日,各自都賺進了不少財產。

賺了錢的馬家兄弟,拿著本金和利息去償還葉某時,葉某堅決不受,說道:「老夫我本來窮得一無所有,承蒙令先尊的深情厚誼,才得以有今日,希望不要推辭。但願他日老夫與令先尊在地府相見時,可彼此相視長笑呀。」

這一年到了中秋節賞月時,葉某飲醉了臥睡在窗下,朦朧間見到馬大爺來到跟前對他說:「先生以前所為,雖然不應該,但我的兩個兒子,養成了奢侈的習慣,遺留產業給他們,亦必揮霍無度。幸由先生代管了數年,我的兩個兒子經歷艱難之後,方知改悔成人。先生既能守護我的產業,又能成全我的兒子,此恩此德,我已告諸冥官,轉奏上帝,先生後福甚長,特來奉報。」於是謝別而去。

葉諸梁自此以後,凡是經營的生意,一一如意,所獲得的財產更是倍於原來馬家的財產。葉某四個兒子,相繼學習有成,成為當地望族。他一念之轉,悔過前非而得後福,也改變了原來注定轉生為牛的命運。(資料來源:清代陳鏡伊《民間懿行》)

公報私仇 招惡報累及子孫

錢維城(1720—1772年)公報私仇如何招禍又累及子孫?(pixabay)

錢維城(1720—1772年),清朝武進(今江蘇武進縣)人。他自幼敏悟,十歲就能寫詩,年十二、三能作古文、騷賦,19歲中舉。壬戌(1742年)年考取內閣中書。乾隆十年(1745年)登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他精於刑律,辦事勤謹,官至工部侍郎,刑部左侍郎。

有一年,錢維城奉旨查辦貴州省咸寧州劉標虧空國庫一案。他銜命前往道經衡陽時,記得衡陽回雁峰有位名叫慧通的老僧,善於給人看相,於是就前去請他相面。老僧說:「觀您的相,必定位至宰輔,兩個兒子都有官做。但是您眉宇之間露殺氣,如果您能積些德行,命相還可以改變,希望您好自為之。」

在查貴州劉標虧空國庫一案之中,錢維城審訊出原任按察使高積判處了蔣牧絞刑一事。這個蔣牧乃是錢維城的親表侄,因此錢維城挾帶私仇,刻意苛求,以致斬了高積進行報復。

等到錢維城辦完案子後,返回衡陽,又去見慧通。慧通看了他一眼,大驚道:「可惜!」其它的什麼也沒說。

錢維城死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月,時年五十二歲。他精於刑律,辦事勤謹,頗得乾隆帝信任,正擬重用,他卻與世長辭了。身後,他的兩個兒子都由朝廷推恩,迅速賜了官職:錢中銑得了個內閣中書,錢中鈺則通過公議安排為中書科中書。

當時,兩位公子都是20開外年紀,外表魁梧,聰明絕世,既能詩文,又工於書法,真可謂繼承了先父家學。但是,幾年之後,他們都突然無病而死,中銑死於船上,中鈺死在車上。據說都是碰到鬼祟,被活捉去了。據清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趙翼先生(1727—1814年)說:「(高積死後)事情隔了十多年,兩個兒子都被高積的鬼魂作了祟,鬼神顯起靈來,可真厲害啊!」

錢維城還有兩個孫子,一個鄉試僅中了個副榜,而且年輕輕就死了,另一個有痰疫,不能言不能語。狀元公錢維城後繼無人,家道就這樣衰落了。從此例中可看到,錢維城死時才五十二歲,正是人生事業鼎盛之期,又頗得乾隆帝信任,大好風光,就因為公報私仇,一念之差,殺害無辜,大損陰德,以至過早斷送了自己的仕途和性命,而且還累及二個兒子和孫子,家道從此衰落。慧通老僧當時看相時都看出來了。

所以說命運雖是定好的,但是,行善和行惡都可能改變原來天定的命運,因果業報也由此來決定,表現在世間道就是人人都在探索的「命運」。行善或行惡的決定並不是天生的,善惡由人,這就是生之為人的可貴。能夠把住善念摒棄惡念從而行善去惡,是能夠逆轉命運的,反之亦然!一念之差,天壤之別!

資料來源:(清)陳鏡伊《民間懿行》、《清史稿》、《履園叢話》@*#

──點閱【命運天定‧撥開迷霧】系列──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