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蔣宋夫婦】成仁取義 我死國生

系列之四 作者:章阁

題記:本系列文章,筆者以蔣宋夫婦的視角,回顧西安事變前後的歷史,一覽蔣公「安內攘外」決策超越時代的洞見,同時呈現蔣公伉儷的做人理念、傳統價值觀。雖鼎鑊在前,刀鋸在後,蔣公身在虎穴威武不屈,為萬世樹楷模,留正氣在人間。本系列也將再現信仰的力量。面臨國難壓頂,蔣夫人宋美齡於難中不亂。聖誕之日,上天再降神諭。蔣公夫婦依靠正信闖過危難,南京四十萬國民歡迎國主安然歸來……

東北易幟,中原大戰,張學良皆建立不少功勞,蔣公對其抱有殷切期望,希望他能忠心事國。平日,張學良也自認為是蔣公子弟,聲稱敬事蔣公如父。

西安事變,蔣公遭劫。蔣公回想起四年前,1931年9‧18事變,日本侵占東北,國人怒罵張學良。蔣公代其受過,不知遭受了多少人的誹謗和侮辱。在蔣公的寬容庇護下,張學良得以安然無虞,遠遊海外。而今,張學良卻通敵叛國,發動事變。蔣公為其將來如何容身,憂心重重,希望他能儘快醒悟,蔣公怒詰:「今日以後,茫茫大地,何處是爾容身之所?爾真生無立足之處,死無葬身之地矣!」

張頓時變了臉色,說:「你還要如此倔強?」蔣公反問他:「怎麼是倔強?我是你的長官,你是叛逆,國法軍紀,會對你們執行懲罰,何況這些斥責?我身可死,頭可斷,肢體可殘戮,而中華民族人格與正氣不能不保持。」蔣公被囚,沒有武器,就以正氣和喉舌為武器。他對張學良說:「你要是有勇氣,就立即斃了我;否則,就認錯悔罪,即刻放了我。」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駐節江西南昌,督策剿共軍事。(鍾元翻攝/大紀元)

在這段時間裡,蔣公想到聖經上的一個故事:昔日,在耶利哥城外的曠野,已禁食四十晝夜的耶穌遭到了魔鬼撒旦的試探。魔鬼用飲食、信仰、世間的王權和榮華等方面誘惑耶穌,企圖讓他拜倒在魔鬼的腳下。耶穌均以經書上神所說的話來應答。最終,魔鬼受不了耶穌的正信和正氣,只得從耶穌身邊逃離。

蔣公認為,耶穌當時苦苦抵制惡魔的誘惑所受到的磨折和試煉,比他今日面臨的遭遇更為嚴峻。他已做好了受難的準備,以正氣和道德的精神力量,抵抗叛部軍官。即便真的到了如叛將所說的,要把自己交給所謂的人民公判時,他也希望最後犧牲時,能夠不愧於慈母的教誨,不辜負同仁之期望。

1934年,蔣介石於江西前線指揮剿共。(鍾元翻攝/大紀元)

蔣公自幼讀聖賢書,欽佩古代的忠義之士,雖刀鋸鼎鑊加身,也甘之如飴。他們的事蹟雖過千載,然而壯烈之氣仍能力透紙背,讀來令人肅然起敬。身陷囹圄,蔣公以先賢為範,身在虎穴砥礪自我,善養浩然之氣。在囚所,蔣公於12月16日這天寫下一句話:「人生何爲?惟留正氣在人間耳。」

張學良想讓蔣公考慮一番,接納共匪和叛將提出的八項主張。這八項主張,實則出自黎天才之手。黎天才原名李渤海,早年參加中共。後來受到張學良重用,為張主持情報工作。西安事變之前,黎雖任西北「剿匪」總部政訓處副處長,但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共諜。

蔣公拒絕了,他已下定了決心犧牲這個肉身,「以維持國家之正氣,成仁取義」。在被劫持期間,蔣公決意不簽署任何文件,不談任何條件,不遷就一絲一毫。

張學良聽了,半晌不語。待緩過精神兒,他直言不諱地說:「委員長人格實在太偉大了。但有一點實在令人遺憾,我覺得委員長的思想太古太舊!」蔣公問他:「什麼是古?什麼是舊?什麼又是太古?」張學良不知該如何回答,只說:「委員長所看的書,多是韓非子、墨子一類,難道不是太舊嗎?」

