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正光元年的一天夜裡,河西番禾縣的望御山谷的上空,狂風暴雨大作。忽然,一道雷電凌空劈下,地動山搖,崖壁開裂,顯露出一塊丈八高的巨石。巨石的形態彷彿一位張開雙臂、邁步行走的巨人,只是缺失了頭部。
河西自古就是佛教勝地,當地人堅信,這是一尊天然的大佛像,並尊稱為番禾瑞像或涼州瑞像(古時河西走廊屬於涼州)。震撼之後,人們開始擔憂,因為他們想起了八十多年前一位外族高僧的神祕預言……
靈像殘缺,世亂民苦
在佛像破山而出的八十七年前,一個名叫劉薩訶的雲遊僧人途經番禾縣的望御山,立刻停下了腳步,對著崇山峻嶺頂禮膜拜。過路人不解其意,向其請教。劉薩訶說:「這座山崖將出現佛像。如果佛陀靈像圓備,則世樂時康;倘若殘缺,那麼世亂民苦。」
人們聽了高僧的話,似懂非懂、半信半疑。而劉薩訶走到酒泉縣外,就在石澗中圓寂了。他的骨頭立刻化為碎塊,如葵籽大小。僧徒認為,這是劉薩訶顯聖成佛的象徵,便在附近修建了骨塔和寺院。
幾十年來,劉薩訶的神蹟和預言廣為流傳,世人都在等待真相大顯的那天。直到正光元年(520年),天然的無頭佛像裂山而出,昭示衰敗離亂的世道。當地人見了,如何不驚慌?他們立刻召集工匠,甄選最好的石料,為大佛雕刻頭像。
人們把雕刻好的頭像安放在石像上部。怪異的事情又發生了,頭像剛安好就掉落下來。來來回回折騰了幾次,佛像始終不能身首合一。想來天意如此,非人力所及,大家也就打消了安放佛頭的念頭。
北魏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王朝,自推行漢化的孝文帝之後,政權腐敗,苛稅重役令百姓苦不堪言。就在大佛像出世不久,塞北的柔然軍隊大舉南侵,在北魏邊境的軍事六鎮肆意燒殺搶掠。朝廷吝於撫卹賑濟,六鎮軍民紛紛起事。雖然起義最終被鎮壓下去,北魏卻大傷國本。
後宮之中,孝明帝突然駕崩,靈太后另立幼主。軍閥爾朱榮以向靈太后「問罪」為名擁立新帝,又率軍逼宮,將靈太后、幼主挾持。大軍行至黃河邊,爾朱榮下令,將其拋入黃河,殘忍弒殺。他又將隨行的宗室諸位王和兩千多名官員趕盡殺絕,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河陰之變」。
北魏的悲劇並沒有停止。新帝與爾朱榮的勢力勾心鬥角,互相殘害,幾年之間皇權頻繁更替,最後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其皇位先後「禪讓」於北齊、北周政權。從瑞像出世到魏朝衰亡,歷經三十七年戰亂,劉薩訶的預言正在應驗。
靈像圓備,世樂時康
歷史進入北周元年(557年)的某一天夜裡,距望御山二百里的武威七里澗,忽然有神光閃現。好奇的人們前去一探究竟,竟然在山中發現一尊碩大的石雕佛首。這一祥瑞事件立刻轟動了整個河西,僧徒舉行了盛大莊嚴的迎佛首儀式,恭敬地把佛首運到望御山瑞像處。
佛首挨到瑞像肩頭、不過幾尺距離時,就像活了一樣,自動飛到了頸上,而且嚴絲合縫,分毫不差。瑞像的形象殘缺近四十年,身首相隔兩百里,居然能夠完美、牢固地安置在一起,不是天降福澤又是什麼?在場吏民無不百感交集,既為即將到來的太平盛世而興奮,更為神佛的無邊法力而感佩。
百姓在北周初年過了一段太平日子,劉薩訶預言和瑞像的故事,流傳得越來越廣,一直傳入了宮廷。到了保定元年(561年),北周皇帝派遣官員到番禾查訪後,下旨調集涼州、甘州、肅州等三州百姓三千人為瑞像修建寺院,分作三處,三年而功成。皇帝敕賜寺額為「瑞像寺」。這座寺院也非常神異,燈光流照,鐘聲連續不絕,卻不知從何而來。此後僧侶眾多,香火鼎盛。
