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看點】中共再施陰陽手 10指標測川普贏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0月28日訊】大家好,歡迎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今天是10月27日,星期二。

【60秒看全球】

昨晚川普主持了巴雷特大法官入職宣誓儀式。至此最高法院擁有了第一位保守派女性大法官,也是現職中的第五位女性大法官。

美日軍方計劃從昨天開始,在日本舉行陸海空聯合軍演,以此應對中共在這個地區的局勢活動。

巴基斯坦北部城市白沙瓦一所宗教學校今天發生爆炸,造成至少7人死亡,100多人受傷。

中國大陸的雲南、山東和新疆等多個地區接連爆出新一輪疫情,先前聲稱238天零確診的江西省豐城市也發出重要通知,要求加強防疫。另據大紀元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中午2點,全球總感染人數已經高達4,403萬5,018人。

—————-

上週六沒做節目,昨天同事問我什麼原因。在他的印象中,我每個週六都要做節目的。其實就是太累了,上一週除了正常做晚間的節目外,還做了4檔直播。了解這一行的朋友知道,這是腦力和體力的雙重勞動,所以很容易勞累。

說來真是有點慚愧,因為川普已經是古稀之人,74歲仍然精力、體力充沛,連續征戰也看不出勞累。上週六三場集會,昨天也是三場,今天還有三場。這老頭兒,不服不行。但是拜登卻把自己關在家裡,過起了隱居生活。

一個活力十足,一個居家靜處。這種鮮明對比,使越來越多的人篤定川普會贏,而這對中共也是一種折磨。

大選倒計時 川普拜登反應不同

距離投票日已經進入了一週倒計時,川普今天還要到密西根、威斯康星和內布拉斯加3個州舉行競選集會。根據安排,最後幾天可能還要增加到四五場。

從以前的情況看,川普的每場集會都吸引幾萬名支持者。川普本人甚至在台上還跟著節奏搖擺,與台下的紅色波浪形成互動。

而拜登在前天(25日)已經表示,自己的競選活動已經「收場」,大選前不會再進行面對面的競選活動。不知道他這種安排,是否與之前參加集會人數太少有關。

其實拜登也並不是完全靜處,他還是有一些活動的,只不過那是在電視上。前天(25日)他就接受了CNN採訪,但是這並沒有給自己加分,因為他竟然忘記了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

不過,一些大牌媒體的民調仍然顯示,川普落後於拜登。而且仍然預測,拜登會勝選。

知名共和黨選舉民調專家朗特茲(Frank Luntz)對福克斯表示,如果今年大選結果再次推翻民調預測,社會大眾將對民調失去信心,「這一行就玩完了」。

有個有意思的事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華爾街日報》20日有一篇評論文章,「如果川普想勝選,除非被雷擊中同個地方2次」。言外之意就是,川普勝選的概率非常低。

《華爾街日報》的影響面大家是應該清楚的。但是湊巧的是,就在這篇文章發出2天後,芝加哥川普大樓在22日凌晨2點14分,遭遇到3次雷擊。ABC新聞芝加哥頻道在推特上轉發了這則消息。有很多網友於是把《華爾街日報》的評論與川普大樓遭雷擊事件聯繫在了一起。

2020年10月25日,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倫敦德里(Londonderry),總統川普在曼徹斯特-波士頓地區機場舉行競選集會。(Scott Eisen/Getty Images)

10大指標 美教授斷言川普當選

但也不都是《華爾街日報》這種觀點,也有不少人認為川普會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政治傳播學教授吳旭就是其中一個。

昨天(26日),他在大陸媒體觀察者網撰文指出,雖然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逢川必反」的大牌媒體認為拜登穩操勝券,但是他篤定認為,川普最終會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對手拜登。