蔣公問他,是不是覺得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共產主義的書籍才是新的?那些所謂的新書早在十五年前,蔣公就已經批閱多次。他認為書籍內涵與精神的價值,不在於所看書籍的新舊。

蔣公說罷新舊的問題,過了一會,張才想起來一個反駁他的例子。他說委員長滿腦子都是岳飛、文天祥、史可法。對於張學良,這幾位先賢都是舊時代的人物,所以才覺得蔣公思想跟不上時代。張勸蔣公,既然領導革命,不就是為了成功嗎?何必要成仁呢?在張的心裡,成仁絕對不是革命的目的,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蔣公聽了著實驚訝,沒想到張的思想會錯到這種地步。

蔣公因身負重傷,起坐艱難,他忍著疼痛,為張講解「成功、成仁本是一件事」。蔣公認為成仁就是成功,我什麼時候成仁,革命就什麼時候成功,二者是一回事。繼而問張,是否讀過孫中山總理的演講,關於軍人的精神教育,孫總理說過兩句話:「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張說:「我沒有讀過。『我生國死』,這句話還不難理解;『我死國生』,這該怎麼理解?」蔣公傷嘆,身為軍人卻不知道軍人精神,難怪思想會錯得離譜。

「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是孫中山先生對軍官演講時所說的兩句話。1921年12月10日,孫中山在廣西桂林對滇、粵、贛三軍軍官發表了演講,談到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可以二合為一,「總括宇宙現象,要不外物質與精神二者。精神雖為物質之對,然實相輔為用。考從前科學未發達時代,往往以精神與物質為絕對分離,而不知二者本合為一」。

孫中山以「智、仁、勇」三者,作為軍人精神的要素。他說:「世界上僅有物質之體,而無精神之用,必非人類,人類而失精神,也不是完全獨立之人。」今人偏重物質,忽視精神,這是錯誤的觀點。若能發揚「智、仁、勇」這三種精神,就可救國救民。

孫先生說:「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以吾人數十年必死之生命,樹國家億萬年不死之根基,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精忠報國,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單就一個「仁」字,可理解為「誠如唐韓愈所云之博愛」,「博愛云者,為公愛而非私愛」。而仁的內涵,則包括救世之仁、救人之仁、救國之仁。救國救民之道,「即實行三民主義,以成救國救民之仁而已」。

蔣介石前往南京中山陵,竺聯庭(右三著黑衣者)等侍衛人員在旁隨護。(鍾元翻攝/大紀元)

蔣公將孫總理的這篇演講視為革命之大道。他結合自身的情況,為張學良講解「我生國死」的意思。「譬如我今日若祇求偷生視息,置國家利害民族存亡於不問:或偶遇艱險,便生畏怯,身為軍人,人格掃地,國家將何以免於危亡,豈非『我生則國死』歟?」

意思是如果蔣公落入險境,置若罔聞國家民族存亡,只顧自己苟且偷生,或者遇到危險情況,就心生膽怯,使軍人人格掃地,國家怎會倖免於難,這不就是「我生則國死」嗎?如果心中有正氣有正義,即使犧牲自己,也要保存高尚的人格,那麼他的精神就永遠不死,會激勵無數的後人,秉持正氣,擔當國事,這就是「我死則國生」。

參考資料:
1.《馬太福音》第四章

2.《蔣介石日記》,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11&tid=4569

3.秦孝儀主編:〈西安半月記〉,《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三十五 甲、文錄,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中正文教基金會研究平台,http://ccfd.org.tw/ccef00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149:2014-06-12-06-17-19&catid=277:2014-06-12-03-27-33&Itemid=256&limitstart=0。

4.葉永烈:《毛澤東與蔣介石》(四川人民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http://www.dushu369.com/mingrenzhuanji/mzdjjs/。

5.李義彬、周天度:《〈蔣介石日記〉與西安事變的幾個問題》,《百年潮》,2009.1,http://file.snnu.net/res/20139/4/b6d7b1bf-d676-42f3-bcaf-a22f011e1938.pdf。@*

點閱【西安事變‧蔣宋夫婦】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