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四平 學者:錯誤理解歷史將把中國帶入危險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7月27日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7月22日到吉林省四平市考察,他在提到四平戰役時宣稱,「一定要守住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對此,台灣軍事專家指出,習近平如此理解1946年至1948年間國共兩黨發生的四平戰役,是錯誤和危險的,將把中國帶到很危險的處境。

台灣軍事專家亓樂義指出,四平戰役中,共軍傷亡非常慘重,當時連長級幹部死了很多。

「為何要打四平的戰役?」亓樂義說:「老毛的考慮是能在四平打一場勝仗,方便跟國民黨和談,創造和談的條件、和平的籌碼。美國當時也是支持和談,把馬歇爾(George Marshall)派到中國,他主張和談。」

亓樂義認為,如果按照四平戰役打法打下去,當時國軍是略占優勢。馬歇爾當時之所以會阻止國民黨打東北戰役,是因為怕蘇聯介入。如果蘇聯一介入,美蘇關係馬上生變,因為二次大戰才剛剛打完,美國不太想再打一場世界大戰。

「當時的整個戰略氛圍、氣氛是:美國希望不要打,國共趕快和談,老毛也希望和談。因為當時是1946年開始打時,共產黨還沒有完全絕對的(勝算)把握。」亓樂義強調,因此,如果要從這場戰爭的歷史來看,當年毛澤東要打四平戰役是為了要「求和」。

然而7月22日,習近平赴吉林省四平市參觀國共內戰的「四平戰役紀念館」時提及,四平戰役只是中共「領導人民進行武裝鬥爭」過程中的一次重大戰役,「一定要牢記『新中國』來之不易」。習還說,「創業難,守業更難,我們一定要守住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亓樂義說,習近平是從中共黨的利益跟他的永續執政的出發點來考慮,把它理解成「要守住中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這跟當年的戰略出發點考量比起來是「等而下之」(「更差」的意思)。

他指出,如果習近平能真正理解到,當年這場戰役是為了「求和」,不是「求戰」,那麼他去東北講要「自力更生」,農業要穩定,應該是要先求「自保」,然後再跟美國「求和」,「如果他有這樣的理解,那是比較高明的」。

但遺憾的是,「看起來目前他沒有這樣的理解。」亓樂義說,如果習近平理解成保證糧食生產,準備跟美國開戰,那就是理解錯誤,就很危險,將把中國帶到很危險的處境。

(新唐人記者蕭靜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