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十年投資、拋售全記錄

作者: 王文華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8月05日訊】2019年12月,李嘉誠旗下的亞騰資產攜手Straits Real Estate及工銀國際,以24.2億元的成交價收購了萬科的三林印象城。對在資本市場豪擲重金收並購的李氏家族而言,24.2億的收購算不上大手筆,但卻被外界誤解為「跑了的李嘉誠又殺回來了」。

7個月之後的2020年7月23日,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宣布以78.47億港元價格轉讓成都南城都匯項目,接盤方為禹州集團和成都瑞卓置業。「李嘉誠又跑了」的標題見諸各大報章。

2018年3月,89歲的李嘉誠宣布退休。儘管退隱幕後,但他的光環從未消失。蟬聯華人首富多年,李嘉誠在資本市場上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引發媒體和社會的無限遐想。每出售一棟物業,「李嘉誠撤資」的聲音就會不絕於耳。

2015年,李嘉誠發文否認「撤資」指控,並指出「對於所有投資及出售資產所得的回報,是屬於公司的,並回到股東手中;一如以往,集團將繼續在全球,包括在內地尋找投資機會。」

2011年至2020年,李嘉誠旗下公司不斷拋售亞洲房地產資產。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十年間,李嘉誠累計拋售亞洲資產套現超2700億港元。

賣、賣、賣

2020年7月,長實集團宣布以78.47億港元出售成都南城都匯項目,李嘉誠話題再次成為焦點。

據悉,南城都匯項目位於成都高新區金融城的核心地段,相當於上海的陸家嘴金融城。

2004年,李嘉誠旗下公司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拿下成都天府新城南地王項目及溫江新城區光華大道項目,正式進軍成都。其中,地王項目就是南城都匯,拿地價為21.35億元,樓面價1030元/平方米。

資料顯示,南城都匯項目共設有2.33萬個單位(包括住宅及商鋪),此前已售出16503個單位,剩餘住宅和商鋪總量不足7000個單位。南城都匯最近一次開盤是在2016年9月,預售參考價為毛坯價1.2萬-1.6萬元/平方米。

儘管開發了16年,項目期漫長,但通過土地增值獲利,千元的拿地成本,如今已變2萬元。此次出售,為李嘉誠家族帶來38.11億港元的收益。

拋售資產成了李嘉誠旗下公司近些年的常規動作。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2020年,李嘉誠累計拋售資產項目超25個,套現超2700億港元。

2011年3月和5月,李嘉誠分別出售和記港口信託62%的權益及匯賢房地產投資信託40%的權益,由此開啟香港資產「賣賣賣」模式。2013年7月,李嘉誠將位於香港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以58.49億港元的價格賣出。

2013年8月,李嘉誠以32.68億港元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

同年10月,李嘉誠將上海陸家嘴的東方匯經中心以89.5億港元價格售出。2006年,該項目地塊的收購價格為8.32億元,總投資17.4億元。有分析認為,出售東方匯經中心為李嘉誠帶來超40億元毛利潤。

2014年,李嘉誠掀起了「賣賣賣」的高潮。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李嘉誠共拋售了9個項目,累計套現超900億港元。其中,幾樁著名的交易包括240億港元出讓港燈公司50%權益、440億港元出售屈臣氏25%權益,以及由李嘉誠次子李澤楷主導的電訊盈科72億港元出售位於北京三里屯的盈科中心。

2015年,李嘉誠以6.48億港元和92.5億港元分別出售了香港商業地產項目盈暉薈、港燈19.9%的股權。

也正是在這一年,李嘉誠「撤資」的輿論爭議達到頂點。隨後,李嘉誠發文回應稱,「過去兩年,集團對全球地產業務持審慎態度,加上內地房地產方面,部分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但集團在內地的發展中及將發展之總樓面面積遠高於2000萬平方米」,他也強調,減少房地產的投資比重,不等於不投資內地。

儘管爭議較大,李嘉誠並未停下出售項目資產的腳步。2016年,李嘉誠出售上海陸家嘴世紀匯廣場的物業發展項目,交易價格為230億港元,此舉為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地產帶來62.2億港元的收益。

2017年,李嘉誠大手筆賣掉4個香港項目,其中以402億港元出售中環中心75%的股權最受關注,創出了香港歷史上最貴商廈成交。

中環中心於1998年落成,長實持有75%權益,是香港第5高樓,世界第31高樓,樓高346米,樓高73層,佔地達10萬平方尺,提供商用樓面面積超過140萬平方尺。

2018年以來,李嘉誠拋售物業的頻率放緩。但每一次出手總能成為話題中心。2018年,李嘉誠以25.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北京京通羅斯福廣場。2013年,李嘉誠旗下公司以總價2.8億美元價格收購「金城中心」,在更名為「京通羅斯福廣場」,重新改造裝修後,於2014年開業。