十年後的一天夜裡,瑞像的佛首突然落地,尊像再次殘缺。這可嚇壞了僧侶和官員,立即將此事報知朝廷。皇帝派出重臣親自查驗,舉行隆重的儀式重新安放。然而,瑞像白天還完好,到了晚上就自行脫落。反反覆覆十幾次都是如此。不久,周武帝下詔滅佛,全國寺院被焚毀,瑞像寺也未能倖免於難。而人們對瑞像的預言則愈加篤信。
北周之後,便是隋朝,在崇佛的隋文帝的帶領下,佛法再度興旺。瑞像寺得以重建,瑞像不知何時,再度身首合一。而隋文帝統領的國家,山河一統,進入開皇之治,百姓再次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瑞像溝通天地,形態關乎國祚民生,自然引起歷代帝王的重視。隋煬帝就於大業五年(609年)巡幸河西時,親自駕臨瑞像寺,御筆題寫「感通寺」贈予寺院,並下旨擴建、賞賜大量財寶。更重要的是,他命全國寺院模寫瑞像供奉,感通寺因此名滿天下。
在中華文明最輝煌的唐朝,瑞像附近出現鳳鳥蔽日的吉兆,那一年是貞觀十年(644年),唐太宗為此派出使者,前往瑞像寺進行供養。此後,取經歸來的三藏法師途經感通寺,在這裡拜佛講經;唐中宗多次派出使者到寺院敬奉寶物。中唐以後,河西為吐蕃占據,感通寺更名聖容寺,香火依然。到了元明時期,聖容寺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而逐漸蕭條。
劉薩訶其人
據文獻記載,自北周到隋唐,涼州瑞像的預言都非常靈驗。那麼留下這則預言的劉薩訶又是何方神聖呢?他是稽胡族人,家境富裕,卻為人凶頑,目不識丁。劉薩訶少年時放蕩不羈,後來參了軍,因武藝高強,喜好騎射打獵,射殺的鹿尤其多,造下許多殺業。
三十一歲時,劉薩訶在宴席中喝得酩酊大醉,竟然昏死過去,因一絲餘氣未斷,未被下葬。七天七夜後,他悠悠醒轉,講述了一段離奇的經歷。原來他昏死之時,魂魄到了地獄,見到了前世的師父,師父勸他出家;又見到過世的堂伯,堂伯說他曾為佛像灌浴,卻在捐款上抵賴,所以死後在地獄受罰,之後可以轉生天道。
劉薩訶又遊歷了十八層地獄,目睹種種慘酷的懲罰。之後觀音菩薩現身,為他講經說法,教導他懺悔罪過、出家修行,將來到各地尋找並禮拜佛蹟聖地。最後,地獄判官就劉薩訶的殺鹿罪進行審訊。當年他殺鹿時所騎的黑馬也跳出來作證。因而,劉薩訶幾次被拋入煮沸的湯鍋中以償還罪過。
還了債,劉薩訶這才還陽,在人間起死回生。地獄的見聞讓他大徹大悟,劉薩訶很快剃度出家,法名釋慧達,從凶悍的軍官變成了慈善祥和的僧侶。他遵從觀音教誨,開始雲遊四方、廣尋聖蹟的修行生涯。在路過番禾縣時,劉薩訶已是得道高僧,洞見瑞像天機,於是留下預言,啟悟世人。
由於瑞像的靈驗以及帝王的尊崇,涼州瑞像的信仰越來越興盛,成為佛教藝術中常見的題材。特別是瑞像所在的河西走廊中,許多石窟造像都可以見到瑞像的身影。無論是彩塑還是壁畫,創作的佛像既非禪定,也非說法,採用另一種固定模式:跣足呈立姿,左手微微抬起,握住衣襟,右手自然下垂或在胸前結印。壁畫表現的情節更為豐富,涵蓋劉薩訶修行、預言及佛像出世、安置佛首等一系列的故事情節。
今天,在敦煌莫高窟第72、203、300窟與張掖馬蹄寺第6窟及瓜州榆林窟第17、28、39窟等地,我們仍然能夠一睹瑞像的神采。以初唐時期的莫高窟第203窟為例,西壁(主壁)龕中的佛陀尊像,頭部採用圓塑,面相飽滿,肉髻寬厚;身軀則為浮塑,左手提起袈裟一角,右臂下垂。整體向後仰,倚靠在龕壁雕刻的山巒崖壁之上,表現出佛像從開裂的山體中緩緩立起的型態。
在當今的中國大陸,涼州瑞像是什麼情形呢?聖容寺除了留存一些遺跡外,原貌已不可見。新修建的聖容寺大殿中,供奉著瑞像佛體的石壁,而佛首收藏在當地的博物館內。瑞像殘缺,昭示著人們正處在混亂黑暗的世道中。如果有一天,中華大地上佛法再次洪傳,盛世重新來臨,那將是瑞像身首再次合一的神聖時刻。@*#
參考資料:《冥祥記》《續高僧傳》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