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遼寧國企接連債務違約 引發投資人擔憂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1月04日訊】遼寧省華晨汽車集團上週爆出了債券違約,另一家瀋陽盛京能源也發生私募債券違約,遼寧省兩家大型國企接連爆發債務問題,引發市場對遼寧、甚至東北三省債券風險的擔憂, 「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再次引起關注。

瀋陽盛京能源日前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法院10月23受理,兩支約5億規模的債券因此提前到期,無法兌付。

盛京能源屬於地方國有企業,主要負責瀋陽市供暖業務。 2017年8月,出資人由瀋陽市國資委調整為瀋陽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但實控者仍是瀋陽市國資委。同年,該公司董事長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公職。

有消息人士透露,盛京能源申請破產的原因,主要是資不抵債,因為此前投了很多副業,經濟環境不好時,資金斷裂。該公司日前已被多個金融機構起訴。

中國交通銀行理財師施華偉認為,盛京能源是典型的地方國企,經營運作多與地方官員權錢交易有關。

中國交通銀行理財師施華偉:「只要是國有企業,都是當權者手上權錢交易的籌碼,國企下面的子公司,就可以是他們利用母公司的招牌,作為經營的籌碼,一旦成功了,錢就可以到當權者的錢包裡面、自己的口袋裡。假如投資失敗時,就可以把爛攤子,或是失敗的債務,由投資者或當地的政府承擔。」

至於上週爆發違約的華晨集團,是一家擁有1900億規模的大型國企,背後的股東是遼寧省國資委和遼寧省社保基金會,分別持股80%和20%。如此大規模的國企,卻還不起10億元的債務?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認為,當市場景氣不振時,資金流問題將導致企業破產。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 謝田:「整個市場的不振,對大企業來說,這些幾千億的投資,這都無所謂,有時候幾千億的投資,很多都是固定資產的投資,或是當時註冊資本,經營那麼多年,一但資金流出現問題、經營出現問題、債務負擔過重,十億元,甚至一億元都有可能導致公司破產。」

華晨集團旗下擁有知名的「華晨寶馬」汽車,還有華松、中華、金杯等自主品牌。2022年前,華晨寶馬股比將完成變更,華晨汽車向寶馬集團出售華晨寶馬25%的股權,華晨寶馬不再納入華晨汽車合並範圍。分析師認為,剝離了華晨寶馬之後,華晨公司的自主品牌盈利能力弱、且資產質量較差,政府放棄救援,資金鍊斷裂,是導致債券違約的導火索之一。

謝田認為,外國品牌從與中國合資企業分手,是目前的趨勢。包括德國寶馬、德國奔馳,更多的美國、日本的汽車企業,最近也開始跟中國合作夥伴分手。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華晨集團這次10億債券違約之外,尚存13只債券尚未兌付,加上票面利率,涉及金額162億元,未來債務壓力不容樂觀。

遼寧省國企接連發生債務危機,此前有東北特鋼、大連機床違約風波,投資人擔心,華晨汽車、盛京能源違約事件,是否會成為壓垮遼寧債市的最後一根稻草?施華偉認為,短時間或許還不至於,但是投資人確實要謹慎。

施華偉:「國企公信力雖然很差,但是是否是壓垮遼寧債市最後一根稻草?可能有點早。中國有這麼多韭菜、普通投資者,(債券)利率搞得很高,投資者過一段時間,好了傷疤就忘了痛了。」

外傳「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謝田認為,這曝露了東北地區經濟疲弱,還找不出解藥。

謝田:「中共也把東北工業、重工業區的老底榨乾了。但實際上並沒有開發出自己的技術,自我更新、技術改進、技術升級上走出來。東北鋼鐵企業都被上海、武漢的鋼鐵企業取代,實際上整個東北的經濟體制和結構已經被中共拖垮了,現在拿不出什麼方法來重振經濟。」

謝田認為,這說明在整個中國經濟進一步下滑時,東北受到的打擊更重。

採訪/陳漢 編輯/林岑心 後製/葛雷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