吳旭並非是憑空臆斷,而是有10大觀察指標。

第一,美國兩黨從初選到現在,賓州民主黨新增選民6萬人,但共和黨新增14萬人。這個趨勢可以推展到美國其它州。

第二,川普競選造勢,每場都是數以萬計川粉現身力挺。而拜登的幾場造勢集會,幾乎扳著手指就可以數過來。

第三,川普任期中,美股雖然受到疫情衝擊,但仍然上漲了65%。

第四,川普在黨內實際投票的支持度超過90%,超過包括里根在內的近50年來共和黨前總統候選人。

第五,今年美國人最重視的議題,前三位分別是「法律與秩序」、重振經濟和疫情控制。前兩項剛好是川普的強項。

第六,川普的黑人支持度超過15%,過去支持共和黨的黑人從未超過10%。西班牙裔支持川普的更高,超過40%。

第七,川普任內幾大政見說到做到,比如修建邊境牆、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等,並不是傳統政客的光說不做。

第八,川普有隱形支持者。很多信教守禮、道德意識感強烈的美國人沒有公開表態,但他們強烈相信,川普是唯一可以解決華盛頓官僚腐敗的人。

第九,川普對手太弱了。拜登2008年敗給奧巴馬,2016年不敢面對希拉里。現在民主黨矬子裡拔將軍,推出年近80的拜登,但精力、腦力、體力都沒辦法與川普相比。

第十,疫情不是川普的錯。任何人面對疫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這是中共的罪惡,不能算在川普頭上。

吳旭的10大觀察指標,應該說是有理有據,比較令人信服。

同樣是昨天(26日),摩根大通公布一份報告,認為川普勝選對股市最有利。拜登如果勝選,對市場的影響基本是中性的。

路透社引述報告表示,如果下週川普勝出,預計標普500指數將會飆升到3,900點。而上週五的收盤價是3,465.71點,也就是說,摩根大通認為,川普當選,股市會飆漲500點左右,漲幅會達到12.6%。

就在我們要截稿的時間,看到了一個最新消息:波士頓先驅報公開表態,支持川普連任。這家始創於1846年的報紙公開挺川普,很可能也會帶動一部分選民。

鐵鏽帶的熱情川粉

在白人為主的俄亥俄州,這裡曾經是鋼鐵製造中心。但隨著企業的外移,已經成了「鐵鏽帶」。

在聖克萊爾斯威爾投票所,科提斯(Curtis)一家三口投給了川普。他認為過去4年經濟確實改善,大家都有賺到錢。

在小學工作的艾美(Amy)也是川普的擁躉。她認為川普是現在美國最需要的總統。因為他不是典型政客,而是真心愛美國。她表示美國經濟受到中共病毒衝擊,這不是川普的錯。

史蒂芬妮(Stephanie)也同樣熱情支持川普,這位餐館服務生很感激川普對軍警的尊敬和支持。而且川普的減稅政策,也讓她和3歲多的孫子受益。她們現在買了房,也有了穩定的工作,「這都得感謝川普。」

從1960年以來,拿下俄州的候選人,最後都順利地當選了美國總統。根據民調分析網站538最新資料,川普在俄州以51%領先於拜登的47%。

另外,每天都在跟蹤總統民意調查的「拉斯穆森報告」,2016年的大選中,做出的民意調查相當精準。他們的民意調查顯示,拜登在2週前還領先川普12個百分點,一週前已經變成了領先3個百分點。但是現在,川普已經超過拜登1個百分點,開始領先了。

已投票美國人要改選?

四年前川普勝選,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國民眾對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太失望,二是對希拉里這種政客不信任,三是川普的政治素人形象和他的執政理念打動了選民。

今年的選舉如果川普勝選,可能也有多種原因。一個是同樣是選民對民主黨的不信任,二是川普四年中的成績卓著,美國人看到了變化,三是拜登家族的醜聞讓更多選民失去信心。

就在亨特電腦門和性醜聞被不斷曝光後,昨天的谷歌搜索趨勢顯示,美國有不少人在搜索「可以更改投票嗎」和「亨特拜登中國」。現在已經有7個州包括賓州、威斯康星州、密西根州、明尼蘇達州在內,都允許選民更改選擇。