2019年,李嘉誠與地產界「並購王」孫宏斌達成交易。長實集團將大連市西崗山黑嘴子項目出售給融創,作價超過40億元。2011年,李嘉誠以19億元價格競得大連市西崗區黑嘴子碼頭及周邊地塊,發展住宅及商業物業。

拋售背後

李嘉誠他到底賣了多少土地?還剩多少土地呢?

2015年,長實地產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擁有的4210億港元的物業組合中,大陸為1380億港元,佔比33%。1580萬平方米的開發土儲中,香港是80萬平方米,大陸是1450萬平方米,英國40萬平方米,新加坡10萬平方米。可以看到,大陸的土儲佔比超9成。

截至2019年年底,長實集團在大陸的土儲為933萬平方米。

儘管過去四年,長實集團在大陸的土儲面積減少了517萬平方米,約佔2015年土儲面積的35.6%。即便如此既,李嘉誠在大陸仍擁有不少地產項目。目前,長實集團在大陸還擁有50多個房地產項目,分布於20多個城市。

在李嘉誠的財富積累過程中,低買高賣一直是他成功的秘訣。早年,他在中國國內購得多塊土地,但開發週期卻非常漫長,例如剛剛賣出的成都南城都匯項目,開發16年,仍有項目未售出;出售給融創的大連市西崗山黑嘴子項目,開發了8年還未完工。即便如此,依靠土地增值帶來的紅利,李嘉誠也能從中謀得豐厚利潤。

再比如上海世紀匯廣場,開發週期長達12年。2004年,李嘉誠的長和系以32億元的土地成本,購得世紀匯項目地塊,2011年正式開發。2016年,李嘉誠將剛建好的世紀匯廣場作價200億元賣給人壽保險,獲得收益54.3億元。

漫長的開發模式也令李嘉誠旗下公司陷入「囤地」質疑。2010年,李嘉誠的和記黃埔在上海、北京兩地塊閑置,被當地土地部門列入「黑名單」。

2014年,《華夏時報》報導指出,長和繫在全國近十個城市的10餘個項目,均通過「蝸牛式」開發,延長土地開發週期,從6年到10年不等。

對此,長和系多次對「囤地」質疑予以否認,稱土地發展項目均依國家法規進行,不存在囤地情況。

買、買、買

有賣就有買。在持續拋售亞洲資產的同時,李嘉誠將投資觸角延伸到了英國、紐西蘭、荷蘭、加拿大等海外國家。

其中,李嘉誠對英國尤為青睞。2010年,李嘉誠先後收購了英國布里斯托Seabank Power發電廠50%的權益和英國電網EDF Energy的100%股權,2019年,收購英國西北電力公司Electricity North West,控制了英國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

2011年,李嘉誠斥資47億英鎊收購了英國最大水務公司之一Northumbrian,為7%的英國人口供水。

2012年,李嘉誠以77.53億港元收購英國天然氣配氣網路公司威爾士和西部公用事業公司(WWU),控制了英國30%的天然氣市場。

2015年1月,和記黃埔以103億英鎊的價格,收購了英國電信公司O2,和記黃埔把旗下英國移動公司Three與O2合併,打造一家客戶達到3100萬的運營商,約佔英國移動通信市場的41%。

對英國的投資不斷加碼。2019年,李嘉誠斥資46億英鎊收購了英國最大的酒吧和啤酒公司Greene King。

10年前,李嘉誠以10億英鎊投資的倫敦泰晤士河地產項目東倫敦康沃斯碼頭(Convoys Wharf),在今年終於獲得英國政府批准動工。項目地塊佔地40英畝(約16萬平方米)的未利用土地,相當於約9個維多利亞公園。

重倉英國,投資遍佈電力、天然氣、交通和零售等多個領域。有說法稱,李嘉誠「買下了半個英國」。

2018年3月,李嘉誠在退休之際接受財新網採訪時,這樣總結他的投資策略:好謀而成、不疾而速、穩健中求進步。李嘉誠認為自己:「不知是天性,還是後天環境所至,我的憂患意識一直也很高,如發現有什麼不對勁,很快便知道要有什麼抗禦能力。」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