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有多難?官媒造出的新詞彙泄密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0月08日訊】北京當局試圖依靠拉動內需刺激消費來提振中國經濟,但是,經濟連年下滑、中共病毒疫情影響下實際情況如何?十一長假被官媒稱為「黃金週」,不過官媒報導使用的詞彙凸顯依靠民眾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路還很長。

中國經濟連年下滑,北京當局早前提出的經濟內循環政策,被外界解讀為是閉關鎖國。後來,其又提出要推動經濟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主持會議時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今年十一長假的「黃金週」在中共病毒疫情的陰影下度過,中國官媒不斷營造經濟復甦氣氛,但實際上不少旅遊景點遊客數量明顯減少。官媒由第二季度開始渲染的報復性消費,十一「黃金週」始終沒有出現。

10月7日,據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報導,在今年十一的8天假期中,「全國旅遊景區迎來了遊客接待高峰……旅遊市場迎來強勁復甦。」

而央視和《光明日報》等官媒報導稱,文旅部10月4日晚間披露,綜合各地文化和旅遊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的數據,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綜合測算,10月1日至4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2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120.2億元,「假期遊客人次和旅遊收入分別同比恢復78%、68%。」

在經濟學概念中,所謂同比增長,就是今年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數據與去年同期經濟發展數據相比,得出的增長結果。反之亦然,即同比下降。不存在「同比恢復」一詞,這是官媒造出來迷惑民眾的詞彙。

「同比恢復」一詞也讓讀者愕然,有中國民眾認為,正確的報導方式應該是遊客人次同比下降21%,旅遊收入同比下降32%。

也有時事評論人士認為,上述數據下降的幅度非常大,除中共病毒疫情之外,主要還是中國經濟每況愈下,一蹶不振。

在官媒的「旅遊熱潮」,住宿「一房難求」的渲染下,有中國民眾在一段視頻中說,湖南鳳凰古鎮的民宿旅店,在遊客人數不足的情況下,仍然哄抬物價:「真的我都驚了。這是10月2日的鳳凰,就這個客流量,我真的不知道老闆哪裡來的自信暴漲,我昨天住的房子150元(一晚),今天就漲到400元。我就想問問中國還有哪個景區停車比鳳凰貴,河邊泥地上劃一條線就開始收費,您停車一小時15元,過夜100元起步。」

據《自由亞洲》電臺10月6日的報導,江西景德鎮學者李橋說,以他對中國官員的瞭解,真實數據低於官方公布的數據:「談不上可信度。這些數據上報時是層層往上加碼,就是說上面往下佈置任務,層層加碼,下面向上匯報,又是層層加碼,所以這個數字是不可信的。所謂只看正面,不看負面。同樣一件事,在他們宣傳口徑下,很多不明白的人看似喜氣洋洋。」

而如果依靠消費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則有諸多難題待解。

9月1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賀鏗對媒體表示,現在的情況和預期相比,三季度恢復的勢頭比二季度要緩慢一些。

賀鏗說:「主要的難點是就業的問題,中小企業的恢復情況不是很好。從這個季度來看,8月份小企業的PMI是47.7%,比7月份還下降了將近一個百分點。這就說明瞭小企業的情況不是那麼很好。小企業的情況不好的話,顯然就業就不好,因為80%以上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現在中型企業稍微恢復得好一點,小企業數量最大,PMI反而還有一點下降,說明這個問題比較嚴重的,需要重視。」

賀鏗認為,從今年一季度到現在就業的整個新增的城鎮就業是781萬,這比去年的同期少增了203萬,那就是說比去年少增了20%以上。今年需要就業的新增就業人員比去年更多,而實際新增的就業數781萬比去年又少了超過20%,那就說明城鎮就業的情況不是想像的那麼好。

賀鏗強調,從失業的情況來看,居民的收入增長肯定不是那麼樂觀。所以要四季度的消費恢復到去年的水平,那麼就業和居民收入應該恢復到去年的水平,如果這兩個達不到,要想四季度消費恢復到去年的水平就有難度。

中國官媒《新京報》8月6日發文《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持久戰」,意味著什麼?》稱,未來的雙循環中,外循環會越縮越小,中國將可能主要通過內循環來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

文章表示,中國總理李克強曾提到,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約10億人口月收入在2,000以下。「所以,如果要提高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房價就得降下來。雖然我國絕大多數老百姓有消費的需要,但需要並不是有效需求,即這些需求其實很難實現」;「以當下國內的收入水平,除非中國房價下跌,否則內循環是無法提振消費、消化過剩產能的」。

(轉自看中國/轉載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