據CNN報導,目前已經有近6,000萬選民提前投票,超過了上屆大選提前投票的總數。

這些消息,美國選民關注,相信中共也在關注。而且對中共來說,這可能是一種折磨。因為川普連任,意味著對中共的打擊不會停。

7天四筆重大軍售 美印簽軍事協議

昨天(26日),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通知國會,國務院已決定批准可能向台灣出售最多達100套「魚叉」海岸防禦系統及相關設備。這是在7天中,第四筆對台灣的重大軍售。幾天前,美國還批准了另外三項對台軍售案。

台灣外交部對美國的決定表示「由衷感謝」,聲明中說,這是川普總統任內第九度、也是今年第四度對台軍售。這「充分展現美國政府對台灣國防需求的高度重視,並已逐步落實對台軍售常態化機制」。

美台商業協會也對第四筆軍售表示歡迎。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在聲明中表示,這些陸基移動岸防火力配備「魚叉」導彈,增加了台灣現有的反艦防禦,並大為增強了嚇阻能力。

美台這邊密切互動,中共有點受不了了。中共外交部昨天(26日)表示,要制裁參與對台軍售的美國企業,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公司和波音公司等。

中共很生氣,我是相信的,但是真不知道中共怎麼制裁。或許這些公司把美鈔換成了人民幣,在中國有存款?這些公司負責人在中國也沒有房產,他們也沒有中共官員的特權,可以在國外養二奶、三奶,他們也沒有意願到中國去居住,怎麼制裁呢?制裁什麼呢?

讓中共著急的還有一件事,就是昨天和今天舉行的2+2美印部長級對談,雙方將簽署軍事協議。這個協議將使印度可以得到美國先進的地圖和衛星數據,有助於提高印度導彈和無人機的精準度。也就是美國幫助印度提升對中共的攻擊能力。

中共高調抗美,低調示好?

美國對台灣的軍售,以及和印度簽署的軍事協議,只是美國近期反擊中共系列動作的組成部分。

對此中共強硬放話是意料之中的。習近平就親自講話高喊「以戰止戰、以武止戈」,擺出了一副不惜與美國交戰的架勢。習在韓戰7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的確是幾十年來最強硬的一次表述。

但與此同時,中共副總理胡春華等官員密集會見美國商界人士,承諾中方願意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並且表示要打造法制化營商環境。

中共又是陰陽兩手,一方面高調抗美,另一方面低調示好?

威爾遜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認為,習近平的講話主要受眾是中國國內百姓,讓他們覺得中國有可能在受到侵入,讓他們更積極地支持中共,和他維護的中共政權。但美國人並不關注他說什麼。

戴博表示,美國這邊三天兩頭說中共是「沒有合法性的政權」,雖然他們不主張政權更迭,但從頭到尾聽起來,讓中共很難受。所以從習近平和中共的角度思考,美國對中共的打擊,「非得駁回去不可」。

戴博的意思,用我的說法就是,高調抗美是秀給國內看,繼續欺騙;低調對美示好,是因為中共沒有資本抗美,為了維護政權的委曲求全。

4港人進入美國駐港總領館尋求庇護

美中角力現在說起來已經算不上真正的新聞了,因為在各個方面,雙方都體現出了對抗的局面。但是就在今天,出現了一個新的情況,正在考驗著美中雙方的應對能力。

中央社引述《南華早報》披露,今天有4個香港民主人士成功進入了美國駐香港總領館。這件事就發生在鍾翰林等3人被抓後。

《南華早報》表示,香港警方今天以違反港版國安法為由,拘捕了前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在內的3名民主人士。據稱鍾翰林以及學生動源成員何忻諾、陳渭賢等3人,在被抓前計劃要到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

《南華早報》稱,鍾翰林是在上午8點多,在美國總領事館附近的咖啡店裡被捕的。而何忻諾和陳渭賢是在去警署報到時遭到拘捕。香港警方表示,相關行動還在進行,不排除要抓捕更多的人。

學生動源是2014年占中運動後成立的本土組織,去年反送中運動爆發後,經常參與上街遊行,進行和平抗議。

但是港版國安法實施後,鍾翰林已經宣布學生動源停止運作,並宣布解散全體成員,相關工作由海外組織接管。不知道香港警方為何現在又實施抓人。

在鍾翰林等人被抓幾個小時後,另外有4個人獲准進入了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南華早報》確認稱,其中至少一個人是因為去年的反送中,而遭到警方的起訴。

