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太強也不好?當心2大免疫疾病

文/蘇冠米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0月30日訊】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衛軍,對入侵人體的細菌、病毒等外來物質產生反應,進而攻打敵人。免疫力太差容易生病,但有說法指出,「免疫力太強」也不是好事,同樣會造成麻煩的免疫疾病。

阮綜合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任孫俊明進一步指出,免疫系統出問題,稱之為「免疫失調」。免疫失調包含了免疫反應低下和過激,當免疫系統反應過激,類風濕性關節炎、濕疹、蕁麻疹等免疫疾病就可能出現。

大多數免疫疾病,沒有辦法完全治癒,因此一定要避開生活中易造成免疫失調的因素。

免疫失調帶來的2大類疾病

免疫反應過當、失調,可帶來2大類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過敏性疾病。

1. 自體免疫疾病

患者體內產生不正常的抗體,去攻擊自己的器官。常見自體免疫疾病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燥症、硬皮症、皮肌炎等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自體免疫疾病。(Shutterstock)

人體免疫系統有兩類特別的細胞,分別為T細胞及B細胞。T細胞像軍隊中的步兵,與入侵人體的敵人直接進行肉搏戰;B細胞像砲兵,藉由分泌抗體(砲彈)攻擊病原體。

孫俊明指出,哪一方異常,就會朝哪一類疾病去發展。例如,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T細胞出問題,會產生對抗自身的抗體。而紅斑性狼瘡是B細胞分泌異常抗體。

在中共肺炎(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些重症患者因免疫系統反應過度激烈,形成免疫風暴,變成「通殺」,不僅殺病毒,也殺自己人。然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並不會因免疫失調而成為中共肺炎重症高危險群。孫俊明解釋,自體免疫疾病主要針對體內的東西產生過度反應,但對入侵體內的外來物反應,和普通人是一樣的。

2. 過敏性疾病

當人體接觸到病菌、粉塵等外來物質時,觸發免疫系統過度防衛,就可能出現過敏性疾病。常見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等。

人體接觸病菌等外來物質,觸發免疫系統過度防衛,就可能出現過敏性疾病,如蕁麻疹。(Shutterstock)

以常見的打噴嚏為例,當刺激物進入鼻孔時,一個猛烈的「哈啾」反應能把異物趕出去。但過敏患者會因鼻子黏膜出現過敏反應,不斷產生發炎物質,造成噴嚏不斷。

孫俊明表示,身體對外來的東西本來就會產生反應,例如蚊子叮咬會出現紅紅的小腫包,但過敏體質的人因免疫系統反應太激列,皮膚就變得又紅又腫,且旁邊會有類似水泡產生。氣喘也是因為呼吸道對外來物反應過度,產生氣管收縮等症狀。

有說法認為,避免過敏的方法是讓兒童從小就接受花粉、粉塵、動物毛髮等外來物刺激。理由是,從小慢慢適應過敏源,日後接觸到過敏源時,才不會突然引發嚴重過敏。但孫俊明認為,這只是理論,並非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情況,因為有些人的過敏體質是後天出現的。過敏性疾病分為0~2歲之間發生的先天性過敏;以及在青春期以後產生過敏反應的後天性過敏。

壓力睡眠不足易讓免疫失調

讓免疫系統反應過激、失調的原因有:

● 病毒或細菌感染

壓力睡眠不足

● 紫外線

● 藥物

● 遺傳

● 原因不明

孫俊明指出,病毒感染、壓力和睡眠不足最容易造成免疫疾病。在他的門診中,有很多病例是因升學壓力或作息改變,例如日夜顛倒、上夜班等因素,出現過敏症狀或導致過敏變嚴重。

而病毒感染可能跟遺傳有關。病毒可以改變基因的調控,唯獨帶有某些基因的特殊體質患者才會產生變化,造成免疫系統出問題。而細菌感染譬如僵直性脊椎炎,有理論指出,這種疾病跟腸胃道細菌有關,因腸胃道細菌產生了不正常反應,影響到免疫系統。

紫外線也可能跟遺傳體質有關,有問題的基因平常不會表現出來,但經過紫外線照射就會產生反應。例如,紫外線導致紅斑性狼瘡患者病情加劇,或使原本穩定的病情惡化。

預防免疫系統失調的方法

免疫疾病幾乎不易治癒,只能控制。因此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

● 作息正常

● 睡眠充足

● 規律運動

● 飲食均衡

● 補充益生菌

孫俊明表示,規律運動可以調節免疫系統,而飲食不均衡,如青菜吃太少則會影響免疫系統。

攝取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菌相,有益免疫系統的穩定。

民眾可從優酪乳、優格(酸奶)、乳酪、泡菜、味噌、納豆、黑蒜、醋等發酵食物攝取益生菌。同時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例如洋蔥、牛蒡、高麗菜、芭樂、番茄等,為益生菌提供養分,再搭配充足的水分。

孫俊明補充,一般民眾落實這幾點,則可降低得到免疫疾病的機率。

註:新冠狀病毒,也稱武漢肺炎病毒,大紀元認為叫「中共病毒」更準確。因該病毒來自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更因中共掩蓋疫情導致病毒向全世界擴散,並造成全球大流行。

瀏覽大紀元健康1+1頻道,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