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庫學者:中國經濟政策將四處碰壁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9月07日訊】當前,中共病毒疫情仍在全球流行。近日,中共外長王毅首次出訪歐洲五國,遭到各國連環「狙擊」。中歐外交關係前景悲觀,加之中美關係持續惡化。有德國智庫學者分析說,接下來中國經濟模式將四處碰壁。

德國之聲5日報導,德國智庫莫卡托(Mercator)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胡謐空(Mikko Huotari)日前接受瑞士媒體訪問時談及中美關係,歐洲企業對中國的依賴性,以及習近平在中共國內面對越來越強的阻力。

在談及美中角力時,胡謐空表示,美中爭執已經到了一個涉及具體政治安全風險以及危機情況的地步。歐洲人也必須更嚴肅地看待台灣問題等情況,若以為事態會升級,什麼都不會發生就太天真了。

談及歐中關係,胡謐空直言,歐洲在經濟上對中共的依賴程度,比許多人認為的要小。雖然汽車產業等特定領域還是相當依賴中共,但總體而言,德國對中共的出口僅佔7%。

對歐洲而言,最重要的還是歐洲市場,其次才是美國與中國。胡謐空強調,中共對歐洲的依賴比許多人以為的大得多,因為歐企創造了工作機會並提供技術。

儘管中共高層近年不斷宣稱改革經濟、持續開放金融市場,並放寬對外企的投資准入,但胡謐空認為,中國經濟仍受到國家產業政策及「中國製造2025」等長期計劃影響,採取這種模式的中共將會四處碰壁。

至於歐洲在汲取經驗後如何與中共打交道?胡謐空表示,要從更實際的目光看待目前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其經濟政策路線距離經合組織(OECD)的標準還差得很遠。

胡謐空說,在國際上,中共正採取積極攻勢,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一個渴望市場機會、內部聲音不一的歐洲,中期對北京而言很有用處。歐中在秩序概念、技術領先地位、市場和影響力方面存在強烈競爭。

他總結說,如果歐洲希望在戰略主權、環保、數字化和地緣政策上更具優勢地位,就不得不在內部採取更積極的作為,在國際上必須挺身面對中共並捍衛自身利益。

美媒:中歐外交關係前景悲觀

稍早前,中共外長王毅於8月25日至9月1日訪問歐洲5國,意圖改善中歐關係,對抗美國的影響力。

美國之音引述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的話說,王毅此行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更多歐洲人將中共視為系統性競爭對手,而非戰略合作夥伴。北京的對抗行動和笨拙的外交引發這種反思。

中共病毒疫情爆發之前,歐洲一直避免站隊。但在中共隱瞞疫情導致全球大流行、並利用華為的設備為中共政府收集情報,以及加強對台灣、香港和新疆的人權侵犯後,中共與歐洲的關係惡化。

王毅訪問德國期間對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奇(Milos Vystrcil)訪問台灣發出威脅。德國外交部長回擊稱,「在歐盟,我們一同與國際夥伴打交道,並報以尊重,威脅與這種行事方式並不契合。」

中共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以往很少會公開批評北京。

智庫彼得森國際研究所的歐洲問題專家柯克加德(Jacob Kirkegaard)說,王毅的戰狼式外交損害了中共的國際地位,反而使得歐洲更加團結一致的回擊中共日益增強的外交好鬥性。

報導說,擁有27個成員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和中國的歐盟,一直被北京視為更務實和更順從的合作夥伴。而王毅歐訪期間,將中共描繪成多邊主義的支持者,並呼籲與歐洲共同努力,恢復遭到疫情打擊的經濟。

王毅在訪問柏林時還表示,中歐「應該加強團結與合作,反對分裂和脫鉤」。

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說:中共沒有提供歐洲人關心的任何實質性的東西。而只是重複陳腐的陳詞濫調,說歐洲和中共在多邊主義上合作,幾乎沒有人再相信了。

王毅訪歐期間,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勒爾(Josep Borrell)發表了兩篇觀點文章,批評中共與歐洲不平衡的經濟關係,並提出歐洲應該減少對中國經濟和技術的依賴。

智庫傳統基金會中國政治外交事務高級研究員成斌(Dean Cheng)說,中共對知識產權和網絡安全的漠視使得北京擁有了不公平的技術優勢,這是歐盟最大的擔憂。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范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