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或擁有60億顆類地行星 有多少顆可能與地球類似呢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6月26日訊】宇宙的空間是個廣袤的空間,它到底有多大至今人類無法用儀器測出宇宙的真實體積。因此宇宙的大小也就只有在我們的想像當中,每當抬頭看向天空,肉眼可見的天體除了太陽、月亮外就是星星了。這些星星事實上它們有恆星行星、衛星……等不同種類。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整個銀河系裡估計有4000億顆恆星,每個恆星系統又有自己的行星,意味著可能有數萬億個行星。那麼在這萬億顆行星中,又有多少顆與地球類似呢?

整個銀河系裡估計有4000億顆恆星(圖片:pixabay)

加拿大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天文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利用美國宇航局(NASA)開普勒天文望遠鏡採集的數據進行計算,表明銀河系約有60億顆類似地球行星。科學家表示,估計不同恆星周圍出現不同行星的機率,可以對行星的形成和演化理論提供重要限定,並有助於優化未來將開展的尋找行星的任務。

研究人員認為,要被視為類似地球的行星,必須這顆行星是岩石行星,大小與地球差不多,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G型恆星)旋轉。而且這顆行星必須位於恆星宜居區內,表面可以容納液態水,因此有潛力適合生命繁衍生息。計算表明每顆G型恆星擁有類地行星的上限為0.18顆。此前,有科學家估算每顆類日恆星擁有潛在宜居行星的數量從0.02顆到超過1顆不等。

該研究合作人員指出:銀河系擁有至多4000億顆的恆星其中7%是G型恆星,這意味著在銀河系中可能只有不到60億顆類地行星

通常與其他類型的行星相比,類地行星更容易成為系外行星搜索任務的「漏網之魚」,因為它們太小,而且距恆星很遙遠,這意味著現有系外行星目錄上出現的行星僅僅只是被搜索恆星周圍行星的一小部分。


美國宇航局(NASA)開普勒天文望遠鏡(圖片:NASA/JPL-Caltech/WendyStenzel/wikimedia)

鑒於此,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名為「正向建模」的技術來克服上述問題。該研究人員表示:首先模擬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所搜尋恆星周圍系外行星的總數,基於行星搜索算法找到它們,並將每顆行星標記為已發現或未找到。然後,將探測到的行星與實際行星目錄進行比較。如果模擬結果非常接近,那麼最初的行星數量很可能就是繞這些恆星運行的行星的實際數量。

(轉自希望之聲/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