不過總領館發言人謝漢偉(Harvey Sernovitz)拒絕向立場新聞做出評論。

從種種跡象來看,4個人進入了美駐港領事館,很有可能確有其事。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將是美中之間的又一場較量。

如果不出意外,中共可能會開口向美方要人。但是美方會不會把人交給中共呢?這就非常考驗美方的智慧了。如果美方不交人,中共會採取什麼應對措施呢?會不會發生2012年薄熙來包圍美領館、準備強攻進入搶人的情況呢?總之這個劇情變化太突然,需要我們持續關注。

孟晚舟再出庭 抓捕經過首次曝光

再來關注一下孟晚舟的情況。孟晚舟引渡案已經近兩年了,昨天(26日)在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繼續進行聽證,孟晚舟出庭參加其引渡案的聆訊。

在這輪聆訊中,孟晚舟的律師主攻加拿大執法部門在拘押她的過程中,是否存在程序濫用的問題。至此,辯護律師為孟晚舟爭取脫罪的3項主要理由,已全部用盡。換句話說,辯護律師為她脫罪的子彈用光了。

至於孟晚舟會不會如願,還得需要法庭最終判定。但是她被抓當時的細節,包括接到行動通知、策劃拘捕、再到逮獲,整整經過一天時間。這些內容,這次庭審中都曝光了。因為這次庭審中,法庭傳喚了抓捕現場的證人。

當天參加拘捕行動的加拿大騎警耶普(Winston Yep)在接受控方盤問中表示,行動前一天,他收到了要逮捕孟晚舟的通知。當時他清楚華為是世界最大的電訊公司之一,但孟晚舟是誰並不知道。但是他估計,這可能是一個大案,所以他聯絡了上司。

行動前一天的晚上,參與拘捕的加拿大騎警隊和邊境服務局(CBSA)執法人員開會,研究如何實施拘捕。但是沒有辦法確定孟晚舟是否搭乘了國泰航空CX838航班,因為當時飛機還沒有起飛,也沒有旅客的最後名單。

針對局部地點,耶普的上司曾建議在客機上採取行動。但這需要與加拿大邊境服務局商討,因為機場是邊境服務局的管轄範圍。

而且耶普認為在客機上實施拘捕並不理想,因為不知道孟晚舟與誰同行,也不知道對方能做出什麼事。顧慮到其他旅客的安全,所以放棄了在飛機上的逮捕行動。

這次會議持續了大約30分鐘,最後決定孟晚舟下飛機後,先由邊境服務局以入境問題為由,暫時扣留孟晚舟,然後騎警隊再對她進行逮捕。

耶普表示,加拿大抓捕孟晚舟的期間,都沒有跟美方聯絡過。

另外耶普還指出,沒收孟晚舟的電子設備是拘捕令內容的一部分。美國方面曾特別指示加拿大,扣留孟晚舟時,將她的電子設備放進可阻隔電磁波、防堵無線傳輸的金屬外殼「法拉第袋」內,以免數據被遙距刪除。

就是說,加拿大實施抓捕之前,有著縝密的思考,確保各個方面都不會有問題。抓捕這樣的一條大魚,的確需要認真應對,不能讓魚感覺異常而產生驚慌,從而影響抓捕。

多倫多引渡律師裡奧‧阿德勒(Leo Adler)說,在引渡案件中傳喚現場證人「非常、非常不尋常」,特別是如果雙方都能進行交叉詢問的話。

這次的庭審,意味著引渡孟晚舟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而現場抓捕證人出庭作證,已經粉碎了孟晚舟試圖逃罪的幻想。

以上就是今天的節目內容。如果您喜歡新聞看點,請別忘記點讚訂閱,並且分享給您的親人和朋友。

拜登家族的醜聞還在發酵,俄國官方媒體也做了報導。但是北京卻三緘其口,不做任何回應,透出了中共的心虛徬徨。今天會員區,我們來聊聊這個內容。

感謝您的收看,再會。

(責任編輯:李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